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两大国迥异治国态度/霍咏强

中美两个大国的元首,在每年各自对国民的关键讲话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习近平在中国两会、即人大、政协会议上的重点,句句不离民生;相反,拜登的国情咨文,几乎通篇都是国际关系,就连经济发展,都只是如何令厂商回流美国,但是具体行动却完全欠奉。

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任内第一份国情咨文,第一句话是“用自由战胜专制”,真实的意思是“美国有自由掠夺这个世界”,所有与会人士起立鼓掌。当中绝大部分的外交话题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说的是世界秩序,指普丁企图动摇自由世界的根基,让自由世界屈服于他的威胁。

既要让美国人团结起来,支持他对抗破坏了后冷战时代30多年和平的俄罗斯残暴领导人,令人一时间甚至误以为这30多年来,世界只有这一场战争,美国领导的入侵和攻击,似乎都只是虚构、假象。

就连提到民生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时,拜登都离不开把问题往外转移到中国身上,提及曾对习近平说过:“对美国人民下赌注从来都不是好赌注。”就连说到移民,说的还是其他国家的行动,比如说“得到南美洲和中美洲合作伙伴的承诺和支持,他们会收容更多难民并保护他们自己的边界”。

拜登没提具体措施

在经济部分的4个步骤:“增加美国的制造业并加强供应链、努力降低物价、推动公平竞争以保护小企业、消除优薪工作的障碍。”除了口号以外,你不会看到拜登提出了什么具体措施,在党同伐异的政治环境下,现场得到的反应离不开共和党人的嘘声。

如果隐藏掉是谁在说这些话,单看文字内容,会以为这是美国之音早晨新闻报道。

中国的两会往往被视为另一个极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以“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为标题,继续强调“六稳”、“六保”,年年差不多的内容、表面看起来是否很老土?

习近平谈粮食安全

事实上,这些数字虽小、听来琐碎,但中国实体经济体量巨大,2021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14兆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5.5%的增长目标,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已经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也就是增加的数额,接近俄罗斯的国民产值。

怎样才算是个好政府?欧美社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问题都推到他人头上,然后传媒又只会报道哗众取宠的内容,有个俗语把这种情况形容得挺准确:“离地”!

中国常被指资讯不流通,政策透明度低,中国针对个别突发事件的反应或许的确比较慢,但在政策透明度和资讯发布肯定不低,关键反而是太多,加上传统的官样模式,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就必须一件件、深入地看。

那中国国家主席 在两会中到底说了什么?例如习近平在3月6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说的是粮食。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中国以人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可以说有力地回应了粮食安全问题,然而在民生背后,仍然包含国际问题。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也就是说粮食可能因为国际环境成为影响中国的安全隐患,简单来说未来暗藏“粮食战”风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所以要慎防在耕地上弄虚作假,一定要有足够安全系数。习近平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影响到国家安全,必须以创新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主、种源可控。

同时由基本粮食供应,发展到优质食物结构,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文明风气,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所以中国政府从基本粮食供应到自主农产品科技,进而提升整体食物结构,到民众近期关注的乡村打黑问题,充分反映出贴近民情,民生无小事的态度。

在参与政协分组会议前,习近平连续第5年到了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重点话题是环保。而关键的说话,并不是要加快推进,而是强调:不要丟了本业和本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承诺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反而要警惕是否过急。

绿色转型非一蹴而就

所以习近平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时刻,美国的选择是以顿巴斯冲突激化俄乌矛盾,重启冷战局面、火中取栗;中国则实施更具体的民生措施,看到的是自身的不足,想到的是何以自主自强。

两个大国、两种态度。

反应

 

灼见

耶伦和内坦亚胡卖什么药?/霍咏强

本轮巴以冲突、战火已经蔓延至最南端和埃及接壤的拉法市,超过150万巴勒斯坦人在当地避难,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不久前表明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军需要对拉法展开地面进攻,并且已经定下日期,一旦发动地面攻势,将造成更多平民伤亡。然而,就算在白宫政府猛力批评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总统拜登更指“我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无法改变以军进攻拉法的计划 。

为何以色列在受尽外方压力?现在还加上白宫的情况下、仍然一意孤行?白宫政府虽然毫不犹豫地批评内坦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但为何不作出任何具体行动?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分析,以色列进攻拉法甚至和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有一些共通点?

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

耶伦4月4日下午抵达中国广州,展开6天访华行程,距离她上一次9个月前访华,会见的人员也大致相似。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9个月前,耶伦访华传达了不认同中美“脱钩”的信息,表示要建立和深化与中国经济团队的联系,减少误解的风险。但效果如何?现实是美国并无作出任何“扭转”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变,甚至可以视为加紧脱钩,并且透过对TikTok和TEMU等强势中国企业作出限制,表达出“担忧”中国新科技发展的趋势,这种态度让中国反过来加紧为可能被欧美彻底孤立,而作好“被脱钩”的准备。

那么,9个月过去了,这次耶伦再访华又说了什么?

美国不接受新兴产业

耶伦一方面以光顾中国著名粤菜和川菜馆来标签其“贴地”,但却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其首要或优先产业提供大量补贴……中国的期望是在这些行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来定调这次访问。强调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即内地称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能源产品,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被获得补贴的中国廉价进口产品摧毁。

但是,这些都是新时代每个国家都认为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更直接点,这些行业是目前的“风口”,现实里有哪个国家不重视、不支援?美国不也对本地生产清洁能源和芯片作出大量补贴、税务优惠,以及政策上倾斜吗?而且为何在中国巳经开始减少、或政策完成才来提出?

耶伦解释背后的逻辑非常奇怪,例如说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产能大幅攀升,但国内需求疲弱,商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当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当地企业的生存将陷入困境。

中国电动车真的便宜吗?在中国市场的确如此,但低价外溢吗?没有,例如在欧洲国家,Tesla 3和同级的比亚迪海豹售价持平;在英国,Tesla甚至便宜近两成。当然,中国电动车的确是挡了Tesla的路、妨碍了它的垄断地位,这是否才是关键?为什么是新能源而不是其他中国同样强势的产品?关键在于“新”。美国政府对此也很坦率,明言要中国乖乖停留在低档行业,但中国能接受吗?

“诚恳”演戏离不开选举

还有猜测耶伦访华是要卖美债?中断俄罗斯的“输血管”?还是一场戏?表面“诚恳”的一场戏、始终离不开选举。对民主党支持者来说,拜登上台前一直承诺的理智务实对待贸易关系,调整关税、改善贸易合作,在现实里从未兑现,也兑现不了。选举又来了,耶伦又再要粉墨登场,向全世界展现白宫政府的务实理智,要选民认同:“我已经尽力了,是中国人不识时务!”

这也是当以色列政府向加沙步步进迫时、白宫依旧毫无实际动作的原因。以色列像个流氓,把美国拖入战争和对抗,表面对美国十分不利。同样地,在以色列内部,内坦亚胡正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指责内坦亚胡摧毁了以色列,撕裂了这个国家,但如果这些都扭转过来呢?

当中的关键是以色列政府在等候一个承诺,等候拜登政府向内坦亚胡承诺在他下台后,直系党派不会被秋后算账。而白宫政府就在等待适当时机:何时缓解巴以冲突,才对民主党选举形势最有利的时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