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中马文学翻译先行者

文·拿督吴恒灿(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

1989年,我第一次踏上神州大地,在繁忙的公务行程中,我见到了几位会说马来语的中国人。我发觉中国在培训马来文人材方面,下足功夫。

当时我还不了解中国如何去解决马来文师资,只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升级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有设立马来语专业,由吴宗玉教授领军。 

1991年,我再次官访北京,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马来语广播员徐楚辉介绍下,在我下榻的酒店来了一位老学者,我才恍然大悟,真正的大师才是他——薛两鸿老先生。他是195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马来语广播创办者、印尼归国华侨,并首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二亚洲部主任,以及北京广播电台马来语主任。他的马来文造诣,水平之高,出乎我的意料。 

薛老先生手拿着一大贴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好的马来文翻译稿,用恳切的语气对我说,这是他花费10年译好的《聊斋志异》马文原始稿,知道我在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有影响力,希望亲自交给我在马来西亚出版。 

身心融入故事情节

十年寒窗苦译《聊斋志异》,整个身心灵都融汇入聊斋故事情节之中,难怪薛老先生对我说,他仿佛已是作者蒲松龄再世。 

对着薛老的坚持及真诚,我当下立即答应以洪荒之力帮助。 

从此,两人成为好友,我都收着过后几年彼此来往的书信。从1991年至1995年期间,我们都在为此书的校对、排版、设计在忙着,终于在1995年8月5日,隆重在吉隆坡举行《聊斋志异》马文版推介礼,邀请时任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郭洙镇担任推介贵宾。 

薛老先生亲自出席推介礼,并在仪式上发言,说没有语文局各民族翻译谘询委员会秘书吴先生的努力,语文局不可能会出版《聊斋志异》马文版。他强调,只要大家不懈努力,中马古典文学交流将会日益繁荣,而吴先生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所说的话,还特地写在一封信给我,让我至今难忘。 

潮州籍贯的薛两鸿,其实已经将全部496篇《聊斋志异》的故事翻译完毕,囯家语文局只挑选其中51篇出版,主要原因是语文局编辑想按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聊斋》51篇英文版,来对照薛老翻译的马来文。 

托人找回原稿不果

根据当时语文局翻译组主任对我说,基本上编辑没有修改语法文字,他的马来语文根基好,只是他的印尼文影响重一些,需要以用本地马来文来修改一下罢了。 

我曾经到过北京薛老的住宅,与薛老夫妇见面。他当时在翻译《红楼梦》,已经完成前五回。可惜,我在他逝世后,到处托人找回原稿不果。 

薛老一生都在坚持推动中国马来文广播事业,栽培不少马来语广播人才,他在中囯率先翻译《聊斋志异》,不愧是中国“中马文学翻译先行者”。

反应

 

职场

中马文学翻译先行者

文·拿督吴恒灿(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

1989年,我第一次踏上神州大地,在繁忙的公务行程中,我见到了几位会说马来语的中国人。我发觉中国在培训马来文人材方面,下足功夫。

当时我还不了解中国如何去解决马来文师资,只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升级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有设立马来语专业,由吴宗玉教授领军。 

1991年,我再次官访北京,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马来语广播员徐楚辉介绍下,在我下榻的酒店来了一位老学者,我才恍然大悟,真正的大师才是他——薛两鸿老先生。他是195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马来语广播创办者、印尼归国华侨,并首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二亚洲部主任,以及北京广播电台马来语主任。他的马来文造诣,水平之高,出乎我的意料。 

薛老先生手拿着一大贴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好的马来文翻译稿,用恳切的语气对我说,这是他花费10年译好的《聊斋志异》马文原始稿,知道我在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有影响力,希望亲自交给我在马来西亚出版。 

身心融入故事情节

十年寒窗苦译《聊斋志异》,整个身心灵都融汇入聊斋故事情节之中,难怪薛老先生对我说,他仿佛已是作者蒲松龄再世。 

对着薛老的坚持及真诚,我当下立即答应以洪荒之力帮助。 

从此,两人成为好友,我都收着过后几年彼此来往的书信。从1991年至1995年期间,我们都在为此书的校对、排版、设计在忙着,终于在1995年8月5日,隆重在吉隆坡举行《聊斋志异》马文版推介礼,邀请时任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郭洙镇担任推介贵宾。 

薛老先生亲自出席推介礼,并在仪式上发言,说没有语文局各民族翻译谘询委员会秘书吴先生的努力,语文局不可能会出版《聊斋志异》马文版。他强调,只要大家不懈努力,中马古典文学交流将会日益繁荣,而吴先生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所说的话,还特地写在一封信给我,让我至今难忘。 

潮州籍贯的薛两鸿,其实已经将全部496篇《聊斋志异》的故事翻译完毕,囯家语文局只挑选其中51篇出版,主要原因是语文局编辑想按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聊斋》51篇英文版,来对照薛老翻译的马来文。 

托人找回原稿不果

根据当时语文局翻译组主任对我说,基本上编辑没有修改语法文字,他的马来语文根基好,只是他的印尼文影响重一些,需要以用本地马来文来修改一下罢了。 

我曾经到过北京薛老的住宅,与薛老夫妇见面。他当时在翻译《红楼梦》,已经完成前五回。可惜,我在他逝世后,到处托人找回原稿不果。 

薛老一生都在坚持推动中国马来文广播事业,栽培不少马来语广播人才,他在中囯率先翻译《聊斋志异》,不愧是中国“中马文学翻译先行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