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头像遭盗被指涉诈骗案
1企业家2保险员喊冤

周先生展示报案书,力证清白。

(吉隆坡18日讯)一名企业家和两名保险代理员喊冤,宣称个人头像被盗用,导致他们被网民误会,无端端沦为诈骗集团成员。

这3名喊冤者分别是周先生、林先生和陈先生,他们今早通过视讯会议召开记者会,并邀请一名受骗者魏先生和一名受骗者家人现身说法。



周先生:数公众中招

周先生说,他和林及陈先生是最近得知本身的个人头像,被网民放上社交媒体,指他们涉及贷款诈骗案后,才发现自己的头像被诈骗集团盗用来行骗,导致他们遭不知情的网民在网上公审,造成困扰。

林先生通过视讯会议,声称个人头像被骗子盗用行骗,希望民众勿上当。

他事后联系上其中一名将其头像放上网的女网民,才得知骗子盗用其头像,冒充银行职员,以可以迅速批准个人贷款为饵,引诱急用钱的人士上钩。

他说,根据他和林及陈先生了解,已有数名公众因此中招,共损失接近5万令吉。

陈先生宣传,自己也是其中一名被骗子盗用个人头像的受害者。

无论如何,他和另两人已针对此事报案,并希望通过此次记者会作出澄清,同时也为自己讨一个清白。



周先生说,他很同情受骗者的遭遇,但此事对他们也不公平,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

韩小姐现身说法,希望提醒民众勿轻易相信网上贷款。

韩小姐:父亲已报案

其中一名来自雪州巴生的受骗者女儿韩小姐说,由于最近的行动管控指令,导致其经商的父亲生意大受影响,因此向银行申请5万令吉个人贷款,但因黑名单而申请被拒。

她说,事后父亲就接到自称是该银行的职员的来电,指可以帮助他“漂白”,过后就可以获得银行贷款5万令吉,但必须先付一笔“保险费”,约1680令吉,不料父亲竟信以为真,便汇款给对方。

她说,不久后对方就联系父亲,声称若要借5万令吉,必须先付1万令吉“手续费”,父亲未怀疑便到处找人借钱来给这笔钱,过后对方再来电,指贷款已获批,但他必须再付1万令吉才可以取出那笔5万令吉贷款,结果父亲再次相信,最后才发现上当,但已经太迟。

她说,骗子就是使用周先生的头像,通过WhatsApp联系父亲,因此才造成误会,父亲已经报案,让警方介入调查。

魏先生:被要求汇款

此外,魏先生说,本身的遭遇也和韩先生类似,只是他当初是通过面簿看到有关个人贷款的广告后,按入申请贷款8万令吉,过后就接到自称是银行职员的来电,一开始对方也是要求他先付1680令吉“保险费”,当时对方宣称,这是保障他如果银行不批有关贷款,他可以取回“保险费”。

他说,其实当时他也觉得可疑,但为了要了解有关过程,便尝试汇款,果然事后对方真的以各项理由要求他再次汇款,所幸他并没有再理会对方,否则会更“重伤”。

反应

 

要闻

注册账号以为赚1290万 75岁会计师失227万积蓄

(新山17日讯)75岁老会计师坠入投资骗局,以为赚了1290万令吉,想要提出利润才知受骗,总损失额达227万6000令吉。

柔佛州总警长古马今日发文告指出,这名来自新山的七旬老翁是误坠高利润投资诈骗陷阱,才痛失大笔积蓄。

他说,老翁是于去年12月19日通过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收到一则购买股票的广告,以为可以通过下载指定的投资应用程式获取投资信息,并在短时间内轻松获得丰厚利润。

“为了赚取高利润,老翁按照广告中的指示,下载有关应用程式,并注册一个投资账号,于今年5月及6月开始进行投资,过程中,老翁按照指示款汇到多个指定的银行户头,总计227万6000令吉。”

他说,老翁后来查阅应用程式,发现已获得高达1290万令吉的利润,当老翁决定提取所有利润时,骗子却指示老翁缴付160万令吉的佣金。

“老翁有感自己受骗,没有再支付该费用,并选择报警。”

古马说,警方已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调查此案,在此条文下一旦罪成,可面对监禁最少1年、最高10年,鞭笞和罚款。

他呼吁民众提高警惕,切勿轻信社交媒体或网络上的投资优惠信息,可通过商业罪案调查组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更多关于诈骗案的最新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