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吴建成:形象一塌糊涂
“董总失华教领导地位”

吴建成希望董总整合华教组织,共同发展华教。

(加影20日讯)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吴建成直批,董总已失去华教领导地位,这个组织必须重头收拾山河,重建领导地位。

他建议董总把华教组织如教总、林连玉基金、校友联总、留台联总、留华同学会等整合起来,共同发展华文教育。



吴建成说,董总经历了10年的动荡、分裂及倒退,迷失方向及错失机遇,要重新建立领导并不容易。

“董总今天不再是这回事,吉兰丹独中即将庆祝百年校庆,我建议邀请董总主席出席,校方却说没时间而作罢,若是以前,独中都抢着要董总领导出席,这显示董总领导形象被搞到一塌糊涂。”

独中面对两座山压力

吴建成今天在2018年全国独中校长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怎么办?-历史转折中的独中”时,这么说。

较早前,吴建成指独中在1995年达到顶峰,全国学生人数达5万9000多人,比独中复兴时期增加一倍,过后就步入瓶颈,不再前进。



他说,目前独中面对“两座山”的压力,即是民族教育的解放及传统教育的改革。

“基于政府政策,独中不能按教育原理办教育,被迫实行双轨制;第二个压力是进行内部改革,今天尚未真正做到。”

众人出席2018年全国独中校长论坛,探讨独中的问题。

与非华教组织打好关系
董教总需建立新盟友

吴建成强调,今天的民族教育运动不能只靠自己,董教总需建立新盟友,借助非华教力量,与非华教组织打好关系,让它们知道华教对国家没有威胁,反而能助长国家势力。

“一旦获得非华教组织支持独中教育运动,华教才有翻身的希望。”

他说,当拿督斯里纳吉于2009年上台担任首相时,当时有一定的小开放,民主行动党掌握了机遇及建立党的力量,董教总却错失机会。

“当时成立的关丹中华中学,它其实是打开一个可以透气的风口,惟关中却成为闹得沸沸扬扬的课题。”

吴建成认为,世界已进入多元开放时代,独中不应轻易把对手称为敌人,相反的,应视对方为竞争者及合作者。

学习竞争者价值观

他说,国际学校如雨后春荀般在国内设立,慈济教育基金会即将兴办慈济国际学校,中国厦门大学也有意成立中小学国际学校,独中需改变意识形态,把对手当成竞争合作者,学习它们引进的新东西及价值观,只有这样,独中才能渡过难关。

“董教总应合作推动对话会、交流及谅解,争取解开民族隔阂,促使文化多元开放,民族共存共荣,实现国家多元教育体系。”

他期望将来不论是华校或国民学校都会出现多元种族就读的现象。

陈友信(左)及陈大锦笔录主讲人的演讲重点。

陈友信:说服承认统考
打开门与官员对话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说,董总要独中越办越出色,除了需借助国内外力量,也要借力其他族群,甚至是政府及私立学校的办学经验,号召更多对华教有感情者加入行列。

“在居安思危下,我们要开始把门打开,我们要有自信,打开门与教育官员对话,以理由及教育原理说服官员为何一定要承认统考,而不是谈民族感情或民粹主义。”

他说,林晃升领导董总期间,基于华社求变心态及奋斗,加上董总秘书处强大及有一批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使董总进入强盛时期。

他指当年华社必须兴建强稳的华教堡垒,因为太多敌人想消灭华教;随着今天局势的改变,董总当前责任不是把门关紧。

他曾和马来西亚回教革新理事会(IKRAM)对话,该组织有5000多名学者;对话后,IKRAM认为政府应承认统考。

他提及,目前IKRAM有42所学校及3万多名学生,它是以私立学校注册,学校实行大马教育文凭(SPM)及中东课程双轨制。

“5至10年后,IKRAM有很多接班人,独中的接班人呢?”

45%独中生留学没回流

陈友信说,75%独中毕业生继续深造,其中45%出国留学,很多没有回国,反而帮外国建设经济。

他认为,在多元开放竞争合作关系下,董总新领导层确实要作出一些改变,惟万变不离其宗,独中掌握办学主导权之余,也要在新环境下想出要做的事。

他指董总过去10年是“空着”的,一些前辈训练出有才华的接班人也离开董总,让他心痛。

陈友信回应吴建成
“把工作做好会获认同”

对于吴建成指董总失去华教领导地位,陈友信强调,董教总这个金字牌是华社、独中给的,只要董总把工作做好,人们肯定会认同其领导能力。

他说,董总新领导层于今年7月上任以来,都是以董教总名誉举办活动或发文告。董总与教总在举办活动及各方面配合都相当顺畅。

陈友信在记者会上,针对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吴建成指董总失去华教领导地位的谈话,作出回应。

他有信心董总新领导层会居安思危,创新突破,在中庸及平衡各种因素的做事原则下,华教运动将迎来另一个春天。

董总呈函张念群
盼考试局发关中统考批文

董总上周五已呈交函件予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要求大马考试局局长发出批文,批准关丹中华中学学生报考统考。

董总秘书长黄再兴说,董总领导层尚未与考试局局长会面,希望通过张念群转交函件予该总监,以取得关中学生参加统考的批文。

他在论坛后向媒体说,有关函件内容是希望获得考试局答应,发出批准函予关中,让关中学生可参加统考。

他提到,其实关中从2016年起已举行3次统考,教育部不曾否定关中的做法,教育总监也没阻止,理由是关中学生可参加大马教育文凭(SPM)及其他考试。

张念群日前指出,董总须提呈申请关丹中华中学报考统考的公函等资料,她才能与考试局局长讨论批文事宜。

今年10月18日,4名独中家长因不满高庭裁决关中学生参与统考属合法,因此提出上诉。上诉庭指出,1996年教育法令第69(1)条文阐明,赋权考试局批准非独中报考统考,因此董总及关中应向考试局取得书面批准。

反应

 

言论

华教不能只当伸手牌/萧婉思博士

最近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和新纪元之间的恩怨又再次浮上台面。两者之间问题再次凸显华教办学以来所面对的一大困境——若没大众的捐献,这些团体和教育机构要怎么存活?

众所周知,我国独中的发展一直都依赖社会人士的慷慨解囊。

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大义氛围中,这种道德绑架大家不会觉得是个问题。但在2024年仍然使用同样的方式办学,难道没人觉得是个大问题吗?

据知,某独中为了凑获足够的建校基金,每位师生要背负2000令吉捐款。

换言之,学生在忙着课业、联课活动、考试和生活之余,还要想办法在时限内达到筹款目标。教职员更不用说。

独中老师本来就是一个人打几份工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面对这类大型筹款,这种工作怎不叫人身心疲惫,意兴阑珊呢?

难道依赖大众的捐款是华教唯一的出路?可是,当遇到出尔反尔的暴发户时,该怎么办?

时代变迁,当年轻一辈对民族大义的道德绑架嗤之以鼻时,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转型了?

设基金获取回报

三机构兴建华教综合大楼用以商业用途,所获得的盈利若不是自肥,有何问题?办教育,难道不需要钱吗?若能做到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不是很好吗?一直当伸手牌并非长远之计。

华社的老前辈若一直使用上世纪的思维在21世纪行事,恐怕经费问题会是华教一直的梦魇。

与其长期依赖大众捐献,不如拓展新的进路,至少达到半给半足。

美国私立大学的捐赠基金(endowment)便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大学将筹募的捐款通过专业的投资人,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以取回报。这些回报是学校的重要经费支持。

另外,社会企业的概念——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也是个可考量的模式。

华教问题永难解

华社大型组织的理事和董事不乏企业家和商业专才,这些人为何不利用自身专长为华教常年的经费问题提出一套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而非得依赖募款不可?是因为办教育牵扯到商业利益,让人觉得不够清高吗?

这个世界做任何好事都需要金钱,但这些钱不会从天而降天,也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帮你。如何有效且长远地经营才是王道,与其看大财团或富豪的脸色,想个办法自给自足难道不是更好吗?

若华教要健康地永续经营,组织内成员的多元化也是必须的。就像自然环境一样,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对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看到那些华团的活动大合照中的理事或董事都是清一色来自同一性别和年龄层的人士,我才了解到为什么华教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