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独中得罪了谁?/黄金祥

独中生和统考,到底得罪了谁?近来似乎有人在推动舆论,企图制造一种“独中生傲慢、马来语不行、没有马来朋友”的印象,而且是国民团结的祸根,所以政府不承认统考是对的,甚至质问“独中凭什么要求政府拨款”云云。

不要误会,发表这些言论的,不是极端马来政客(他们未必有这么极端),而是几位自称华文不比独中生差的“华中生”。其中,有知名华裔网红借用“友族同胞”的口,把“分裂种族”的罪名硬生生套在独中生的头上,同时在马来文面簿群组,引发他们对独中的口诛笔伐,甚至有粉丝高喊关闭独中与华小。隔没多久,又有时评人在中文报章发表高论,指独中“和私立宗教学校一样”,政府拨款“给是人情,不给是道理”。

作为一名老独中生,我自认是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脚踏实地的工作,每天以马来语和同事及客户打交道,每年乖乖向政府呈交各种税收……像我这样的典型独中生,数不胜数。说实在,我还真搞不懂,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欺君大罪,能招来这样的批判?

首先,把独中等同于私立学校,甚至拿私立宗教学校来相提并论,就已具严重误导性。

若以于1819年在槟城成立的的五福书院为起点,华文学校立足本土,已超过200年之久;校龄过百的独中,更比比皆是。所有的独中,当年无一不是依靠民间自立自发、筹款购地建立而成。多少年来,华社各阶层,从社团殷商到贩夫走卒,胼手砥足,一砖一瓦搭建上来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力求每个华裔子弟,有个接受母语教育的空间。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等多位先贤,为华教奉献了多少血泪与人身自由,是每个受惠的华校子弟不可或忘的历史。

时至今日,除了少数在雪隆与新山的大型独中,还有许多独中仍在苦苦经营,每年须靠各界华商的慷慨解囊,包括不时举办义卖会、千人宴等,以便筹募经费继续运作,这就是被称为华人的“第二所得税”;多年累计下来,所耗总额恐怕不下数百亿。

优秀独中生遍全马

独中为国家每年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优秀人才遍布全马、全球各界,现任国会议员中,就有好几位独中毕业生。独中教学严守国家教育课纲,其中不少学子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然后进入本地大专。请问,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教育资源,不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吗?为什么要求承认统考和合理拨款,居然那么难?而且还惹来华裔时评人的眼红?难道独中生都不必交所得税吗?难道国中和大专的拨款,就完全没有独中毕业生的税收贡献吗?

也有论者以为独中学费比国中贵,即“证明”所有独中子弟都非富即贵;殊不知一场疫情下来,许多独中生家庭,连每个月的学杂费都供不起,需要校友和公众补助,方能让孩子继续求学。然而,即使是穷家子弟,只要有心向学,所有独中都会提供半费或助学金。

要知道,独中是民办学校,不是私人营利机构,报读生不论贫富,只要成绩符合资格,基本上来者不拒。在这样的背景下,和那些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由财团经营、有钱就能报读的的私立国际学校混为一谈,简直是莫名其妙、狗屁不通。

至于私立宗教中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据网上资料,马来子弟若对现有的2000所国中不感兴趣,还可选择报读由政府资助成立的60所宗教中学。至于所谓的“私立宗教中学”,其实就是体制外,不受政府承认,也不依据教育部课纲授课的私塾。

独中教学面向国际

根据2016年的统计,全国有高达547所回教私塾(Tahfiz Centers),其中没有注册的学校不在少数,学生被虐待事件也有所闻。

相比之下,独中教学方针面向国际,提倡“德智群体美”五育,人格与知识教育并重,且开放于各族子弟,肤色或宗教一律不拘。

硬把正规教学的独中,和这类私立宗教中学扯在一起,简直就是胡扯、胡闹加胡说八道!如此硬掰,不是显得论者的无知,就是有心混淆是非。

反应

 

言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金祥

适逢武侠小说名家金庸百年诞辰,中港多地举办纪念活动,展出金大侠当年手稿、小说人物雕像、漫画家作品等等,《南洋商报》亦作了系列报道,引发我这个金庸迷几许追思之情。

小时候,原版小说买不起,兄姐们就把报纸的每期小说专栏剪下,贴在旧作业簿上,日后可以随时翻阅重温。我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是先接触兄姐“独家自制”的金庸小说本,开启了我对武侠世界的大门。

何谓武侠?金庸在《射雕》中,对郭靖的一生,浓缩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也正是武侠小说中,对“侠义”二字的最佳诠释。

大侠之所以被视作大侠,未必是因其武功天下无敌。

书中人物如欧阳锋、岳不群、金轮法王等,武功卓越不凡,但为人阴险毒辣,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完全与“侠义”沾不上边,更遑论“大侠”。

舍己为人坦荡君子

对比之下,郭靖、杨过、萧峰、令狐冲等,无一不是一身正气、胸怀家国舍己为人的坦荡君子。

行侠仗义、惩奸除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正义可以赴汤蹈火,为兄弟可以两肋插刀……这都是正派武侠小说中,对一个“大侠”的基本描述。

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往往再上一个台阶,升级到“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层次。

过去,武侠小说曾被视为“不良读物”,同学们在课堂只能偷偷摸摸传阅,万一被老师抓到,还会被没收。而今,金庸小说早已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金学”更是继“红学”之后大放异彩,让人痴迷及追崇的程度,完全不输于四大名著。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也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有些人没读过原著,亦可通过大量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影或电视剧,接触到武侠与江湖的世界。

今日的青少年,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娱乐,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厚重的武侠小说,似乎成了不可多得的奢求。

或许亦因如此,他们容易受到无良社媒及网红的误导,对是非黑白失去基本判断能力。

一旦热衷于追求低俗潮流,就会忘了华人核心价值,甚至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过时可笑的产物。

文字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明智,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情怀,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诱导世人向善,亦可透过尔欺我诈的江湖,学习分辨世事的是非对错。

真实社会同样是一个江湖,充斥着许多奸诈险恶的小人,他们善于指鹿为马,仗势欺人,玩弄宗教情绪,挑拨族群对立。

如何在一个混沌污浊的江湖,看破虚假面具底下的狰狞面目,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不容小人胡作非为

中华民族以中庸处世,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在小人眼里会变成懦弱怕事。我们在权势面前该如何站稳立场、坚定不移,而不是一味委曲求全,考验这一代人的智慧。

莫忘了,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道;就如武侠世界讲究仁义之心,凡事善恶分明,绝不容奸诈小人胡作非为。

或许是时候,华校师长可鼓励学生们多读金庸小说,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可以提升对中华文化及历史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岂不善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