言论

人活着,总是充满问题/江振鸿

日前槟城咖啡店的上网公审不点饮料顾客风波,引起全城热议。

相对于大部分网民炮轰相关咖啡店业者上网羞辱不点饮料的顾客,我较为关注的是连身为槟城人的我都相当反感的顾客光顾咖啡店必须点饮料,否则将被征收“台费”的所谓槟城独有饮食“文化”。

咖啡店分几种

与大马其他州属及城市一样,槟城的咖啡店或饮食中心及小贩中心,分为数种。

第一种是咖啡店业者一手包办整间店的熟食及饮料生意,例如云吞面或福建面专卖店或海鲜煮炒。

这种模式,通常不会有点不点饮料的争议,因为食客只要有点食物,咖啡店业者即已做到生意,食客有没有点饮料,咖啡店业者恐怕都不会太介意。

第二种是地方政府管辖的饮食或小贩中心。

这种模式之下,所有熟食及茶水业者都统一向相关地方政府缴付租金,中心内的桌椅也是并不属于任何一方的公共场所,而身为管辖方的相关地方政府也禁止茶水业者強迫食客消费饮料。

然而这些饮食或小贩中心通常都会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即茶水业者们都会私下划分“地盘”以避免过度竞争,并各自将负责其“地盘”的桌椅清理工作。

所以一般上,食客们包括我去光顾时,通常都会点饮料以示支持,因为这些茶水业者在没有向其“地盘”其他熟食业者收取分文的情况下,承担了桌椅清理工作的义务。

最后一种则是咖啡店或私人饮食及小贩中心业者把档口分租出去予熟食小贩,自己则经营饮料生意。

风波中的咖啡店就是属于这一类。

这种模式就有其争议的地方,虽然有律师以法律角度来指出属于私人地方的咖啡店是有权制定任何收费。但是在一些人包括我的认知中,咖啡店的熟食业者是有付租金予经营饮料生意的咖啡店业者。因此,身为这些熟食业者的顾客,不管有没有点饮料,都是有享用咖啡店设施包括桌椅及厕所的权利。

合法却不合理

其实,所谓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家。

也许在法律上,这些咖啡店有权去制定某些收费,但是面对这些合法却不合理的收费,我们身为消费者是否都选择妥协、默许及纵容,还是团结起来发挥市场的力量,不去光顾那些收费不合理的商家,不让这些商店对我们的血汗钱予求予取?

记得数年前,我与太太到槟城乔治市的某咖啡店用餐。

由于我们俩刚从附近享用完槟城的驰名甜品煎蕊,所以在此间咖啡店只点了一杯饮料,但却点叫了数份咖啡店内有付租金予咖啡店业者的熟食小吃,岂料咖啡店业者却坚持我们两人就得点两杯饮料。

最后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我坚绝不向这个不合理的收费妥协,马上把所有的食物打包走人,从此不再光顾那间咖啡店。

某位律师评论员也以商场做比喻,指商场内的商家租户也有付租金予商场,商场却还是向到访商场的顾客征收停车费,来反驳熟食业者有付租金予咖啡店业者,所以,咖啡店业者就无权再向有点熟食的食客征收“台费”的论述。

收费厕所渐取消

我想那些与我同样属中生代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吧,我们当年读书时代的90年代,不少商场的厕所都是有收费的。

但是千禧年过后,这些商场的厕所收费逐渐被取消,原因何在?因为不少千禧年过后新建立的商场,都是有提供免费又干净的厕所。

所以在市场的压力之下,那些厕所有收费的商场,不得不取消其厕所的收费,以保持竞争力。

最后,有咖啡店业者申诉,指熟食业者所付的租金无法抵销咖啡店的营运开支。

我只能说一句,人活着,总是充满问题的。

反应

 

言论

PADU是否多此一举?/江振鸿

PADU系统,似乎多此一举。

首先,因为PADU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鉴定相关民众是否符合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如果以普通正常人的思维度之,在输入收入资料的那一块,恐怕只会少不会多,或至少与申报所得税的收入相同(以避免税收局因为收入资料的不符合,而找上门来)。

所以,民众的收入资料,国家内陆税收局恐怕已是齐全,只要PADU系统能与内陆税收局的数据库连线,所有有申报所得税的民众的收入资料,一览无遗。

第二,此PADU系统也需相关民众输入其所负担的人数。

这点意义很重大,因为同样的收入,如果负担的人数不一样,其可支配收入也将不一样。如果有关当局是以扣除负担人数后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是否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可也无形中,鼓励我国的生育率,因为这个补贴将是长期性的,不似一些华团那一次性的所谓生育率奖励。

而就如上述收入资料的例子,只要PADU系统能与国民登记局的数据库连线,所有相关民众的孩子乃至父母的这些资料,也将一览无遗。

补贴资格是否公平?

此外,PADU系统也需输入相关民众目前的保险及银行,包括车房和个人贷款的每月偿还负担数(Commitment)。

虽然政府尚未公布这项目标式补贴资格的计算方式,但是如果其计算方式是以收入扣除所有这些车房和个人贷款偿还负担数额后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是否获得目标式补贴的资格,这则无法令人苟同。

因为同样的收入,有能力买车买房的人,比起没有买车买房且被迫租房帮屋主偿还房贷的人,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是否公平?

同样的收入,那些买大车大房(车房贷偿还负担数额较高)的人,比起只买可负担的车子及房屋的人(车房贷偿还负担数额较低)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是否公道?

而同样的收入,那些理财能力低下,所以得申请个人贷款来偿还因过度花费而造成的债务的人士,却比起因为善于理财,所以无债一身轻的人士更易获得针对式补贴的资格,这又是不是对于鼓励人民精明理财的目标,背道而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