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影响力早已深入中东?/霍咏强

3月10日,时值中国最重要的换届两会期间,伊朗及沙地阿拉伯在北京取得谈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及相互重开大使馆。全世界关注的除了是两个并不融洽、甚至称得上敌对国家缓和关系以外,中国在事件中的角色和对美国带来的震荡,都成为世人的焦点。

沙地阿拉伯在记者会上表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都有“知会”美国,也就是说中国是在美国眼皮底下,目送中国完成这项和平工作;当然,现在大家都了解为何在过去几个月,伊朗一直因为所谓“年轻女性违反头巾法被捕后丧生引发抗议”以及“女学生集体中毒”事件,而遭受西方舆论的批评和攻击;但同时间伊朗政府在两宗事件,特别对后者,表现出果断而不被带风向的反应,或者也代表着这些非欧美阵营中的国家,已经能够更成熟地处理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值得玩味

这些改变是怎样出现的?撇开两个中东国家本身的背景,已经足够令人关注外,更需要注意中国在过去几年,以及最近的连串动作中,在外交工作上表现出的铺排,值得玩味!

先将时间拉远点,2015年7月14日,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再加上德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了历史性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6国和伊朗成功完成谈判,解决了当时已经持续13年的争端。当然,大家也知道正是这项协议,日后就被特朗普单方面撕毁,至今仍未恢复。事实上,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从来不曾认真接受这份协议。

当天,协议是怎样完成的?

2013年9月,被认为是温和派的鲁哈尼赢得总统席位后一个月,和6国首次在纽约联合国举行外长会议,试图就核设施与欧盟达成协议,换取冻结制裁。但是,由于分歧严重和美国的强硬态度,多次在最后关头因为美国附加新条件令谈判破裂。这种情况也不难想象,达成协议,除却表面上达致和平外,对美国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反而失去借制裁从中渔利的机会。

争取合作共赢关键

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17日谈判中,三度赶赴维也纳,一直促请各方以“双向、对等和分阶段”等原则,赢得伊朗的信任,再聚焦未决的难点问题,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后分阶段性实施。结果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伊朗同意冻结核计划,而且协议内容出现了一些“中国特色”,包括观察期的条款:例如,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5年,导弹则延续8年。

虽然美国并不愿意解除对伊朗武器禁运,但在前置的观察期,如伊朗违反协议就可以随时恢复制裁,种种合理的条件令人难以否定。明显地,中国这种真正为争取达成协议而不是咄咄逼人的态度,才是争取合作共赢的关键。

再将目光拉近一点,2022年4月,也门经历7年的内战后,终于宣布停火,也门总统曼苏尔哈迪宣布不再担任总统一职,并将其全部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总统委员会。交战双方总统和胡塞武装,其实分别代表沙地阿拉伯和伊朗的支持,所以也门停火,也缓和了沙伊之间的一大困扰。除了已经精疲力竭,也门冲突各方都有和谈的诉求外,同样有中国的身影——和平的身影。

面对威胁态度磊落

在沙伊复交前几星期,中国外交部先后发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以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可以说从论证上、从国际规范上先提出意见,表明期望通过谈判来解决俄乌冲突,再以沙地阿拉伯和伊朗的复交来印证可行性,充分反映出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既有理想、也有现实,就算面对美国的压迫,仍然强调“结伴而不结盟”,对威胁采取“防范而不对抗”的磊落态度。

从近期一众发展中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集团等的热衷参与,这些健康和正面的发展,才是应该庆幸的转变。王毅口中说的“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其意义也远大于沙伊两国的复交。

反应

 

国际

疑强化两国军事合作 朝鲜罕见公开报道访伊朗

(平壤24日讯)朝鲜官媒24日报道,一个由朝鲜内阁部长带领的国际贸易代表团正在伊朗访问,这是朝鲜罕见公开报道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两国据信有秘密的军事联系。

朝中社表示,朝鲜对外经济关系部长尹正浩23日搭飞机离开平壤,带领一个经济部代表团访问伊朗。朝中社没有透露其他细节。

上一次此类访问是在2019年8月,时任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副议长朴哲民访问伊朗,讨论双边合作。

另据韩国政府的资料,尹正浩先前从事朝鲜与叙利亚关系的工作。

朝鲜和伊朗长久以来一直被怀疑在弹道导弹计划上有合作,可能交换技术专业和投入生产的零件。

据外媒2月报道,伊朗已经提供俄罗斯大量弹道导弹,供其使用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上。朝鲜也被怀疑提供俄罗斯导弹和火炮,但这两个国家都否认这项指控。

根据朝中社,尹正浩一直积极致力朝鲜与俄罗斯日增的交流,他曾在3月27日带领一个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