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学汉语,展现大力量!

刘树佳教导学生正确的汉语发音。

若说要掌握未来力量,学汉语,一点也没有错!如今,无论到何处,听见任何族群、肤色的人说汉语已无需感到惊讶!学汉语已成近年来的全球大趋势,浪潮覆盖了世界各地。过去,大部分人学汉语仅是为了兴趣;现今,更有友族谙汉语,加入中企而获得50%加薪!

早在2007年,马来亚大学(UM)语言暨语言学学院已开办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当时,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以巫裔居多,但在相隔10年课堂以后,除了巫裔也出现了国际生的脸孔。



高级语言导师刘树佳从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开办以来任教至今,使用的教学法也随着国际交换生的加入产生变化。

“10年前,学生都是巫裔,使用的教学媒介语以马来语为主;10年后,随着国际交换生的踊跃报读,教学媒介语则转换成马英混用。

“语言转换是为顾全大局,毕竟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多汉语词汇换成其他语言来解释也很不容易,在适当的时候转换马来语和英语则可帮助学生更易明白。”

汉语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极强生命力的语言,当它以另一种语言作解释时,该如何准确传达其含义?他稍微想了一想,说:“就是要尽量解释到学生明白为止。”

以“你家有几个/口人?”为例。“个”或“口”翻译成马来文是“Orang”,但英语翻译则很难解释。所以,利用英语解释时,他会先说明那是一个量词,必须与“人”搭配使用。接着,他会询问国际生如何用其母语表达有关字词,借此让他们明白有关字词的应用。



“字词方面,教会方法总会有的,可在语序方面则较难。你看,汉语和英文的语序是相当接近,比方说‘My friend’就是‘我的朋友’,而马来文的语序则是前后倒反的,‘我的朋友’会念成‘Kawan saya’,所以对巫裔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混淆。”

打好语音基础

这让刘树佳想起10年前的教学方式,他自嘲生硬、经常摸不着学生所面对的问题。随着岁月积累了经验以后,让他看清和摸清当中问题,并改进教学方式。

“教导零基础的学生学汉语就像教导幼儿班的孩子一样,必须从零开始,先学语音是首要。要是语音学不好,可能连一个字词都说不好,那怎么能够说出一个句子呢?”

首先,他会先用2至3个星期让学生打好语音的基础。当然,时间上很短,所以要学生完全掌握、讲得字正腔圆,要求就会太严苛了。为了避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他会慢慢地做引导,先建立语音的基本概念,然后在进行课堂活动时纠正错误。

他也指出一个巫裔学生常犯的声调错误。原来,他们时常面对发第二声和第三声的问题,因为马来语只有第一声和第四声,如“Saya”、“Kawan”、“Ibu”。发现了吗?这些两个音节的马来词汇都是第一声和第四声。

“我会教导学生念第二声要把第一声的平音稍微提高,第三声的音调先往下再提上,头部也跟着划一个‘V’字,这样才能念出‘我’(wǒ)的正确发音。”

妙招学习语言

语言的学习,从生活的渗透开始。无论你的外语能力在课室有多强,一旦少用肯定生疏,甚至忘记。有鉴于此,刘树佳想了几个妙招,让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汉语:

1.角色扮演

每上完一课,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汉语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以汉语对答和和发问,例如问好,询问对方名字、家乡等等。

这种角色扮演一般是两人一组,也非常有趣,不仅让学生能投入其中,也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轻易记下汉语词语和句子。

2.对话视频

为了鼓励学汉语的非华裔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汉语交谈,老师设定的其中一项课业是要求非华裔生用华语与谙汉语的华人(包括马来西亚华人、中国人、台湾人)交谈,然后把对话录制成视频。

教数字时,会要求学生在对话中问一些跟号码有关的问题,譬如:手机号码、学号、车牌号码等等。另外,如果谈到饮食话题,学生可以食堂为对话背景,问对方爱吃的食物、不爱喝的饮料、几点吃午饭、在哪儿吃晚餐等等。

学生须通过电邮把视频发给老师,他将选出最好、中等和不理想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当场纠正对话中的发音和语序偏误。其他同学可以一边观赏,一边从错误中学习。

3.教异族或国际生唱中文歌

碰上学生生日,老师会教导全班同学唱生日歌。学习中文数字,也会教学生唱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

此外,学习关于家人内容,他会让学生唱另一首儿歌:“这是我的家,在那山脚下,门前有棵椰子树,又种很多花……”

除了协助学生记下汉语数字和家人名称,也会向学生讲解其他汉语词语意思,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词汇。

4.课堂游戏

(1)进行排字卡比赛,即要求各组学生把打乱了的字卡排列成正确的汉语句子。

(2)抢答游戏

(3)在白板上写汉字。老师说出一个汉字,学生立刻在白板上写出来,答得又快又好的那一组将获得小礼物。

5.非传统和不单调的教学法

此外,为了拉近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同学关系,老师也会要求学生找3位互不认识的同学,以汉语询问对方姓名、家乡、出生日期等等。过后,学生除了自我介绍,也必须用汉语介绍他们刚认识的朋友。

6.处处是课堂

让汉语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与他人用汉语交谈,才是老师的最大成就。在教导有关价钱、食物、饮料、水果、日常用品的时候,老师偶尔一时兴起,会把学生带往夜市,并要求他们用汉语向华裔小贩询问价钱或要求打折。

另外,他会临场教学生各类食物、饮料、水果、日常用品的汉语名称,并要求学生记下。回到课堂后,他会更深入地讲解该名称的读音和释义,并教学生写有关名称的汉字,甚至造句。

角色扮演不仅能让学生投入其中,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活泼。

为什么我要学汉语? 

半田千寻(20岁),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相近,所以遇上华人的机会很多,我本身也认识不少华人朋友,并尝试用有限的汉语与他们进行简单对话。虽然日文中也有汉字,但发音大不相同,汉语的发音、声调太难了,我单是学一个字的声调可能就要花上几个星期。

石芝媛(23岁),韩国

我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与华人沟通。我现在的室友是华人,平时我也会尽量以汉语与华人朋友沟通,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很有趣,这也是一种课外练习。不过,我觉得“r”的发音最难,如“日”、“热”,尽管别人经常纠正我,但我怎么学还是学不会。

阿弥鲁(21岁),马来西亚

汉语是一个美丽的语言文化,学习它可以让我在大马与华人社群进行交流,并学习有关华人的中华文化。我也有不少华人朋友,虽然学汉语的时间不长,但我还是能听懂少许他们的对话内容。我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有趣,课堂天天都充满着欢笑声。

半田千寻
石芝媛
阿弥鲁

讯息日前,马大外汉语的初级课程共有22名学生,除了巫裔和印裔外,也包括两名韩国学生和一名日本学生,目前学了约7个星期,全都是零基础或非汉语背景。初级课程时长一个学期(14个星期),主要教道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序等,完成课程后,马大学生可以在马大继续进修;国际交换生则能回到各自大学继续进修。

网址:http://fll.um.edu.my

反应

 

雪隆

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 奖励师生推广中文

(吉隆坡25日讯)由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和中国汉考国际主办的“2024年(第二届)马来西亚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日前圆满落幕。

其中,大会举行了3场颁奖仪式,以奖励过去一年来马来西亚各源流学生和老师所参与的中文大赛和培训项目。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CTCSOL)考试是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是语合中心中文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选拔和录取的优先与必要条件。

汉文化中心于本年首次派出14位马来西亚中小学老师参与这场为期14天的培训项目。参与老师包括黄安伶、尤思家、廖薛淘、苏美玲、廖雪君、郑淑晶、杨秀婷、黄敬凌、沈宛慧、洪丽雯、张晓薇、王金秀和许秀娟。

由吉隆坡文良港华中校长陈秀珠带领的174名各族学生也在该典礼中领取早前参与中文线上课程的证书。

由汉文化中心和HSK Mock于本年1月20日主办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小HSK中文大赛”吸引了超过3400名学生报名。除了低年组和高年组的冠亚季军以外,大会也为每个年级获得最高分的十位学生给予特别奖励。

首届HSK中文大赛低年组冠亚季军分别由林芯瑜(汉民华小)、刘秋驿(美里珠巴中华公学)和黄琳恩(民都鲁尚文华小)获得;高年组三强得奖者为曾木措(光汉华小)、陈丽颐(文良港民义华小)和文韵茹(光汉华小)。该大赛共送出价值超过4800令吉的奖金和奖品。

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在致词时表示,以上3项活动都是历史首历,象征国际中文在马来西亚成为世界学习的榜样,符合我国是除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外华文教育最强的国家之称号。

出席嘉宾包括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汉考国际副总经理刘小龙、HSK Mock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员杜宏霞、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校长、汉文化中心董事经理吴明倪、雪隆区华小校长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