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书还是要禁的/黄子

万里之外的英夷,一场鸦片战争而把天朝上国打得落花流水之后,接踵而来的欧洲列强一次次把大清国修理得遍体鳞伤。李鸿章才开了眼界,说这是三千年来所未有的巨变。

个人电脑面世,互联网开始铺设,更是创世以来最大的巨变。因为是前所未能,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谁也说不清。连微软的盖茨也想不到个人电脑的容量,会发展到今日之大;而储藏资讯甚至上到云端如此神奇。就因为未知,打从九十年代起,各路专家就纷纷登场预言,扮演先知角色。



一众先知,真的不多,假的不少,常常像算命佬,言多偶中。若讲中了,就成了终身成就奖;但更多“流野”,脸不改,色不变,好像没讲过。听者即不会记得,更没人会追究。

预言报纸大限已至

当年,在台湾参加一个出版业的研讨会,就有专家预言,到公元两千年,各国的报纸大都大限已至,即不像恐龙绝迹,所剩亦是无几。至于纸本书,更会被电子书所取代,犹如打字机被电脑取代,而且速度远超所能想像。随后果然,欧美许多大报倒闭的倒闭,增加电子版的增加电子版;因为美国的书店最大型,因此收盘的新闻也特别显著。

纸本的报纸、杂志、书籍出版风雨飘摇,末日近矣;而电子媒体则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当时的先知们的预言,只不过部份准确而已。其一,报纸并没有按照所预言的时间表一一灭亡。其二,不少平面媒体因面对挑战采取因应对策,还有许多生存下来,并已稳住阵脚。其三,电子媒体固然鲸吞了庞大的市场,但暂时还无法全面垄断。



比如电子书快速蚕食了书市场的百分之二十四之后,即告放缓以至有停滞现象。是否会在老一代的纸本读者老成凋谢之后,新一代的儿童读书长大转读电子书再成斜线上升,有待观察—纸本书能稳住其市场占有率,功归于纸本童书的销量增加。而当前阅读纸本童书的儿童,将来会不会完全抛弃纸本书而转阅电子书?现在言之过早。

报纸受当权者封杀

报纸和纸本书在90年代已被看得那么死,其时尚无脸书、Whatsapp、WeChat、Messenger等等来分割人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尽管四面受困,简直是十面埋伏,但报纸和纸本书仍在,而且,还存在地挺体面尊严—土耳其政府把《时代报》收归管控, 中共让香港一家书店的五个人失踪几个月。

面对电子媒介四面楚歌的围困,报纸和纸本书,非但没有按照先知预言从地球上绝迹如恐龙,反遭当权者的封杀,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劲,其影响力之爆炸性。

报纸、纸本书,还是会禁和要禁的。

反应

 

名家专栏

作茧自绑的“信息茧房”/林卓锋

在当今以算法为主导的时代,信息已经能通过大数据提炼精准的算法,将特定观点传递给不同偏好的人。

每天我们接收到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是经过筛选的,以满足个人喜好和习惯。然而,这种便利看似让我们享受信息的多样性,却也不知不觉地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的概念来自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凯斯·桑坦斯,指的是当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已选择的领域,或者只追求令自己愉悦舒适的东西时,就会逐渐困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失去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简单来说,就像一群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他们自然会得出一个所谓的共识与真相: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互联网的便利使得我们在信息茧房中无法看到不同的消息和观点,甚至丧失辨别真相的能力。互联网式的速食文化导致世界上的各种信息过于简化,形成了一个为人类设计的舒适而巧妙的陷阱,使人很难从中逃脱。尤其是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配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未来,人们必须认识到越容易广泛被传播和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相。

在这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的数据模型和算法,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从而不断向我们推送符合我们兴趣观点和话题。与此同时,与我们兴趣不符信息逐渐淡出我们视野,最终消失无踪。

远离真相

久而久之,我们接收到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单一,自然越来越难以了解许多事物的全貌和真相。更为严重的是,通过不断推送特定的信息,人们的观点也可以被改变甚至扭曲。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影响。当人们反复接收到同一信息和观点时,他们更容易相信这些信息是真实的,而忽视其他可能性。

当我们在网络上点击某类信息时,相关内容会被大量推送,形成一种磁力,吸引着许多人沉浸在真真假假的信息中,不断点击转发,加入群体的狂欢。

然而当我们清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信息的泡泡中,无法接触到多样化的观点和真实的世界。

信息茧房不仅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多样性,还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习惯于接收同质化的信息时,思维容易陷入一种狭隘的模式,容易忽视其他可能性,更无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创新和发展,限制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走出信息茧房

为了走出信息茧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对待信息的态度。首先,我们应该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不是过分依赖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我们应主动寻找不同的观点和来源。

其次,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报纸和杂志,参与不同领域的讨论和交流,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对话,以扩宽我们的视野。

此外,我们需要培养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不偏袒某种信息,而是愿意接受和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我们应该学会怀疑和质疑,不能盲目接受信息,而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够辨别真假信息,不被谣言和偏见所左右。

最后,教育在培养开放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教授学生们如何主动获取多样化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家长和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信息茧房,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不同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对多元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走出信息茧房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面对和克服的挑战。只有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拥抱多样性和开放性,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长和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迈出走出信息茧房的第一步。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