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瑟琳娜:民众乱传 猪肠粉小贩非确诊者

(槟城23日讯)行动党斯里德里玛州议员瑟琳娜澄清,爱莲玉云顶咖啡店猪肠粉小贩非冠病确诊者。

她昨日到该咖啡店探访该名小贩后,在其面簿发帖,指社交媒体上周流传一则指该小贩确诊的英文短讯是一项假消息。

有关短讯呼吁民众避免到霹雳路和爱莲玉一带,因某咖啡店的椰浆饭小贩正接受隔离,而其哥哥或弟弟是在爱莲玉云顶咖啡店工作,为猪肠粉小贩。

瑟琳娜指出,当她接获有关猪肠粉小贩确诊的传言后,她和服务团队就到场了解情况。

她说,坊间和网上指该小贩对冠病检测呈阳性,但事实并非如此,对方非确诊患者。

她也说,民众必须明白,在没确实的情况下,随意在社交媒体散播假消息,可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刃,对当事人带来伤害,和难以预知的影响。

媒体随后致电联络该小贩,对方强调本身非确诊患者,但婉拒受访。

反应

 

商余

猪肠粉两吃/欧宗敏

槟城的小食,有些单单从名称就得知其背后承载的籍贯饮食,例如福建面和海南鸡饭,有些则是以族群冠名,例如娘惹糕和印度面。虽然这些小食名称具有籍贯和族群特点,不过在谈到这些小食名称时,不同籍贯的人,一般都惯用自己方言来称呼,而不用原本的方言或语言名称。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

在槟城这个以福建人居多的州属,有一些属于广东的小食,在称呼它时,多用广东话,而不见得会用福建话或其他方言(相信其他籍贯人士也是如此),其中一个就是猪肠粉。(坦白说,用福建话和海南话来称呼猪肠粉,听起来怪怪的,倒是像一道菜肴名称,如猪肚汤之类的。)

为什么在槟城的一些广东小食能够保留其广东话名称呢?还是那句老话,这个谜题就留给地方美食历史研究工作者考究了。

吃法分2种

猪肠粉的吃法,大致上分为2种,要求粉皮摊开再切段是其一;其二是粉皮卷着切段。虽然说摊开切段和卷着切段纯粹是一种口感上的选择,可是就口感这件事,喜欢与不喜欢的,总有看似堂皇的理由在支撑,其中的复杂部分,如果争论起来,可以媲美少林与武当的门派之争。

毕竟摊开切段和卷着切段的选择是个人主观意愿,就猪肠粉摊主来说,摊开切段比较花费功夫而已。

猪肠粉的吃法,还有可以大致上分为另外2种,配搭酱料如辣椒酱、甜酱和虾膏为其一;其二是配搭酱油和熟油。如果与摊开切段和卷着切段作比较,这2种酱料的选择则简单多了。一般上来说,猪肠粉淋上酱油和熟油适合孩童,因为他们尚未能接受浓郁酱料口味,当然,也有人喜欢清淡口味,说是吃到粉皮的原味。

吃法不断延伸

猪肠粉的吃法,从基本的2种,逐渐延伸开来,例如把酱料和粉皮混合一起的吃法、把粉皮蘸着酱料的吃法等,以小食来说,它的吃法算是异数了。

林金城在著作《知食分子2》提到,马六甲的饮食中心和茶餐室的猪肠粉摊,常会出现同时售卖芋粿的景况,据知这种“黑白配”吃法已有5、60年的历史。林金城写道:“嫩滑爽口的猪肠粉,配搭绵密松化的芋粿,两者掺合所迸发出的口感齿觉却有如自然天成、密不可分。”

与芋粿是绝配

林金城这样一说,发觉猪肠粉与芋粿果然绝配。在槟城,猪肠粉摊,独沽一味的也有,兼售卖其他点心的也不缺。

除了芋粿之外,猪肠粉摊还可以见到菜粿、粽子等小食,而许多顾客喜欢以菜粿配搭猪肠粉来吃。

菜粿没有芋粿的绵密松化口感,可是它的脆口清香蔬菜口味,与猪肠粉掺和,2种不同口感与口味,倒是迸发出另一种滋味,或者说,它又是猪肠粉的另一种吃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