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争一杯之羹/罗汉洲

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副秘书余开云、民主行动党霹州主倪可敏相继揭露,共有16所国民型中学没有获得维修拨款。

相隔两三天后,副教育部长马汉顺医生宣布他已通过各种管道,为有关16所国民型中学取得各10万令吉拨款,并在农历新年前发放。

事情如此迅速且完美结束,我禁不住由衷称赞马汉顺办事能力强、敢作敢为,知道自己的部门出问题,马上就处理,且只消三几天就把“疑难杂症”解决了,张念群那个“历来最佳教育部副部长”衔头应该让给马汉顺了。

马汉顺言而有信,讲到做到,果然在正月初一前两三天把160万令吉拨款分发给16所国民型中学。

往穷人碗里掏饭

但细看新闻内容,又禁不住令我大吃一惊,原来这160万令吉拨款并不是来自教育部,也不是来自财政部,而竟然是来自公益金的捐款。

马汉顺不是向教育部要求拨款,也不是向财政部要钱,却向民间商业团体的公益金要钱,原来是慷他人之慨,作为一位副部长,不是应该向政府拿钱给学校的么?

我几天前尚在心里赞叹他办事能力强、敢作敢为,谁知道他是柿子捡软的捏,作为民营商业机构的公益金,除了“配合”马副长的要求外,还能做什么?

我曾于本栏讲过公益金,它是由十多位关心母语教育的华裔富商集腋成裘,集合5亿令吉,再向银行贷款15亿,共凑合了20亿令吉成立的非营利机构。其主要工作目标是以每年的盈利,资助华小和独中,也旁及淡小和教会学校。

但公益金每年的盈利毕竟有限,却须应付千多所中小学校的需求,已是僧多粥少,如今又给马汉顺拿去160万,肯定会分薄华小和独中的配额,马副教长这样做,犹如往穷人碗里掏饭,于心何忍,拿到这10万令吉“拨款”的国民型中学也应于心不忍吧?

由于新春当头,我想起财神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此上联可作公益金的写照,真难为公益金了。

责任推给商业机构

马汉顺副部长应该据理向政府要求拨款,想当年,1960至1961年间,马华极力劝告华文中学改制时,一再强调华文中学改制后,政府负担一切开销。

1960年8月,陈修信在国会中说,华文中学改制后,董事会不必为经费烦恼;1961年李三春、李孝友、李润添及谢敦禄等人轮番上电台鼓动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推销”重点之一就是改制后的华文中学不必向外筹款,因为政府负担一切经费(马来西亚华校教师公会出版《华文中学改制专辑》第20、22页)。

因此,我认为马汉顺大可为国民型中学向教育部或财政部申请拨款,这是理所当然兼名正言顺的做法,马副教长却舍正途而不由,令人担心此例一开,教育部或财政部“有例可援”,把责任推给商业机构。

如今唯有希望马汉顺这次的做法是仅此一次的权宜之计,下不为例,以后别再和华小独中争这区区的一杯之羹了。

反应

 

要闻

马汉顺促火箭兑现承诺 “提升恒毅二校为分校”

(八打灵4日讯)“有勇气承诺,就要有能力兑现。”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发文告表示,关于槟城恒毅国民型华文中学二校,要怎么处理,身在政府体系,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面有政策的困扰,官员的问题,也有行政的条规,还有财政部的财务。

“升格二校”和“附加校舍”有着根本的区别。二校拥有本身独立的行政单位,也就是有校长和副校长等,且在师资委派、政府拨款方面是以一所学校的地位获得。而所谓的“附加校舍”,则只是一所原本的学校增设新的建筑物而已。

尽管我在任教育部副部长,竭尽所能,想要解决,可惜资源有限,时间仓促,加上疫情;并且当时马华只有两名国会议员,内阁只有一位部长,从政治现实而言,我们实力薄弱。因此当时不能及时也无法完成任务,我深感遗憾。

身为前教育部副部长,尽管张念群知道这些困难,却一再炮轰我无作为。

马汉顺表示:“我卸任了,从林慧英到黄家和,政府仍然把二校的分校当作是恒毅中学(总校)的‘附加校舍’”。

我纳闷,以今天行动党40个国会议员、5名内阁部长的政治实力,怎么不能把“附加校舍”,提升为分校?

行动党的前后三任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林慧英到黄家和,不要只给个说法,你怎么讲,就应该怎么做。做给我们看!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