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三春“急流勇退”的无奈/章龙炎

因为受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对丹斯里李三春40年前突然从政治巅峰“急流勇退”感到迷惑。

但是,就我国种族政治和其中的权力角力,在加上当时的新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因素,完全可以解释李三春为何选择还未到知天命之年退隐政坛。

1982年全国大选,李三春接受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吉祥的挑战,到华裔选民占大多数的芙蓉国会选区竞选,以证明马华代表华人。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让马华取得政治大突破,李三春身先士卒。但我认为他实际上是抱着必败之心接受林吉祥的挑战。

稍微了解李三春政治历程的都会知道,他与东姑拉沙里是好朋友。在1976年1月我国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去世后,敦胡申翁接任首相职位,敦胡申翁会挑谁当副首相?

当时胡申翁选巫统的一名最高理事卡查里当副首相,但因为此举将破坏巫统传统,受到反对而作罢,唯有从3名副主席中选出一人。如果按照副主席在党选赢得支持率为根据,敦嘉化峇峇自然是首选,接下来是东姑拉沙里和马哈迪。

因为嘉化教育水平不高,比起其他两人的英文掌握能力却天差地别,不是适当人选。

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决定,胡申翁却犹豫了4个月才做决定,说明了选副首相的决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改变种族政治格局

当时李三春等马华领导绝大多数不只认为胡申翁会选东姑拉沙里(当时才39岁),还支持拉沙里,但马哈迪出乎预料地被选中,改变了种族政治的格局。

马哈迪于1981年6月不战而胜出任巫统主席并在同年7月中出任首相。东姑拉沙里竞选巫统署理主席,输给敦慕沙希淡。

党内政敌不再是威胁,但马哈迪对李三春当时的不支持还是无法释怀,对李三春所领导的马华因此有另外的想法。

我们不要忘记,马哈迪在1960年代不满东姑阿都拉曼的开明政策(尤其是对非巫裔的政策),公开挑战东姑而被开除巫统党籍,但在短短数年内就回到巫统主流。

马哈迪更加积极突出马来人本位主义,再加上强悍的作风(看看和回想他在第一次当首相前后对“政敌”包括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手段)和种族政治的角力与胡申翁之前的情况大大不同。

李三春纵使有雄才大略,要继续领导马华与对他已经有心病的马哈迪共事,即使并非不可能,但会有更多的矛盾,而且会极恶劣的后果(看看陈群川的命运)。

时乖运拙急流勇退

李三春早在1959年大选在华裔选民占约65%的居銮北区国会议席打败社阵强人魏利煌,证明马华在华裔选区不一定就输,大可不理会林吉祥的挑战。或者,他可以非林吉祥不战为理由,拒绝林吉祥的挑战。

但是,挑战原任议员曾敏兴,胜望不高;面对马哈迪这个“极端”马来领袖,“马华取得更大政治突破,华人有更大的代表权”的“出师表”,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输了,他有堂皇的理由退出政坛。可是,他胜了,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但讲到底是:时乖运拙。

视频推荐:

反应

 

要闻

鍾廷森揭李三春引退内幕 “被卷入巫统政治暗斗”

(吉隆坡7日讯)已故马华前总会长丹斯里李三春因卷入巫统政治暗斗,最终绝望退下?

作为李三春挚友的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鍾廷森透露,李三春当年因卷入该暗斗后,在巫统当权派采取“不理不睬”的冷漠对待下而绝望退下。

他向《星洲日报》记者说,这段政治课题一直是“谜”,李三春也从来不正面回应,但他一切都看在眼里。

与姑里是战友关系

这也是鍾廷森第一次对外谈及李三春引退的原因,他当年和陈秋霞订婚时,也是由李三春主持。

鍾廷森说,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大马政治动荡的时代,当时李三春和巫统资深领导建立很好关系,与东姑拉沙里可说是战友。

“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在1976年病逝时,由副手敦胡申翁接任,但其在选择副手时面对阻力,时任巫统副主席拉沙里、嘉化峇峇和马哈迪都向其施压,最终胡先翁不满拉沙里,而选择马哈迪为副手。”

他说,马哈迪于1981年取代胡申翁出任首相,当时党选没人敢挑战前者,拉沙里尝试竞选署理主席,却被马哈迪安排慕沙希淡参选,尝试阻止其崛起。

马华处境变得难堪

他表示,那次的巫统党选,原本看好拉沙里会胜出,结果他“意外”落选,慕沙获得马哈迪幕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马华处境变得难堪,党选后,巫统当权派采取“不理不睬”态度,甚至给予眼色。

“李三春看在眼里不是滋味,最后决定‘急流勇退’,这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他引退整40年都不曾提起此事,可说是失望而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