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向东学习40年/锺启章

1982年2月,马来西亚第4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马来西亚-日本经济协会第5届年度大会上揭橥向东学习政策。时光荏苒,一晃40年,今年5月18日,马哈迪在一项线上研讨会上追述为何会推动这项政策时指出,由于职业道德的沦落和工作态度日益散漫,西方的工业已经失去竞争力,前进的步伐似乎出现了脱轨现象,对于雄心勃勃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吸引力,不再是它们学习的楷模。

他说,相反的,东方一些国家如日本,情况却迥然而异。“当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因为我们目睹了日本就好像凤凰般浴火重生。它确实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在彻底被破坏的情况下以及已经崩溃的经济中重新崛起。”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东、西方人民眼中,是个科学技术先进、人民素质偏高的先进国。1979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撰写了一部考察日本经济和社会的著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嘗试解释日本成功的原因。他认为美国人应学习日本社会的优点,即负责任的官僚体系、员工的高度忠诚、高教育水平和低犯罪率。

送大批留学生到日韩

因此,马哈迪提倡向东学习的主要目的,无非要国人学习日本人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其高科技,对象除了日本,也包括韩国。在向东学习政策下,马哈迪政府除了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合作推动国产车计划,以及将槟城大桥交由韩国的现代公司负责建造之外,也把大批留学生送到日本与韩国大专深造。

当时马来西亚政治稳定,上下一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0年里,马来西亚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以上,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表上跃居第21位,人均年收入从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国民富裕程度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和汶莱,是泰国的2倍和印尼的5倍。

几乎同一时期,也就是在44年前的1978年10月22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10月26日他从东京去京都,两地距离大约是370公里。日方极力向中方推荐乘坐新干线,有说真正的原因是日方想在邓小平面前显摆一下。

在邓小平乘坐的“光—81号”新干线列车上,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他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大马转向更期待中国

日本的高铁技术发展了超过半个世纪,一直是它引以为傲的科技成就之一。然而,曾几何时,中国弯道超车,引进后再消化,把日本、德国和法国的技术快速转化成可靠的高铁技术。就在邓小平访问日本搭乘新干线39年之后,2017年6月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赴华访问,他从南京乘坐高铁到北京时,惊叹连连,称赞说:“速度快,太棒了!我希望能从加州乘坐高铁来中国,但火车无法跨越水域。”

《日经亚洲分析》今年2月17日在一篇题为“向东学习四十载大马如今放眼中国”的报道中指出,在“向东学习”40年后,马来西亚如今期待通过从中国吸引投资,晋升为高收入国。最明显的实例是马来西亚国产宝腾汽车原来是日本三菱集团的技术转让和资本投资的产物,但三菱在2000年代中期撤出,如今该公司被中国的浙江吉利控股收购了49.9%的股份。

报道称,马来西亚正在寻求中国来提升其价值阶梯,国家投资发展局的负责人大力欢迎中国投资,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除了科技,中国员工的工作态度也受到各国的推崇,而这正是马哈迪1982年提倡向东学习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11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接受线上采访时对中国工人赞不绝口,表示相比而言,美国人“根本不想去上班”。

马斯克在提到来自中国市场的竞争时说:“我认为中国会有一些非常强大的公司,中国有很多才华横溢、勤奋工作的人,在制造业领域造诣很深。他们熬夜加班都算不上什么,他们会工作到凌晨3点,甚至都不会离开工厂。但在美国,人们根本就不想工作。”

学习40年仍原地踏步

马来西亚1982年推动向东学习40年后仍原地踏步,反观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步骤,40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今天,马来西亚员工实施每周工作4天制的呼声甚嚣尘上,显然与向东学习的原意背道而驰,反而更像是向西学习。

孔子说“四十不惑”,可我们向东学习40载,似乎依然迷惑不悟,未来展望如何,已不言而喻。

反应

 

灼见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根蜡烛/锺启章

1935年的冬天,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有一天,纽约贫民窟一个法庭正在审理一宗案子。被告栏里站着一个衣衫破旧、满面羞愧、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因偷窃面包而被面包店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问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店的面包吗?”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

法官又问:“你为什么去偷面包?难道是因为饥饿吗?”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是的,我虽然饥饿,但我的3个失去父母的孙子,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老太太的话刚说完,旁听席上一阵聒噪。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

法官面向老太太:“按法律你有两种选择,即处以10美元罚款或是10天监禁。”

老太太为难地说:“我若有10美元就不会去偷面包。我愿意坐牢10天,可我那3个孙子谁照顾呢?”

每人交50美分罚金

这时候,旁听席上一位男人站了起来,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请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吧。”说毕,他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然后转身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我是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片刻,所有旁听者都起立,每个人都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按法律,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可拉瓜地亚说得很明白——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为我们的冷漠付费。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时间向前推移而来到1998年某月的一个上午,地点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推事庭,刑事律师拿督阿末扎哈里尔独自一人刚从法庭出来时,遇到一个戴着手铐的印裔妇女。

阿末扎哈里尔好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回答说她因偷窃被捕了。律师:“为什么要偷窃呢?”

妇女嗫嚅回答说:“我向儿子许下承诺,只要他考到第一名,就会送他一个完整的铅笔盒做为奖励。”

买不起铅笔盒被迫偷窃

当时一个完整的铅笔盒,里面有漂亮的铅笔等等,售价是18令吉。结果儿子真的考取了第一名,可她却因买不起铅笔盒而被迫在一家超市偷窃。

听完妇人的故事,阿末扎哈里尔替她感到难过,但他还是再三向妇人确认儿子是否真的考取了第一名,并还亲自到妇人儿子的学校查阅成绩表,确定这名学生真的考取了第一名的佳绩。

之后,他便要求学校校长随他出庭作证,而校长也答应了。当天下午2时30分,阿末扎哈里尔回到法庭,向推事表明愿意免费成为这名妇人的辩护律师。

他出示了孩子的成绩单,法官当下也做出了最好的决定,判决妇女需守行2年。”

后来和这名妇人道别时,阿末扎哈里尔还给了她和儿子200令吉。

事隔19年后,2017年有一天,阿末扎哈里尔坐在法庭的食堂,他注意到有一名男子对着他露出笑容。过了几天,这名男子趋前与他搭讪。

阿末扎哈里尔回忆说:“他问我是不是律师,我说是,他说他的母亲曾受过我的恩惠,我问是什么案子,他说我或许忘了,之后便一五一十将当年那个考第一想要铅笔盒的男孩的故事娓娓道出,而现在的他,已成为了一名律师。”

隐恶扬善摒弃歧视

“我也不知当年我做得对不对,但就是基于我的帮助,这孩子才有机会成为律师。后来我还时常见到他。”这段人生经历,已经成为他终身难忘的事迹。几天前,我在社媒上观看了某家银行把这段感人的故事拍成开斋节宣传片的视频,也为之感动不已。

两个法庭故事,时空各异,但却道出了人性本善的真理。尽管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社会,经常会有一些政治人物出来挑拨离间,破坏种族团结,以遂个人邪恶企图。

然而,就像女作家斯特朗所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根蜡烛。”

面对种族宗教极端分子的妄作胡为,最好的应对莫过于隐恶扬善,宣扬类似阿末扎哈里尔这种能够促进族群和谐的故事。唯有摒弃对不同族群的偏见与歧视,这个国家才会有前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