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

大马产业泡沫回顾/张仰荣博士

今年1月,大马经济原本就已陷入衰退,接着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我国实施行动管控令,经济插水。

我过去数月讨论了接下来产业价格的趋势,并预计产业价格今年内继续下跌,接下来5年也趋跌,直到2025年。

到底我们是如何掉入了这个“大马产业困境”?这一期,我们来一起回顾大马产业市场的历史。

为何人们要购买产业?赖于您的目标,基本上因为不同的产业类型和地点,大家的考量方式也不一样。

产业价格和其他商品都一样,受到经济学中供应和需求关系的影响。

当需求上涨,供应停滞,产业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产业供应持续增加,需求不增时产业价格就会下滑。

让我们一同回顾大马产业市场的历史。

在60和70年代,我国产业市场的房屋贷款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当时大马的银行只会提供占产业买价60%的房贷金额,也有不超过70%的一些特别案例。而且那时候,房屋贷款的偿还期限一般是10年,只有少数情况可以去到15年。

所以在60和70年代,一个人若想要购买一间房子,他必须先要有相等于买价30至40%的头期款,因为银行只会贷款60%,或最多不超过70%。

由于购屋者必须准备高达30至40%的头期款,所以在60和70年代并不是很多人可以购屋,产业的买卖不多,产业增值也相应缓慢。

敦马“拥屋”时代来临

这种购屋需求低,产业增值缓慢的趋势一直持续到敦马哈迪医生在1981年7月15日当上首相。

敦马的“拥屋”时代来临,1981年起,大马的银行开始上调他们的借贷顶限,从60和70年代的60%,上调到70%,然后在90年代提高到80%,2000年代90%甚至到100%,而且几乎大部分贷款申请者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贷款条件。

而且在1981到2011年长达30年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也渐渐地把贷款的偿还期限从10到15年,延长到20至25年。

到了2000年,30岁以下的贷款申请者可以获得长达30年的贷款偿还期限更成了一般标准。也就是说30岁以下的贷款申请者必须在60岁生日前还清他们的房贷。

人人都能贷款购屋

这时,我想要借用亚航的标语来一改:“现在人人都能购屋,而且人人都能贷款购屋”。

敦马的“拥屋”时代为银行带来了新的贷款实践,现在银行一般上会提供占买价高达90%的贷款金额,30年的偿还期限,以降低每月的还款。

因为银行新的实践,一夜之间,所有30岁以下的大马人都可以拥有购买属于自己房子的梦想,这是60和70年代的青年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在新时代,年轻的行政人员,20多30岁,即使大部分只工作了3至4年,都非常受到产业经纪和发展商的欢迎,一些甚至提供诱人优惠和礼物。

同时,宠爱孩子的家长也迅速地加入了支持孩子购屋的行列,把自己在银行甚至是在公积金的存款领出,帮他们支付10%的头期款。

所以2008年后,多闻20、30岁的年轻购屋者,也有25岁的年轻人就拥有市值100万令吉的产业,甚至有人30岁就拥有7项产业。

供不应求屋价上涨

几乎在一夜之间,产业需求,尤其是20、30岁的大马年轻人的拥屋需求暴涨,但发展商的建筑速度赶不上。

当需求超过供应,就会导致价格上涨。所以发展商就开始持续提高售价,直到购屋者无法负担的价位,决定放弃不买。

这时候,二手市场也不闲着,赶上了产业大热的趋势。产业经纪和屋主开始想要更高的价格,卖家一而再提高售价也是常见之事。

在产业经纪的意见下,卖家常常会开出一些,在我看来无法实现或是不可能的价位。而买家当然就无法接受而放弃不买。

结果现在的人都生活困难。今天,许多居住在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的家庭,其实生活水平比他们的父辈甚至是爷辈在60和70年代的时候还差。

易获贷款市场崩溃

回顾1970年代,收入达每月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有能力在吉隆坡白沙罗高原购买一间面积达1万平方尺的独立式洋房。

1980年代,同样的高收入家庭还是有能力在孟沙购买一间独立式洋房。到了1990年代,他们可能只买得起士布爹花园的独立式洋房。

在2012年,收入每月达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只有能力购买郊外岭或华联花园的双层排屋。

另外,在1970年代,收入达每月8000令吉的中等收入家庭,可在士布爹花园买到独立式洋房,但是这样的家庭到了1980年代只有能力买到郊外岭的独立式洋房,到了1990年代购屋能力更进一步降级到只能购买华联花园的排屋。

在2012年,这种中等收入家庭只能选择同样地区的中价公寓。

而收入每月只有3000令吉的低收入家庭,1970年代可以在华联花园购买排屋,1980年代只能在郊外岭买公寓,1990年代进一步降级到华联花园的公寓,2012年就只能负担斯里圣淘沙花园的中或低价组屋。

到底我们是如何陷入了这个“产业困境”,并不断追逐“产业价格不断上涨”的美好?

我认为,就像爱尔兰和西班牙,购屋者非常容易获得房屋贷款,不断刺激需求并推高产业价格,最后失控并导致产业市场崩溃。

产业困境3大主因

产业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们陷入了“产业困境”的原因有3:

1. 银行的贷款顶限从60和70年代的60%,上调到2000年代的90%,让那一代全部20多30岁的大马年轻人实现可以拥有自己“梦想之家”的美梦。但需求忽然暴涨,供应跟不上,无疑使得产业价格像坐火箭那样一飞冲天。

2.把贷款偿还期限从10年,加长到30年,降低每月偿还款,让那一代全部20多30岁的大马年轻人可以负担自己的家,但一样导致产业价格暴涨。

3.机会主义者和很多年轻人都跳了进来,并背负了庞大的银行以及其他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贷款。

今年1月,我国经济陷入衰退。情况可能持续5年或长达10年。

我们现在处于不明朗和危险时刻。如果你已经背负了房屋贷款而你的前途不明,尽快脱身,要在为时已晚之前,跟银行商讨新的贷款偿还表。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意见 |屋理絮闹
张仰荣博士, 资深房地产顾问 http://www.ecptl.com
意见 |屋理絮闹
反应

 

德国之声

恒大集团前途未卜 中国政府可能“曲线救国”?

(北京28日讯)分析家们担心,一旦恒大集团破产,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所形成的房地产泡沫也有可能会顷刻间破灭。同时,有消息显示中国政府可能出动国有企业对恒大的资产进行有选择性收购。

中国央行9月27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的总结报告,虽然没有点名提及恒大,但还是指出中国央行有“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决心,力求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央行的最新表态发出了会出手拯救恒大的信号。本周二,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中国政府目前正在促使国有企业和有国家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商有选择性的购买恒大集团的部分资产,潜在的收购方包括中国万科集团和隶属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有多名知情人士——包括来自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称:中央政府不太可能以救助的形式直接干预恒大的危机。但是,中国当局希望通过购买恒大资产来挡住或至少缓解任何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报道还透露,目前少数一些中国政府拥有的企业已经对恒大在广州的资产完成了尽职调查,为可能的收购行动做好了准备。

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让民众住进新房,是中国政府改善民生承诺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一政策激发了过去二十多年经久不衰的房地产热,也使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数以亿计的中国中产阶级来说,房产已经成了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1998年开启的市场改革,一改此前由工作单位提供住房的公有制住房政策,建立了可以自由买卖的房产市场。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房地产经济也变得越来越热络。

然而,随着房价急剧飙升,北京也越来越担心,房产市场上所暴露出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根据中国易居公司提供的数据,去年中国平均房价已经相当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2倍,很多普通民众已经根本无法承担居高不下的房价。

而依靠高杠杆债务运行的建筑开发商更对金融体制的稳定构成了隐患。去年,北京当局出台了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三条红线”,对开发商的负债上限和自有资金比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的麦克马洪(Dinny McMahon)表示:“此举的目的是迫使那些过于冒险的开发商降低其负债率。而那些风险较低的开发商则可以进一步发展。”

1996年,由许家印建立的恒大就属于这个急速扩张的房地产开发商。目前,该公司已在全中国280多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除房地产开发之外,该商业帝国涉足的业务包含矿泉水、理财产品,甚至还包括一只足球队。

恒大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而政府发布的新规显然使负债高达三千多亿美金的恒大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

中国政府最终如何处置恒大,已然成为各方密切关注的焦点。麦克马洪表示:“目前看起来,这只是恒大遇到的困境,但它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实力较弱的开发商。”

恒大问题的根源

分析师们认为,政府公布的“三条红线”显示了官方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但另一方面,由于恒大债务金额巨大,波及面广,政府可能又不得不出手救助恒大。上周,恒大的一项债权到期,但未能按期偿还,本周另外一项债券也将到期。

咨询公司凯投宏观( 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经济师威廉( Mark Williams)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恒大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需求不断萎缩的时期。”他表示,即便是那些财务状况良好的房地产开发商,面对房价下滑,他们也会遇到融资方面的困难。

分析师们表示,如果恒大的债务能够得到妥善处理,那么风险就能得到大规模的化解。有报道称,政府已经接管了一些陷入困境的项目。

另据彭博社周二报道,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已经要求各金融机构申报对中国恒大集团的借贷情况。香港当局显然担心,恒大债务危机可能会使香港金融体系陷入体制性风险。报道称,香港金融管理局上周询问了香港的贷款机构,责令他们在24小时内申报他们对中国债台高筑的房产开发商恒大的金融借贷业务。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