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以少扶多”政策不可长久/蔡维衍博士

在殖民地时代,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发展机遇的影响,许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不同种族的发展道路各异,发展的进程和水准也不平衡。

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独立以后,脱离宗主国的统治,自己当家作主,积极推行帮助弱势族群在各方面尽快发展起来的政策,强势社群普遍上都愿意接受之。就如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同意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对于“进步族群”(非土著)的整体性的不平等来“补偿”落后族群(马来人)成员在历史上曾经受到的整体性不平等。让政府以行政手段明确各个族群成员之间的身分,并对土著全体成员实行“整体性”优待。虽然历史上,土著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与同为公民的非土著无关。



政策违反设计初衷

对土著实行群体优惠政策,其实质也是对先进族群(非土著)的歧视,是“不平等”。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过“肯定性行动法案”对黑人考生实行优惠政策时,许多白人学者指这是违反美国宪法的“反向歧视”。实施种族优惠政策,导致白人在竞争中遭受群体歧视,这同样是不公平的政策。

非土著认同平等竞争体系的前提是双方的竞争能力应当具有相似的水准,因此宪法里明文规定土著在某些领域有特权,以拉快提升土著的竞争力。

初期,人民了解这是为了巩固民族团结和帮助落后族群发展的必要措施。期望10年、20年后受惠群体的第二代、第三代人对这些政策的态度和感受有积极性的改变。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各项政策的预期效果将出现变化,政策的近期效果或有可能与远期效果存在冲突。让大家明白优惠政策显然是不可持续,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需有时间上的限期。

在马来西亚,种族或族群是具有法律地位的实体,在社会中具有官方的身分。尤有甚者,在经济、教育和政治的酬赏,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不按照数量定额公平分配,定额的标准不按人口的相对数量,而是由政治程序规定的其他方式所决定。



其实,要衡量族群优惠政策的效果标准,就是考察在该政策实行后的一个时期内,该族群的社会分层结构(贫穷、小康或富裕)是否得到明显的改善,该族群年轻一代的素质(包括学习积极性、进取心和学习成绩)是否明显得到提高。

受惠者竟是最大族群

然而,在马来西亚,泛滥的优惠政策已把这些优惠政策转变为全体特定族群的“特权”,持续性的逐步增强了这一族群对政府扶助政策的依赖性,甚至降低了该族群年轻一代的学习积极性和事业进取心,那么,这样的优惠政策产生负面效果,与设计优惠政策的初衷完全相违背。

最令人担心的是优惠政策年复一年实施下去的情况失控,不可持续。

由于宗教及文化差异,一些土著支持一夫多妻制,多子多福,形成庞大的土著家庭人数,让受惠族群人口比例超过65%,并日益倍增,牺牲小我以谋求国家团结的族群人口比例则年年减少。

一部分土著还习惯了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归作是国家的责任,高等教育贷款竟视为不必还的奖学金,再者土著缴交的天课可以扣除所得税,难怪前首相马哈迪宣称占总人口比例三分之一的非土著才是我国主要缴纳所得税的群体。眼看着缴纳所得税的群体的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国家直接税收状况令人忧心忡忡。

少数族群怎能长期持续支撑大多数族群的优惠?

蔡维衍博士

反应

 

财经新闻

受主观价值判断 数据非决策所有内容

(吉隆坡15日讯)主要数据库(PADU)引发外界质疑其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问题后,市场教育中心(CME)总执行长卡梅罗费利托再提到,其真正问题是,人们相信“数据本身可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

他说,虽然数据对于明智的决策很重要,但它不代表制定政策决策时所需的全部内容。

他以针对性补贴为例说,有关措施似乎是主要数据库实施的核心目标,后者也成为更好识别(总是临时和事后的)潜在受益人是谁的正确工具,以便决定把针对性补贴发放给那些收入低于一定门槛的家庭。

“然而,数据却无法告诉人们哪个是正确的界限。”

他指出,特定性决策是必要的,但它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愿景,而政策制定者却是容易犯错、带有信念和偏见的人类。

经济学几乎不客观

他再举例说,受传统训练的经济学家认为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但其他经济学家却认为高储蓄率会降低经济增长和就业,换言之,在经济学里几乎没有什么是客观的。

“事实和数据总是,而且不可避免地用解释性的方式来解读。”

他表示,市场教育中心想要强调的是,没有多少数据可以支持客观和价值中立的政策决策,数据驱动的政策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价值判断(由政治目标决定)的影响。

“这不是好或坏,而是事实,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是一个复杂,有生命力且具有新兴特质的有机体。

“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应该认识到在没有中央计划和干预的情况下,只要有正确的制度框架,经济协调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

他表示,为此,在解决经济的缺陷上,应该是基于对使经济自然运转条件的观察,而不是强制应用政策制定者的愿景、目标和梦想。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