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书店一定要挺住/许世平

台北的“诚品书店”谢幕,大批读者蜂拥进场,与此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告别;可是,在疫情冲击下,可能会有更多书店因租赁或市场低迷问题而逐一熄灯。

在此前,电视与电脑及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的涌现,都悄然抢掉一大批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流失,迫使书店的殒落。

为了给濒危的书店续命,有人通过众筹、线上营销、名人直播,以拯救书市;实体书店为寻求转型,有者以时髦的装潢、颜值,刺激读者的购书欲;也有人力图打破经营的固有边界,以个性化的新形象,寻求异想突围。

在国外有好些书店以跨界助力突围,从提供咖啡茶座及餐饮到时装美容美发都有;有的以独特装潢装饰及另类格调的环境营造,崛起为网红爆点。

全球疫情的爆发削弱了书店在线下的聚集功能,线上直播却加速书店把业态搬到“云端”的脚步,让熄灯转变成点灯。

固守线下不是出路,书店还须依靠技术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通过外卖平台及搜索图书信息,诱导读者按键购书。

可是,不论是线上自救,直播带店,带动线上交易及积累网粉,最重要的还是书店要有与读者链结感情的内涵。

面对阅读的危机时代,却让人联想起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里与读书人链接情缘的书店。

要与读者有感情链结

在那个影艺故事里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海莲汉芙,因为美国的纽约人不读英国文学,她通过写信给英国伦敦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书铺订购二手书,并与那家旧书店里的人建立了感情。

店长弗兰克以生硬古板的标准公文覆信,表现专业而细腻;作家还会给书店里的人寄赠火腿、葡萄干、鸡蛋和甜面饼,也让店里的人在平淡的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

书信的话题越广泛和生动有趣,也越有人间烟火,在持久的书信交往中,让这个终身未嫁的白羊座女作家感受到书店贴心的男店长20年不断的遥远的关怀和祝福。

20年的书信缠绵,店长离世了,虽然她从未走进这个旧店址一步,但心灵却早已抵步;最后她还是来到那里,感受逝去主人的气息,并从山高水远的相交中找到没有沦落为爱情的爱恋。

这样的故事正提示后来者,书店拥有疗愈的功能,能让人的心灵有诗意的栖居。

我们希望能有这样的书店,让我们每个人经历过的事,都能过滤流逝的时光,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有了回首和思念,让情感才有循环往复的淬练。

最后,我们祈望书店都能挺住,要想尽各种办法坚持下去,帮更多的人抵抗越来越庸俗的世界。

反应

 

商余

错过也就算了/一愚

文|一愚 

空手离开书店。我与家人确认,你今天真的没打算买书吗?他表示,尽管因大促销,书价尚称便宜,其中几本书稍稍吸引他,但也不至于非买不可,还是算了吧。我有点欣慰,他终于放下对买书的执念。

以往家公宽容,家人想要什么书,家公不过问一律付账,让他养成爱买就买、不留意书价的习惯。后来由于阮囊羞涩,我忍不住劝说买书要节制。迫于现实,他大致同意,却不太开心。明知家人心底暗自委屈,我同意在书店促销时,任由他狠狠地大买一批,略解爱买书的瘾。

担心错过好书

曾与家人深谈。他自认爱买书并非一味贪婪,而是担心这次没买就再也买不到,然后没买的书让他耿耿于怀。我们的亲友又没有喜欢阅读的,无处借书,于是就错过,再也没机会阅读。他不想错过太多,以致稍稍有点兴趣就想买下,书留在身边,想看的时候就可以看,总比想读之际,找不到书来的好。家人还说假使我们住在台湾,图书馆多、借书方便,他就不必一直买书,长跑图书馆就好,读完实在喜欢再去买。尤其台湾旧书店多,一时没买到可至旧书店寻宝,如此一来,比较不会有担心错过的焦虑。

其实,为了降低买书的欲望,家人自有他的坚持。像是绝不在线买书,再便宜也不看。道德经有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要不上购书网站,不知有多少书,以及书多便宜,就无须在欲望与荷包之间,苦苦挣扎和忍耐。有时,少知道一点是幸福的。再说,倘若老是在网站四处比价找书,永远逛不完,还剩多少时间阅读?

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无须多买书的理由,家人早已耳熟能详,比如家中的书尚未读遍,如今读日无多。再说年纪渐增,学习能力降低,有些看过的书毫无印象,犹如新书。与其放纵欲望大买特买,不如好好阅读家里的书,更有收获和学习。

近来手头稍宽,多买几本书也还好,这次去书店我并未特别设限。如今他竟能无视大促销,空手走出书店。家人倒也不是戒掉买书的瘾,而是深切体察自己与书的关系,不够喜欢就不买了,就算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