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2记“傻招” 钱入你袋/黄春梅

投资要赚钱不难,只要熟记两大策略,再加上耐心,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

说到策略,好像挺高深的,其实不然,我说白了,你也做得到。

第一大策略,被称为价值平均法(value cost averaging)。

比如你第一次买入一支股票,或者一档基金,然后看到价位下跌,买便宜货机会浮现,你就继续买入,把平均成本拉低。

至于要买入多少,你可以自己决定,通常我自己是以一个特定的数目为准,比如每次五六千令吉,一直买入直到股价回弹为止。

当然,想要这么做,我们必须确保买入的股票是好公司,那才值得下手,因为它有回弹的可能。

如果是烂公司,可能一蹶不振,那你的加码就会石沉大海,仿如掉入一个无底洞,万万使不得。

股票基金放心加码

但如果是基金类别,比如股票基金或是指数基金(ETF),那就可以放心地加码,因为基本上里头投资的都是市场上最好的公司,才可以被基金经理看上,或者被纳入指数里,所以每一个下跌,都是累积便宜货的机会,一定要把握。

那这个方式的获利可能性有多少?

基本上我这几年这样走下来,可以看到非常不错的成绩,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怕只怕你不敢入场而已。

至于第二个策略,则被称为平均成本法,或是定期定额投资法(dollar cost averaging)。

它是指在特定间隔期间,例如每月一次,买入固定金额的某资产,目的是为了规避因资产的波动性,而对投资人最终收益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个方法,也被戏称为懒人投资法,因为就是不闻不问,持续加码就对了。

想要不闻不问,通常就只有信托基金了,因为基金经理已经筛选好表现良好的投资标的,那我们傻傻跟着做就对了。

而且因为需要持续地加码,通常金额就不会很大,比如每个月500令吉,但股票的手续费至少都有一个定价,那就不是太划算,所以基金还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但很多人并不相信这种傻傻的方法,总觉得投资就是高深莫测,需要很多解读,然后自作聪明手脚多多,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的投资成绩大多“麻麻地”。

当成储蓄笑到最后

反观那种听话照做傻傻跟随的,就真的把它当成储蓄,等到若干年后才想起来看一看,如此少了情绪这个恶魔的干扰,那他们都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只是必须注意,要贯彻定期定额,波动性越大的基金,效果就越好,因为这个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拉平均价钱,那价位的波动越巨大,价格就会拉得越漂亮,长期获利也会越有看头。

我就是靠着这两个策略,一路在投资的路上安心地走着。

它们并不会让我赚取暴利,却可以让我安稳地赚取复利,只要加上时间大神的加持,未来的财富已在股掌间。

反应

 

言论

要赚钱,先问能赔多少/黄春梅

最近社交媒体流行“断保离”,我则开始为过去胡乱投资的股票断舍离。

望着股票投资系统里的持股,找出过去一堆买卖文件,一边整理该如何取舍,一边梳理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借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投资历程,希望你可以在这条崎岖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觉得自己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只看回报,忘了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

那个时候启蒙我开始投资的前辈也一样,我还记得自己在他的办公室里和他夸夸而谈,我买卖某股赚了20%,他随即拿起计算机,“你知道如果这样一直20%复利下去,会有多够力吗?”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讲得好像投资就是这么简单,我也开始自我膨胀,以为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基金定期定额统统都停了,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赚到钱哦?

我没有想到,原来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我的“厉害”,只不过是大势所趋,牛市一退潮,我这裸泳的人立马无所遁形。

这个就是人心里的贪念,在投资里特别容易被释放。

所以我们都忘了这可是投资咧,会起也会落的,起的时候你很兴奋,但你想过落的时候要怎么办吗?

很明显的,我想都没想过。

当时在我眼里,我只奔着利益去,一心只想着我的20%,所以在落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也因此一再做出错误决定,白白葬送自己的血汗钱。

如果当时的我明白风险管理,肯定的第一步我不会取消基金定期定额。

基金回报率的确比股票慢,但肯定的它更安全,所以投资股票几年后我回头一看,很多都跌到18层地狱,反而那慢吞吞的基金虽然慢,却可以让我毫发不伤。

所以我现在常常劝告投资者,你要投资房地产也好,股票也好,生意也好,千万不要只是看可以赚多少钱,而要想清楚自己可以亏多少钱。

如果当初我有仔细思考投资股票可能血本无归,我肯定不会做出那么莽撞的决定,随便看看报纸听听介绍就投资。

亏到不清不楚才清醒

可惜我没有那么谨慎的思维,直到若干年后,亏到不清不楚,才让我清醒,原来股神巴菲特说的是对的:“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就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想要赚钱,就要先明白自己可以赔多少钱,如果一毛都不愿意赔,那就应该审慎行事,划好属于自己的安全边际线,那才是真正帮助我们赚钱的第一步。

不然你忙(盲)着往前冲,怎么可能顾及后防呢?这个就是所谓的人的盲点。

做事婆婆妈妈瞻前顾后不可取,但投资截然不同,要顾前(赚钱)也要顾后(风险),而诚如巴菲特所说,顾后比顾前还要重要100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