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砂州禁扎基尔入境

(古晋15日讯)备受争议的印度籍回教传教士扎基尔奈克博士,证实已遭砂拉越州政府禁止入境。

砂州副首长丹斯里詹姆士玛欣及砂州地方政府及房屋部长拿督沈桂贤医生,今日向媒体证实州政府的决定。



詹姆士玛欣指出,该州政府不欢迎言论煽动且极端的扎基尔入境,因此已把后者列入禁止入境的黑名单,以避免该名宗教极端主义者在州内搞破坏。

“砂州的多元种族和宗教向来都是崇尚和谐,这也是砂州巩固人民团结的主要力量,因此,州政府绝对不会向极端种族和宗教主义者妥协。”

詹姆士玛欣强调,种族及宗教极端主义者若入境砂州,不只会渲染不良文化,更将破坏州内人民的和谐和团结。

反应

 

旅游

申遗结果7月揭晓 尼亚洞探古人遗骸

图/文|李晓婷

牛仔城与山洞,看似扯不上关系。不过,若你穿上牛仔装,穿着靴子骑马,也没有人会笑你,因为这里确实是与戏里的牛仔城的情景相似。

来,前往砂拉越美里的牛仔城和山洞去!

牛仔城位于砂拉越美里省峇都尼亚(Batu Niah)镇,距离美里大约97公里,旅程规划上可以把美里与牛仔城结合。

说到砂拉越美里,从课本上的认知,除了是产油地点,也接近石油生产国汶莱,不少汶莱人都在周末到美里消费,因为兑换率高,就像新加坡人在周末到柔佛新山消费的情形一样,是一座很热闹的城镇。

申请联合国双遗资格

一般人的认知,美里有两座著名山洞:姆鲁洞(Mulu Cave)和尼亚洞(Niah Cave)。

姆鲁山洞就坐落在姆鲁国家公园,不太能轻易抵达,必须乘坐小型飞机,历经千山万水才能到步,若没有时间,基本上都不是自由行第一选择。

相比之下,到尼亚国家公园走走就是最好的选择。一路有大道,道路平坦,天气晴朗,乘坐巴士一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

目前,尼亚国家公园洞穴群的考古遗产已被提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的文化和自然复合遗产,预料7月就能揭晓!

洞穴群拥有值得考古的研究价值,包括距今6万5000年的全世界最古老细石器,以及距今5万5000年的现代人头盖骨,是东南亚人类史的重要考据点!

邻近尼亚国家公园,一旦申遗成功,峇都尼亚肯定受惠!

等待好消息

峇都尼亚距离尼亚公园约3公里,当地土生土长的Wawasan City Inn酒店老板刘嘉强说,商家都已看准申遗成功后即会起飞的旅游业,运筹帷幄,将精神和时间都摆放当地旅游业上,酒店也好饮食业也好,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我在这里住了数十年,从未离开过,峇都尼亚的特色是有历史,又有故事。”

他说,早期峇都尼亚还是一片荒芜,当车子在砂石上驰骋,引起尘土扬扬,于是被冠上很酷的雅号:牛仔城!

“尼亚石洞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又有世界顶级的考古价值,我对申遗成功很有信心!你想看,其他的石洞需要做飞机抵达,舟车劳顿,倒不如来尼亚石洞,感受这里不一样的气氛。”

先渡鳄鱼河

前往石洞前,给了入门费,要再给2令吉的渡河费,乘小船越过Sungai Niah,就能抵达彼岸。

这条河称“恶鳄鱼河”,事因砂拉越的河流藏有不少鳄鱼,每逢雨季涨潮时,据说都有人被鳄鱼吃掉。

Sungai Niah也是一条恶名昭彰的鳄鱼河,渡船码头上特地显眼的挂上“鳄鱼”警示,警示河里是真的有鳄鱼存在。

渡了河即踏上一条漫长的坚实木栈道,沿着它即可直达尼亚洞,一路上可以欣赏热带雨林的美景。

栈道完备

抵达洞口之前,游客会先走过漫长的沼泽森林,然后是石林,燕巢采集棚,不久步入大石窟,深入漆黑洞穴,穿过庞大山体,不断别有洞天,一直都有惊喜。

石洞全程建有坚实的观光人行走道。在当局的安排下,栈道高架于沼泽泥地之上,免却了被鳄鱼攻击的潜在风险。

而观光栈道全长6公里,其中包括穿越不见天日的岩洞内的漆黑部分,观光者必须戴上头灯,才能继续前进。

遇上考古队伍

徒步前往,随时遇见正在发掘古人类遗骸的考古队伍。

追索历史,自明代以来,就有中国商贾来尼亚洞收购燕窝。

尼亚洞最响誉国际的部分,欲是其近代在考古学上的发现,做为“走出非洲——人类最伟大的旅程”迁徙论,现代智人于7万年前走出并最终抵达澳洲的路线的重要证据,尼亚石洞的发掘极具意义。

它也是东南亚唯一的人类祖先遗迹,同时也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人类学遗迹。

伊班族仍居于此

尼亚洞也并非仅仅是在5万年前有一批人类祖先在那居住罢了,实际上自人类祖先安家落户以来,人类炊烟就不绝如缕,于是在石洞里任何年代的考古都有发现。

甚至时至今日,伊班土著依旧落户于尼亚洞,只不过村子目前已经在石洞外。

神奇壁画

尼亚洞穴里的彩画洞穴(Painting Cave)是著名的考古处。占地大,在洞壁上,可以看到古人用赤色颜料画了许多人形的图案。要到达那里须经过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路,地面湿滑,抬头一看还有不少蝙蝠在里面栖息。

以地质学来说,石灰岩丘陵的尼亚石洞可谓形成不久,仅仅几百万年,因此一路岩石摸样就犹如刚刚从海底捞起一般,与海滩礁石一模一样。

从肉眼观看山洞,石相也变化多端;石棚、石柱、石台比比皆是,可供原始先民们栖息的干燥角落不少,如果周围猎获或采集够丰富,那这里的确适合古人安栖。

飞檐走壁采燕窝

尼亚洞除了具有考古价值之外,石洞里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雨燕,这些燕子用唾液筑成的燕窝十分多,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华人视为非常珍贵的一种补品,燕窝业者视为上等货的“洞燕”。

说是华人的补品,却是当地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洞穴顶处采取下来的。

有血有泪

燕子筑的窝位于超高的洞壁上,当地土著搭了架子或吊着绳子,然后赤手空拳爬上山壁采燕窝,每一片燕盏都有血有泪。

据说,在燕洞内发生不少意外,不少人,包括偷燕窝者,为了生计,都从高空跌下来丧失了生命。

感受古人滋味

一番徒步往返13.5公里,也耗了小半天,虽说走马看花,也算达到了心愿。

大石洞最令人悸动的部分,其实是祖先们在这里艰难度日所留下来的万古余烬,纵然已相隔千百代,依然能让人察觉丝丝温暖。

步出石洞外头就是博物馆,据说智人遗物就被收藏在这里,包括饰品、器皿、船椁。

到访者除徒步走石洞外,可进一步了解求学时期就如雷贯耳的智人骸骨;若体力不行,建议先看博物馆才走山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