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恋恋不忘瓜拉古楼的淳朴风情

图/文|黄妙倩

终于能够跨州跨县旅游了,你最想到哪里?首选本地最具特色的渔村吧!

到渔村旅游住宿,能顺便品尝海鲜,购买海产,一直都是马来西亚游客挺热衷的一件事,这股旅游风潮造就了国内许多渔村旅游业的崛起。目前能成功吸引大量游客的就有南马的龟咯岛、中马的吉胆岛、北马的十八丁等。

近几年,离十八丁约一小时车程的古楼(Kuala Kurau)也赶上这股风潮,成为国人渔村旅游的另一个首选。

凉棚上吹海风

古楼被古楼河一分为二,形成了古楼大街和古楼对面港两个部分,古楼大街有许多小吃和住家式的民宿,古楼对面港也一样,而且还建了一栋数层楼高的古楼湾酒店,感觉住在古楼对面港的游客会多一些。

我曾一个月内到访古楼两次,两次都选择住在古楼对面港的民宿,除了因为老板娘服务好,另一个原因是喜欢这家民宿的环境。

民宿是由原本的住家改造,临海而建,民宿主人还在民宿内搭了一座楼高两层的凉棚,晚上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到凉棚上吹海风,看夜景,喝饮料,吃零食小吃,高谈阔论,非常享受。

海鲜配料十足

古楼的渔村景色近乎是一览无余,像民宿附近的庙宇旁就是小食档街,网友推荐的古楼最好喝的虎咬狮(建成利茶室)就在这里,而我更推荐的是各档海鲜,尤其爱吃这里盛产的虾蛄(濑尿虾),肉够饱满结实,店家也不吝啬,料给得很足,能真正吃到肉比粉多的口感。

鲜甜脆口的炸虾饼也是特点!虾多饼脆,好吃致极,让人吃了一口又一口,停不了手。还有这里的特色小吃西亚煎也是不能错过的。

别错过西亚煎

西亚煎是由面粉、沙葛、韭菜、新鲜小虾混合制成,类似炸虾饼的小吃,但用料比较丰富,尤其是加了沙葛,吃起来更加的爽脆,难怪几乎所有游客来到都不会错过这道小吃。

同时推荐炒蚶、芝式炒粿条等等,也都很不错,而鲨鱼粥也是当地出名的美食之一,只是个人不是太喜欢,口味因人而异吧。

吃饱喝足,可以沿着渔村范围走走逛逛拍拍照,体验渔村的生活,欣赏周边的景色,村尾有几家海鲜餐馆,游客可以早点到餐厅吃晚餐,顺便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享受渔村人悠哉游哉的慢节奏,既有美食,又有美景,人生一大乐事也。

渔村独有的味

古楼大街范围不大,一入村口,浓浓的咸鱼味扑鼻而来,这是渔村特有的味道,转角处出现一片“咸鱼海”,烈日当空,正是嗮咸鱼的好时节,咸鱼人家当然要把握住这个好天气 。

再往前走,就是一条单行道,右边是大街的古庙,但车要转一圈才能到。

建议把车子停在大街,步行到庙前参观,只见三三两两的当地人在庙旁垂钓,看着看着就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指着庙后方的古楼大桥告诉我们,这是通往对面港的捷径,搭建了这座桥,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往来,也促进了两岸居民的交流。桥还没有建好之前,只能靠水路通行,有了这座桥之后方便多了。

村民也不忘介绍大街上好吃的东西,比如大肥德臭头面、炸虾饼、大板等。

咸蛋皮蛋当手信

除了美食,古楼的咸蛋也蛮出名的,吃饱后可到大街附近的裕丰栈鸭蛋制造厂参观,看看工人如何挑选鸭蛋,分类、清洗、腌制,把鸭蛋变成咸蛋和皮蛋,再把这些成品摆到工厂旁边的陈列室作为让游客采购的“手信”。

开着车子在村里逛了一圈,意犹未尽,可绕到隔壁的村子“角头”瞧瞧。这个渔村更小,最特别的是小小的一个地方,却有一座大大的“真君大帝古庙”,都说讨海人对神明特别的尊敬,看来此言不虚。

纯朴的甘榜生活

古楼除了华人渔村和美食,附近也有一些纯朴的马来甘榜,误打误撞下,就开车进入一条小路,来到一条名为Jalan Parit Mat Ali的马来甘榜,被沿路青葱翠绿的稻田吸引,再被悠闲的马来甘榜生活触动。一路开车一路欣赏马来民居,来到一处小河,见有马来同胞在以最原始的方式抓鱼,上前攀谈。

马来同胞见有人“欣赏”他的捕鱼方式很是开心,热情的和我们分享,他在昨晚把鱼网放入河中,现在是来验收成果的。只见他毫不费力的拉起了绑在河边铁栏上的绳子,拉上渔网,网底出现了好几十只大小不一,活蹦乱跳的鱼儿,看来收获颇丰。

真正的马来风光

他把可以吃的鱼儿挑选出来,太小只的丢回河里,这时另一位马来村民骑着摩托徐徐而来,见到鱼获,两人也聊了起来,原来是同村人,骑着摩托的马来村民看中了一些鱼,捞到鱼的马来同胞二话不说就把鱼给了对方,还说,我那里还有两个渔网,没关系,待会儿还有鱼,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马来风光”好温馨。

继续在河边和马来村民闲聊,耳边不时传来附近马来名居响亮的音乐声,在马来甘榜听着马来歌曲,看着马来村民满满的鱼获,和眼前蕉风椰雨的马来甘榜风貌,感觉马来西亚真的很好,也认真觉得马来同胞真的很会过生活,这样的甘榜生活让我们好生羡慕啊!

 

 

 

反应

 

旅游

香港大澳半日游 大城里寻慢活

图/文:萧建忠   IG 频道:bikejourney

游走在热闹繁华、熙来人往的香港街道上,放眼望去是高耸林立的摩天大厦、七彩斑斓的霓虹招牌;急促的号志声、快速的生活步调;来去匆匆、擦肩而过的陌生脸庞,还来不及记下人们的面容就已成为了彼此的过客。

人生第一次来到香港旅行,我想看的香港,当然不仅仅只是现代繁华的那一面。我也想要在这座大城里,寻找远离城市喧的宁静、惬意地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大城里的慢生活。

于是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大澳,就成为了的探访口袋名单之一。

和人们印象中的香港有着天壤之别的大澳,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过去这里曾是香港的主要渔港和驻军阵地,如今的大澳,由于保留了昔日香港渔村“棚屋”原始风貌,而成为了香港独特的人文景观之一。来这里只需搭乘一趟港铁,再转乘45分钟车程的巴士,就能从繁华的都市,转换到另一个怀旧时空里。

望着大海听闻着海的气息,置身在风光如画的翠绿山野中,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感受渔村里慢生活的恬静。

蓝桥上的渔乡风情

香港5月份的午后艳阳非常地炽热,巴士经过了大屿山迂回的山路之后,便抵达了大澳巴士终点的车站。从车站往老街步行几分钟,即抵达大澳街市的入口,在香港人们把商店街称为“街市”。进入街市前,还得先走过一条涂上了蒂芬妮蓝的旧式钢制吊桥。

这条于1996年建成的大涌桥,中部的吊桥设计可收起供较大型船艇驶过,是大澳居民连接两岸的主要桥梁,也是游人来到大澳的打卡地标。

从桥上左边沿着河道望过去,两旁是沿水而建的棚屋,背后依傍着绿色山峦,淳朴的渔乡风貌,疗愈着心灵的开阔视野,让我一开始就对大澳留下了好印象。很难想像在繁华的香港,还有如此质朴的地方。

在桥的彼岸观赏着村民过桥的日常,年迈的长辈因骑不上桥得牵着脚车过桥、或是妇人拿着伞、提着菜篮子悠闲缓步、工人拉着拖车载着货物等。这条村民每天大必经之路,充满着村民的朝气与生活气息,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旧时代氛围,难怪这条桥会也成为许多港剧和电影的拍摄场景。

猫星人与冰西瓜

走过了大涌桥就是大澳最热闹也是唯一的商店老街,一字排开的土产海味店,售卖当地腌制的鱼干、干贝、虾酱等海味及干货产品。街上碳烤鱿鱼的香气充斥着鼻尖,路上也有不少当地特色的小吃可以买来解谗,但奈何大热天之下,激发不出我任何的食欲。就在这个时候做成了像冰棒一样的“冰西瓜”顿时让我眼睛一亮。

店家把西瓜、黄梨、哈密瓜等新鲜水果切片后冰冻起来做成了水果冰棒。我立刻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支冰西瓜,躲在屋檐下消暑,简单的滋味就让幸福感无法言喻。

原来怕热的不只是我而已,在老街庙前广场树下,一对老妇人在摇着扇子纳凉话家常,不远处还有只小黄猫正在树阴下睡着午觉。出发前就听闻,大澳还有个“港版猫岛”的别称。这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猫星人,每逢假日游人除了前来感受渔村水乡景致外,当中也不乏特意前来赏猫的游客。

纵横交错的百年棚屋

离开了老街后便走进了渔民用木头搭建的水上棚屋区,这些纵横交错的水上人家透过桥和水上木板走廊与陆地相连,长短不一木桥和过道,有的是独立于棚屋之外的公用通道,有的则只是通向一家棚屋。几乎每间棚屋下都有艘小艇停靠在朝水的那一边,靠着木梯上下船。

带栏杆的阳台上还晾晒着咸鱼和海带等海产,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生活的况味。我想那背后吸引我目光的,或是就是那世代相传、顺应着自然与节气的先人智慧与居住方式。

在棚屋区里,无需行色匆匆的赶路,时间在这里无需承受分秒必争的压力,在这里可以细细品味村民生活的日常,仔细端详着妇人脸上历经的岁月与沧桑,肆意的想像着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

虎山上的光合作用

一开始吸引我前来大澳一探究竟的,除了那原始纯朴的渔村风光外,想登上虎山看夕阳,更是此行的另一个主要目的。

这座只有75米高的虎山,位于大澳渔村的西面,由于山顶上没有被高物遮挡,所以在这里可以感受当落日缓缓落下时,被广阔的天空及一望无际的海洋包围着的浪漫。

算准了落日的时间后,下午5点便开始往虎山慢慢走去,沿途步道规划完善,走起来并不困难,慢走约20分钟的脚程就轻松抵达虎山至高点,看到长长的红栏山径及山顶上观景凉亭。

独一无二的幸福

由于非周末假日,游人并不多,放眼望去不到5人,当中也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架好了脚架相机等待着落日降临。虽然海拔不高,接近落日时分,太阳的热力也骤减,山上徐徐的海风吹来产生的温差变化,也带来了些许舒服的凉意。

在凉亭里稍作休息,坐拥依山傍海的壮阔海景,远眺港珠澳大桥。我从背包里拿出了准备好点心和汽水一边享用,一边耐心等待着夕阳的魔幻时刻来临,好为大澳半日游划下完美句点。

虽然已看过了无数遍的夕阳,但每一次夕阳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总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就像是在进行着属于自己的光合作用,每一回都能完全地沉浸在这一刻的幸福感里。这样的时刻,即使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孤单,我想绝对是因为能够把这一刻的喜悦和幸福,透过影像和文字与你分享的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