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词语规范”不宜草率定论/王介英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工具,若因不统一以致产生混乱,势必削弱其基本功能,也必为学习者与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有其必要性。

“汉字字形”的规范化有一系列的文件作为指导,明确而有效;“语音”规范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作为依据,没有太多的争议;“语法”规范以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法则,基本上问题也不大;唯独“词汇”的规范数十年来语言文字学界一直无法取得共识,无法确立规范准则。专家学者奋斗了数十年才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中国学者程凯在《词汇规范化问题》中说:“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中,词汇的规范是个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部分。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与词汇自身的性质以及词汇与社会的共变关系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他言下之意是说,词汇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出现“新陈代谢”的变化,旧词消亡,新词涌现。

他认为,对一些目前摇摆不定的词汇现象不要过早下定论,而是分阶段观察它们的使用情况,以期最终确定规范。

最近大马报章言论版先后出现三篇讨论“大马中文词语规范问题”的文章,反对把在大马广泛流行的一些词语“规范”成中国惯用的词语,如“沙嗲”改成“烤肉串”、“拉茶”改成“折茶”、“纱笼”改成“筒裙”等等。

切勿一成不变

12年前,笔者在《马来西亚华文华语的规范化》里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见《资料与研究》第36期,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1998年12月)。当时笔者引用中国学者陆俭明教授评论新加坡华语规范化问题时,所提出的看法作为依据,认为:“华语的规范化应以中国的规范为基础,能与中国普通话靠拢的应尽量与中国普通话靠拢,但不一定要完全一成不变地遵循。只要是不破坏汉语的系统规律,那些来自方言或外语,而又具有表达力与生命力的词语与表达方式是可以被接受的。”

陆俭明教授在《新加坡华语语法的特点》一文中的原话如下:“新加坡华语的规范化也不一定要完全受中国普通话规范的限制……对于那些虽然是从方言或外语来的,但很有表达力,而又不破坏汉民族共同语的规则,则可以接受成为新加坡华语的组成部分。”

因此,笔者认为大马华文华语规范委员会、大马考试局华文组以及专家学者对在大马广泛流行的华语“词语”,尤其是来自方言与外来语的词语,不应持“排斥”态度,更不宜草率下定论,硬要把它们判定为不规范的词语!

反应

 

国际

16世纪先知2024预言元旦应验 命中日本强震大火

(纽约3日讯)纽约邮报报道,16世纪先知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在预言集《百诗集》(Les Centuries)中精准预言希特勒崛起、九一一恐怖攻击、冠病疫情等重大事件。

殊不知迈入2024年不出几小时,诺查丹玛斯预言再度应验,日本能登半岛强震加大火恰好呼应诗文对2024年的预言,“干枯大地将变得更加焦干,并且有洪水出现”。

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今年元旦下午发生规模7.6强震,截至现在死亡人数增至62人。

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倾倒,县内轮岛市发生大规模火灾,当地具有千年历史的早市朝市通周边逾200间商店和民宅烧成灰烬。

如今轮岛市中心被烧得焦黑一片,还散落满地的房屋残骸。

地震发生当下,日本气象厅紧急发布高度1至3公尺的“海啸大警报”,当时沿岸地区遭到猛烈大浪侵袭,不少房屋和汽车被卷入海中,沿岸居民纷纷逃往高处的安全避难所。

种种现象正好应验诺查丹玛斯在《百诗集》中对2024年的预言,“干枯大地将变得更加焦干,并且有洪水出现”,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

诺查丹玛斯是法国犹太人,精通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语言,身兼医师、学者和诗人等不同身分,在1555年出版《百诗集》。

《百诗集》采用四行诗的句式,以隐语书写,因而晦涩难解。直到后人发现内容与时局多有吻合,“诗集”便以“预言书”的形式流传400多年。

而后人比对《百诗集》内容指出,其中成功印证法国大革命、希特勒崛起、肯尼迪遇刺以及飞机与原子弹的发明。

相关新闻:

“末日先知”400多年前预言 2024年八大事件上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