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成活率低·巴丁鱼乏人问津 霹雳河养鱼户遇滞销求救

(安顺18日讯)霹雳河河鱼市场持续低迷,养鱼户苦不堪言,纷纷发出求救讯号!
安顺霹雳河养鱼户发出求救讯号,指近一年半以来,巴丁鱼市场需求近乎消失,导致大量鱼只滞销,加上鱼苗存活率大跌至仅10%,令养殖业者雪上加霜,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尤其辛苦养大的鱼产到了适合推出市场时无人问津,接着每天还得继续喂养,此消彼长之下,鱼只越养越大,体积超过市场所需,就算被逼贱价抛售却也都找不到买家。
目前在霹雳河沿岸共有约21户养鱼人家,从事河鱼养殖已有超过10年历史。
霹雳渔业局多年来提供鱼苗鼓励养殖业发展,而下霹雳县署及土地局亦在2023年向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发出临时占用准证,以支持其合法经营。
然而,面对市场疲软与养殖环境恶化,多数养鱼户正处于生存边缘。
养殖河鱼已有15年的王智勇(37岁)受访时指出,自2023年中起,巴丁鱼市场急剧萎缩。
“我过去每月可售出15至20吨,如今连1吨都难卖出去,几乎跌了90%。现在我一年的销量,还不及从前一个月。”

王智勇表示,当前最大的打击是“鱼有价无市”,鱼只一旦养到适合上市体重(800克至1.2公斤),却卖不出去,只能继续喂养,导致体型越来越大,最终超过市场需求规格。
“有些鱼甚至长到5至6公斤,就算我们每周仅喂一次,它们还是持续成长。”
他补充,尝试将过大鱼只宰杀、真空包装后销售也反应冷淡。“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
除了滞销问题,王智勇指出,养殖成本也大幅攀升。
“一包20公斤饲料从50令吉涨至73令吉。”
加上河水环境变化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如今仅剩10%存活,让他们经营负担沉重。
他认为,市场萎缩的主因是受到进口鱼冲击,特别是来自越南的巴丁鱼,不仅价格相近,还经过宰杀清理与包装,更符合消费者偏好。
“我亲身感受到消费者的转向,我们的产品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由于市场压力太大,王智勇今年初开始转养金凤鱼(非洲鱼),该鱼目前批发价尚能维持在每公斤15令吉,较为稳定。

东海岸养殖户崛起
霹河供应链被抢截
另一名养殖业者苏君炳(50岁)指出,他目前以金凤鱼为主,仅保留少量巴丁鱼。
他证实安顺巴丁鱼市场确实“几近归零”,除了进口竞争,他认为东海岸州属如吉兰丹、彭亨等地的供应链逐步建立,也削弱了霹雳河原有的主要销售渠道。
“我手上也存有一些巴丁鱼,尽管想以1公斤8令吉批发价出售,却也苦无买家。”
苏君炳指出,目前他也只能专注于饲养金凤鱼类,同时尝试着饲养稍为高质量的金凤鱼品种,希望图个好价钱。
他补充道,基于生态环境关系,安顺霹雳河养鱼业也有受到限制,一些高品种鱼类如红尾鱼及白须公鱼种已不被当局批准饲养。

吴家良:SPM华文科 安顺火箭奖励金待申请

(安顺20日讯)继开放“安顺火箭2024年度SPM优秀生奖励金”申请后,安顺国会议员倪可敏与巴硕伯打玛州议员吴家良今日宣布开放“安顺火箭2024年度SPM华文科及华文文学科奖励金”申请,以表扬和鼓励在报读母语上努力不懈,并且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
吴家良发文告说,该奖励金不仅延续安顺火箭多年来推动华教的初心与责任,更是在去年增设华文文学科奖励金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母语教育的价值与传承。
他强调,设立奖励金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学生报考华文与华文文学,更是为国家储备华文教师、语文研究者等人才铺设基础,确保华文教育之火得以世代相传。
吴家良指出,要让华教得以持续,人才是根本,要有更多优秀生愿意走上华文教师这条路,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鼓励他们。
他说,申请程序方面,为响应环保和推广行政电子化,所有申请皆改为线上方式,不再接受纸本申请。
申请者必须最迟于5月30日(五)填妥电子表格(https://shorturl.at/UyRJt),并务必提供一个有效且可联络的电话号码,否则若因联系不上而被视作自动弃权,将无法再作补办。
“符合资格的申请者,必须是在2024年度SPM考试中报考华文科或华文文学科并取得B等或以上成绩者,且本人、父母或监护人其中之一为安顺国会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