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马航状况,非始今日/杨善勇

马航的服务到底如何,往前回顾,可以追溯至丹斯里李三春出任交通部长的旧时年月。李三春说:他“常接到投诉说马航 ……的服务不好”。他认为 这是因为“公务员的铁饭碗心理,效率才这么差”。

他因此提出“将马航私营化的概念,提呈了一份备忘录给内阁。那时,除了首相外,内阁部长个个摇头”。尽管这样,1994年达祖丁向财团借贷18亿,个人控制了32%股权,正式入主马航,成为飞机大王。

后来的故事,江湖流传的版本也很多。业绩满江红,更别提了。管理的咄咄怪闻,可想而知。想当年,克里斯托慕勒新任首席执行员接受《星报》专访透露,马航员工津贴名目不一,形形色色,多达180种。有一名职工每月甚至另有“脚踏车津贴”。

马航作业流弊丛生

尽管整体待遇确实不错,公司水平似乎不怎么样。记得国际调查小组发布584页的那一本MH370《中期调查报告》揭露:黑匣子的水下定位信标(ULB)电池寿命止于2012年12月之事,没有凭借佐证电池已经更新。

长话短说,总而言之,马航的作业,确实流弊丛生,乃至两周四次被迫返航。内情一言难尽,非始今日。记得2015年,马航一度一口气裁退6000至8000名资深员工,造成另一轮兜兜转转的沉痾宿疾。

时光荏苒,倏忽九年。问题显然没有改善。大马民航局(CAAM)发现,马航内部可以鉴定飞行安全的411名工程师中,63人已经悄然离职,或者移居他乡。人力短缺,乃至如此。

此外,民航局获悉,多架飞机技术出现状况、供应链补给衔接不上,不少航班已经陆陆续续取消。随之造成的种种不便,还是小事;类似从澳洲墨尔本飞往吉隆坡的客机迫降在澳洲内陆小镇爱丽丝泉(Alice Springs),未免触目惊心了。

祸不单行的是,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听到大马民航管理局的报告之后,马航飞行证书(air operator certificate)已从原有的3年,缩短至1年,再待安排。部长同时指示,马航需要每月向民航管理局提交报告,紧密监督。

马航如何重整旗鼓,飞向辉煌?这个提问,长眠地下的李三春,想必也没有答案。显然的是,关键不在私营化,而且也不在国营;而是马来西亚职场的忽悠之道,深不可测。有心想要改变,需要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工作文化,才能修成正果。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马航振衰起敝应请外资接手

报道:笔锋

马航连年亏损,政府应考虑引进外国大型航空集团接手经营,从国际化与专业化着手整顿。

马来西亚航空最近的问题一箩筐,令客户大表不满,包括多次在飞行途中因机件等问题而折返、频频误点、经常临时更改甚至取消航班、大幅削减航班等,已成为一间几乎完全站在消费者对立面的企业,如果再不振衰起敝,只会导致客户大量流失,公司积弱的体质只会更加不堪,更加乏人问津,如此的恶性循环,损失的将是纳税人的钱和国家声誉。

最近一个月内,马航已发生5宗航班中途折返或急降其他机场事件,乘客怨声载道。

虽然航班折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但如此频繁的出现,反映公司管理出纰漏。

新机迟交付维修不到位

马航和大马交通部解释,飞机维修人员短缺、零部件供应链中断、订购的新飞机延迟交付等,都是造成维修不到位的原因。

新加坡独立航空分析和谘询机构“Sobieski Aviation”透露,上述问题已经将马航的营运推向“临界点”,过去几个月马航已耗尽了飞机零配件,由于飞机需要定时或按飞行里程数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配件,零部件短缺等问题如果不能即时改善,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马航还会面对中途折返等问题,或者需大幅减少航班始能运作。

由于过去一年来马航经常临时更改班次甚至取消航班,导致马航的准点率剧降,今年7月份准点率仅达13%。

事实上马航前不久才宣布大规模取消8月到12月份的班次,以缓和问题,预计有100万名乘客受影响。

如此的“赶客”行为无异于拆自己招牌,也影响大马积极发展的旅游业。经此一役,未来马航想要再次擦亮招牌,也面对巨大挑战。

由于航班大幅缩减,目前马航只能算是一家飞往亚洲和大洋洲的区域航空公司。

马航在消费者心目中曾经有颇高的评价,包括全球唯一8次获得最佳空服人员荣誉的航空公司、曾多次被评为5星级航空公司等,但10年前的MH370失踪和MH17被击落,导致马航跌落谷底。

应引进大型航空集团接手

纵使如此,2015年马航首次聘请德国人当总执行长,曾一度转亏为盈,但他上任不到一年就辞职,马航恢复由本国人领导,从此不再有起色。

马航作为国家航空公司,大股东是政府持有的国库控股,但多年来不断用纳税人的钱注入,仍连年亏损,俨然已是无底洞。

大马政府应该考虑引进外国的大型航空集团接手经营马航,从国际化与专业化着手,从根本解决马航的痼疾,才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方案。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