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泼出去的热水/周若鹏

看到那个促销员向唐氏青年泼热水,大概都会和我一样满脑子问号:为什么?!撇开受害者是弱势群体不说,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都是错的。这件别人的事,不知怎的让我心头一惊,惶惶不安,但我不是慨叹促销员残忍。

这是随机伤人吗?像本月沈阳男子当街杀了9人?不是的,促销员和受害人是多年邻居,这中间或有摩擦,外人不知,我们仅凭短短的视频认知此事,镜头以外还有什么恩怨也许不会有人追根究底,因为促销员认罪,遭判刑10年,案件已了。

于是故事也就了了,她只是个月入1500的普通人民,故事没有被分集报道、让人追读的价值。她的人设在泼出热水的一刹那,就让升降机里的摄像头给定性了,无人在乎前因,只在乎她承担恶果。

我当然也不知前因,其实这不是我关注的,并非同情她,却是担心我自己。怎么说呢?和我何干?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伤人必出于冤仇。我们会问,有什么冤仇值得赌上10年的自由?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她在煮沸水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拧开瓶盖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泼出热水的时候没有犹豫。

那些组屋邻里之间的龃龉,一个生活拮据的促销员和一个先天受限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明明是茶杯里的风波,格局太小了,小眉小眼,不足一提。但那些小事对她来说却真实得很,因为她全部的天地就在那茶杯里,起落的股市不关她事,喧闹的选举不关她事,远方的战争不关她事……

等水凉了再说

而我们,而我们在自以为更广大的格局里,会不会也只是换了个茶杯?也一样微小呢?最近有人惹恼我了,具体不说,总之我自以为占着理,正义却不得伸张,满腔不满。我当然没要对谁泼热水,但怒气是真的,任由这些不满堆积,就会失去自制做出一些蠢事。那些蠢事,要在事后我才觉得蠢,十分懊悔。不管具体是什么事,情况和促销员没差,同样是在自己的小茶杯里执着入魔而已。

这件别人的事适时给我提个醒,如果心中的水沸腾着,什么都别做,什么都别讲,先等水凉了再说,如此很多祸事都不会发生。先等水凉了,切记热水泼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反应

 

灼见

【灼见】如果真有五月雪/周若鹏

以五一三事件为题材的电影《五月雪》,据说将于7月在我国上映。

真的吗?我对这部电影能在马来西亚上映这件事的兴趣,甚至还多于电影本身。记得《南巫》只因一幕戏有宗教争议,就过不了电检局,而事关种族冲突的作品居然能过关?

直面历史免重犯

先往好处想。我国政府终于愿意踏出第一步去直面历史,无论它多么不堪,那些错误必须曝露在阳光底下,让大家正视之,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如此,给上一辈人交代,给这一辈人提醒。像德国那样,终究没有逃避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责任,坦然认错。

如果出发点真的是这样,那么这部电影在马来西亚上映可谓具历史性,也不是说我们本来不知五一三,坊间关于此事的书籍多得很,差别是书籍出版无需审批,而电影需要,这次是由政府部门正式点头。此后阳光底下的五一三,不再是躲在暗处吓人的鬼魅,不再任由政客操弄以恐吓选民。

这部电影上映的另一重意义,是鼓励电影工作者勇于尝试多元题材,甚至碰触禁忌。连五一三电影都能公映,还有什么不能做?讲到这里,你大概也发现我们很难只往好处想,因为最近的现实可不是那么回事。

电影《飞行奶油》(Mentega Terbang)因宗教因素遭禁,制作人和导演被控上庭;本月新加坡脱口秀演员莎鲁查安娜的表演被腰斩,只因为有两个人报案控诉她过去的视频碰触3R,而且这场表演是政府已经审批过的。这个时候的社会,心胸很狭窄;这个时候的政府,十分怕事。只要有几个人抗议,这部电影在马来西亚的命运就不明朗了。

张吉安和我约略提过《五月雪》的表现方式,如果他延续过往风格,应该会侧写五一三,引导观众自己思考,而非平铺直叙。

这样“温柔”的呈现,估计官员比较咽得下去。不过,就算政府临时U转(希望不要),电影自有其生命,届时让外国人来诠释这段历史吧!马来西亚政府大可继续把头埋在沙堆里。

鼓励尝试深度题材

又再往好处想。如果电影如期上映,大家去看看。这不会是一般娱乐电影,你也许不会喜欢,但你走进电影院能激起涟漪效应,鼓励了《五月雪》团队,也鼓励其他电影人大胆尝试更有深度的题材。

且用行动告诉政府,我们够成熟了,本来就不需要它来为我们审查电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