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抗疫产业链在中国形成/潘政麟

许多国家目前对于冠病病毒都采取了“躺平”,或者说是与之共存的模式。而如今或许只有中国还在抗疫的阶段中,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防止病毒的传播。而实际上一个与抗疫相关的产业链,已经渐渐地在中国形成了。

核酸检测(PCR)可以说是检测冠病病毒最有效的手段了,如今中国许多地区都要求出入要看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

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说每一天,中国要为7亿人口进行核算检测,可见核酸检测从生产、给民众测试、检查结果、生成报告,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了。

如今我们能够24小时得到完整的报告,原因在于马来西亚只有少部分的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大部分人都是在家自行检测,而中国能够早上检测,下午就知道结果了。要知道中国可是有14亿人口!

方舱医院是安放冠病患者的一个临时地点,冠病病毒的传播性非常快速且迅猛,这就导致今天是A地区爆发,明天是B地区爆发。

2020年是武汉,如今2022年是上海,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爆发地点是在哪里。中国为此开发了可移动式的方舱医院。许多国家的方舱医院是临时建造的,病毒高峰期过了之后就拆除,而中国的移动式方舱医院,则是按照时间以及需求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隔离。

中国有核酸产业园

为了节省核酸时的大量人力成本,中国甚至是开发出了核酸机器人,帮助人们能够自动完成核酸的程序。可能大家也是第一次听到核酸机器人,但中国就是有办法搞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玩意。

我们都知道科技产业园,就是该园区希望能够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中国却有个核酸产业园,坐落在上海,上海为此投入的金额规模大约10亿元;而有的其他省市听了也丢出50亿元,希望能够复制一个核酸产业园,可见中国在此方面真的持续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我们如今离不开中国制造。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产业链,全世界百姓都可以以相对低的价格来获取许多的商品。而抗疫产业链的形成,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强大。

反应

 

言论

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和平/潘政麟

在二战的硝烟散尽之后,世界仿佛迈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周期,商业与科技的蓬勃,昭示着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然而,表面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近期的全球事件提醒我们,世界的和平远非理所当然。

最为瞩目的,莫过于至今仍持续发酵的以巴冲突,它像是一枚定时炸弹,威胁着中东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稳定。

也门对商船的袭击,作为对以色列不满的表达,不仅推高了海运成本,还引发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回应。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发新的区域冲突。

近期,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直接军事对峙,虽双方均显现出高姿态的克制,避免全面战争的爆发,但暗流涌动下冲突升级的风险并未减弱。

同时,西方多国频繁爆发的涉以抗议活动,乃至校园内的动荡,预示着未来全球局势将持续面临不确定性与波动。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已经持续两年有余,这场被称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战争,不仅考验着两国的耐力,也映射出国际政治的复杂博弈。

乌克兰总统的访美求援,折射出冲突的长期性和解决的艰难性。俄罗斯虽受制裁,却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持其战略深度,而乌克兰则依托地理优势和国际支持顽强抵抗。

美国最近通过的巨额军事援助法案,承诺向乌克兰提供610亿美元(约2909亿令吉)援助以继续对抗俄罗斯。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俄乌冲突难以画下句点。和平的曙光,在重重迷雾中显得格外遥远。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又为全球不安定因素增添一笔。朝鲜的强硬姿态,对韩国的敌对声明以及抛弃过往寻求的和平统一,如今不排除武力统一,似乎是企图利用国际注意力分散的时机,推动其统一议程。

全球各地冲突频发

在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的背景下,朝鲜的举动显得尤为微妙,让人担忧这是否会成为又一个不稳定源。

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幽灵,虽然难以预言其确切轮廓,但当前全球各地冲突的频发,确实在累积着不稳定的能量。

然而,执政者们不得不顾及战争的高昂代价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自由流通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已成往事,这也为和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基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老智慧,似乎预示着和平与冲突的循环往复。然而,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打破这一循环,探索长久和平的途径。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与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更不用说承担起战争的沉重后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