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八方风雨忆伟人—写在陈嘉庚逝世60周年/锺启章

3天前即2021年8月12日,是陈嘉庚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在手机其中一个微信群中读到一篇题为“【深切缅怀】纪念陈嘉庚先生逝世60周年!”的文章,次日社交媒体也广泛流传好些关于先生事迹的帖子。虽然陈老先生往生已经一甲子,但人们显然并不曾忘记他,对这位素有“倾资兴学,千古一人”称誉的一代伟人依然怀念深切。

陈嘉庚之所以令人镂心刻骨,难以忘记,在于他的高山景行、丰功伟业,尤其是在教育事业上的建树与爱国爱族情操。他的高风亮节、不朽精神,环视古今无以伦比。他是华人世界的典范,集企业家、民族主义者、社会改革家、反殖民主义者于一身。值此国际社会与国内局势都动荡不安、魑魅魍魉横行的年代,先生的崇高身影更令人缅怀追念。

厦门味传世界

欣慰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与吉隆坡都设立了陈嘉庚基金、陈嘉庚纪念馆以及相关组织,以便延续与传承陈嘉庚精神。在中国以外,陈嘉庚的名字多以“Tan Kah Kee”,即“陈嘉庚”的厦门话读音为人所熟知,比如新加坡的“陈嘉庚地铁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陈嘉庚楼 ”,都以“Tan Kah Kee”标注,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影响力,透过这样一种充满“厦门味”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别有一番况味。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成立,应归功于两位联合主席陈凯希与拿督陈友信,他俩除了出钱献策,还事必躬亲。在筹设陈嘉庚基金初期,陈凯希更是亲自奔走四方,积极与人会商。2008年《南洋商报》庆祝85周年纪念,8月和9月分别在槟城、关丹、新山和巴生举办了“陈嘉庚专题巡回讲座”,当时受邀主讲的包括马来西亚英迪国际教育集团总裁陈友信、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主席潘国驹和中国福建陈嘉庚研究学者洪永宏。陈凯希的海鸥集团和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则是巡回讲座的联办单位。

巡回讲座成功举办后,陈凯希于2010年便曾多次来《南洋商报》总社和我谈商成立陈嘉庚精神奖基金会事宜,并于当年9月30日起草“陈嘉庚精神奖基金会章程”。2011年6月11日,陈凯希在马中友好协会会所召开了第一次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筹委会会议,他在众望所归下出任筹委会主席,我则代表《南洋商报》出任副主席,许庆琦受委任为秘书,副秘书是祝家华。

同一年,陈凯希与陈友信在昆明参与南侨机工纪念馆活动之际,商讨成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事宜,嗣后两位有相同理念的殷商丹斯里林玉唐及拿督张润安也加入。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注册于2013年4月3日获得批准,并开始推广相关活动,如设立“陈嘉庚纪念馆”、“嘉庚学堂”、“陈嘉庚精神奖”、“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等,并且得到文教界与华人社会的认同和鼎力支持。目前,“中学生陈嘉庚常识赛”也获中国陈嘉庚基金联谊会认同,并提升为国际赛。相信在未来,陈嘉庚精神一定能散播得更广、更远。重要的是,希望借着这些历史文化活动的推展,让年轻人熟悉伟人的事迹及思维内涵,确保在落实伟人愿望方面后有来者,继承嘉庚精神及事业者不断涌现。

2016年 6月 18日,我率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14人代表团前往厦门参加“卓越青年厦门嘉庚精神学习营”。在前后 8天 7夜的学习营期间,我有机会走遍厦门市大街小巷,印象最深刻的是街头巷尾尽是陈嘉庚的标语和语录,仿佛他就在我们身旁。

家国情续绵延

对于陈嘉庚精神,一向众说纷纭。记得在厦门期间,我借机询问了中共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厦门市海外联谊会暨集美校委会主任黄菱,以及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蔡林娜女士和厦门陈嘉庚纪念馆陈呈馆长等领导:“何谓陈嘉庚精神?”黄部长态度比较谨慎,她表示,陈嘉庚的“爱国”精神在海外是一个敏感的名词,所以必须谨慎处理。我向她解释,“爱国”泛指“爱自己的国家”,未必是光爱中国。我在厦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陈旋波院长讲课时也向他提出,后来在结业式晚宴上,他表示赞同我的看法。至于陈呈馆长,则索性以“诚毅”两字来概括陈嘉庚精神。尽管诠释各异,嘉庚精神展现的是一代儒商崇高的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超越时空,穿越历史,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追忆过去,回看今天,多么希望在这个病毒与政客为患、天灾与人祸频仍的年代,能够在乱世中再现第二个陈嘉庚,解救黎民于水火,力挽狂澜于既倒。

反应

 

灼见

【灼见】嘉庚精神,以商养文/锺启章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配合成立1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承与永续”,本月10日及11日分别在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分校和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这是一场令人瞩目、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为基金10周年庆典划下美丽的句号。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本国的学者纷纷围绕着本届论坛主题“嘉庚精神,以商养文”发表透彻的研究结果和展开深入的探讨。第一天的论坛邀请了8位国内外学者畅谈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嘉庚精神”,以期实现陈嘉庚“实业兴国、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与美好愿景。次日的圆桌会议主题为“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有3位引言人,我是其中一人。

两天的论坛使我有机会与国外学者近距离交流。我问陈嘉庚曾孙陈铭关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对于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概况,他摇摇头说,乏善可陈。我也向圆桌会议其中一位引言人、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工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询问中国人民对陈嘉庚的印象,她有些感慨地说,厦门以外很多地区的普罗大众都不认识陈嘉庚。因此她在引言中,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制定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陈嘉庚的伟大事迹,以学习嘉庚精神。

我国力推陈嘉庚精神

在马来西亚,陈嘉庚精神并非止于空谈,华文教育的兴盛与中华文化的深耕是有目共睹的。此外,于2014年4月3日成立的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也以实际的行动积极推广嘉庚精神。目前该基金是国内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它于2014年开始举办的陈嘉庚精神奖卓尔不凡,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奖项。此外,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论坛已经超过90场,而国际陈嘉庚赏识比赛也方兴未艾,其他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大马以外地区对嘉庚精神的传播远不比我们炽热,这并不奇怪,主要是因所处环境迥异使然。华文教育艰困的生存环境让大马华社充满危机意识,只能发愤图强、自食其力,多年来的自强不息,让它的中文程度与中华文化水平超越东盟其他国家包括邻国新加坡。大马的华人社团和华文报纸也是东南亚各国之中数量最多。

嘉庚精神所展现的是一代儒商崇高的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处在当前的情境中,陈嘉庚“以商养文”的做法,正是我们所应推崇和鼓励的典范。诚如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在圆桌会议上所说,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教育能改变人民生活

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校,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因此,陈嘉庚百年前便将西方工业化的思想和技术带回家乡,创办了包括水产、航海等学校的集美学村,体现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理念,与当下中国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近来大马被评为三低国家,亦即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这3个因素加起来,造成大马的经济和产业不能升级,就卡在1990年代低工资竞争的状况,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倘若国家领导有当年陈嘉庚的慧眼,相信今天的经济就不会陷困。

对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说法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摇动另外一颗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顾名思义,教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而且是站在创新角度的传承。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且不断进步,靠的就是这种传承,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我们这个世界才会一代比一代更加精彩。

由是观之,嘉庚精神的确是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使其代代传承,永续不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