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牺牲”背后,不能是“教育”/南洋社论

首相马哈迪和财政部长林冠英异口同声不好期望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会有好消息,尤其是惠民政策。其中马哈迪更言出惊人,要人民准备“牺牲”。

国债当前,人民与国家共赴时艰是可以理解的,但“牺牲”背后,不能是“教育”。



这项忧虑,是源自前朝的连年先例;2016年财政预算案,国阵政府大幅削减政府大学的拨款,涉及款额高达14亿令吉或16.5%,在全部20所政府大学当中,只有一所幸免。

不料,2017年度预算案又是另一场梦魇,因为拨款再大砍约20%,向15所大学开刀,其中降幅最高31.16%的是国立大学,而玛拉工艺大学的数额则最多,达5亿6300万令吉。

连续两年拨款大减,马来亚大学加强直接招生,土木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学费9万令吉。

今天,希盟政府要人民准备牺牲,让人回想国阵政府当年大力削减高教拨款的严重后果,例如加剧教育不公、大学水平等问题。

政府在2006年将4所政府大学,即马来亚大学、理科大学、国立大学、博特拉大学升格为研究型大学,而工艺大学则在2010年升格。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办学目的,推动马来西亚的创新发展,迈向知识型经济。



令本地高教界感到庆幸的是,尽管公帑一减再减,本地多所研究型大学还挺争气,例如马大、国大、理大、博大及工大,都挤入2017/2018年QS世界大学前300名、亚洲50强;马大甚至进入百强。

但这毕竟不是长治之道,如果输向政府大学的水喉再度锁紧,影响学术研究、人员素质,万一日后新排名不尽如人意,国阵希盟互扣帽子的把戏必将上演,惟已无意义。

从宏观的学府经费,把视角缩小到微观的个人开销,也是政府必须认真检视的。

9月份刚入大学的新鲜人,一般家长将得负担他们未来4年的大学开销与生活费,直到他们头戴学士帽、手拿毕业状为止。

可悲的是,不久前的一项大马回教徒志工调查队揭露,多达1万8000名大学生穷到没饭吃或每日只吃一餐饭,其他时候喝白开水度日。

这或许夸张,可这样的调查结果已广发天下;就在国家矢志几年后成为高收入国时,大学生却要面对如此生活窘境,加上如今两大政府高官有言在先,人民须准备“牺牲”,怎不教大家忐忑不安?

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议程,有人能在新政府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內,倾力实践。

反应

 

言论

公仆加薪,只求服务变好/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选择提早宣布公务员将在年尾调薪,而且是历年来公仆薪资最大调幅,自有他与政府团队一早已经安排好的节奏,想必都是“有所算计”的了。

可想而知,在接下来至少半年以上的日子,“公仆大加薪”这个关键词将充斥在大马各种媒体的新闻版面,也将挂在所有政府相关官员和职员的口中和心里,这种可以预期填充钱包的好日子,确实非常令人期待。

现阶段适逢雪兰莪新古毛州议席补选,公仆大调薪课题,想必也会成为团结政府助选团用来向敌营“示威”的子弹,有助希望联盟候选人的选情,就像首相说的“别忘了,许多新古毛选民的家庭都有人是公务员”。

公仆调薪耗费100亿

基于我国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马币贬值与一些外资撤退,一些财经分析员也担心大马国库的实力可否承担这笔新增消耗。

据估计公务员的大调薪将耗费100亿令吉,这可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新增开支,可以兴建两条往返槟城与威省的海底隧道了。

如今将两条海底隧道的资金都投资在形象偏向慵懒的公仆身上,这笔钱往后还会变成细水长流的退休金,值得吗?这是大多数民众想要问政府的问题,纵然最后得到的必是想当然尔的官方答案。

对于国人种种担心,人们也深知国库并不十分充裕,但是首相安华周二便说了“我们是在完成了所有的政策工作后才宣布调薪,所以我们知道钱从哪里来,我们知道国家会取得多少收入,这些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信心国家收入会增加,公务员的服务质量也会更好,我们的税务也会跟着增加”,可见首相是胸有成竹,要国人不必过多担忧。

首相也在周二的财政部常月集会上透露,今次的历史性公仆大加薪会在今年12月1日便落实,而非2025年开始。

预算案料顺利通过

显然安华是信心满满,他深信调薪建议必定会获得国会和内阁的通过,试想我国是每20人便有1人是公务员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谁能阻止他们不加薪?谁敢公开得罪最大票仓?

同样的,公仆大加薪的特殊意义,也被视为对今年10月首相兼财长安华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时的加持力量。政府政策就是这么奥妙,看来这一次的预算案将会是顺风顺水顺利通过了。

回到民众这一边,在决定公仆加薪这方面完全没有话语权,只有继续缴税丰富国库的份,因此只能祈望高薪能养出好公务员,无须他们视纳税人为老板,只要公仆都能视“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就够了。

毕竟大马公仆给予民众的刻板印象,就是慢和懒。许多高层更是领高薪少建树,首相说调薪后他们的服务质量将会提高,真是如此的话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