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放宽港人移民 英澳为何犹豫?

(堪培拉14日讯)澳洲和英国近期都宣布放宽对香港人的签证及移民政策,但是都没有保证香港人今后能够自动获得永久居留权。

澳洲移民部长指出,存在“安全忧虑”;而英国智库则担心移民潮会对本国民生构成冲击。

根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澳洲移民部长塔吉(Alan Tudge)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表示,旅居澳洲的香港人能够获得延长至5年的签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5年后就能自动获得永久居留权。

塔吉是在7月12日接受澳洲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做出这一表态的。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7月9日宣布放宽对香港人的签证政策,为目前在澳境内持临时工作签证和学生签证的香港人提供为期5年临时庇护签证,并特意强调“为澳洲境内的香港护照持有人提供更多机会,包括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途径”。

澳洲政府还表示,今后还将利用这一特殊签证政策吸引来自香港的精英人才和商业投资,此类香港公民将获得优先待遇。

移民部长塔吉则指出,此次对香港人的移民政策并非发放所谓的“安全港签证”,因为“澳洲已经有人道主义签证”。

他说,澳洲决定以香港的优秀人才以及在香港设立有区域总部的企业为目标:“我们将这些人才引入到澳洲来,他们就能在我国创造商机、增加就业岗位,为澳洲创造财富。”

1989年六四事件后,澳洲政府也曾向境内的1.6万中国公民发放临时庇护签证,而最终通过这一人道主义临时签证政策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多达4.2万。此次莫里森总理就港区国安法生效出台对香港人的特别签证政策,已遭致在野的工党的批评,被认为力度不够、没能为香港人提供“安全港”。

澳需甄别“真假港人”

塔吉在ABC采访中还说,他无法保证“任何香港人都不会被遣返”,并举例说,被认定有“严重安全问题”或者“恶劣品行”的人将不会被允许在澳居留;而没有违反签证规则的人“很有可能可以留下来”。

塔吉暗示,后者“几乎肯定能够获得永久居留权”。

澳洲国立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布辛斯基(Leszek Buszynski)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移民部长塔吉强调“安全问题”,说明澳洲政府担心会有部分移民澳洲的香港人为北京刺探情报,毕竟澳洲此前已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所以澳洲政府想要甄别,确定来的香港人都是‘真货’。”

布辛斯基指出,澳洲在香港人移民政策上,必然需要和五眼联盟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合作,利用情报网络来甄别香港移民。

英国智库忧冲击民生

英国近期也出台了新政策,计划为近300万1997年7月1日前出生的香港人延长英国居留时限,并且允许持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者在英国工作、学习,满5年后可申请定居(即永久居留权),在这之后再等12个月更可申请加入英国国籍。

英国的香港人签证新规,也没有保证居英5年后可自动获得永久居留权。

尽管英国政府估计,近300万有资格持BNO护照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付诸实际行动,但是伦敦的多家智库近日都发出警告,指出大量香港人一旦短期内突然涌入英国,就会对国内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体系构成巨大的压力。

英国经济与社会国家研究所(NIESR)就指出,香港移民潮发生的具体时间段将十分关键。历来主张大幅缩减移民接纳数量的“英国移民观察”(MigrationWatch UK)则认为,英国政府计划向如此多的人一下子开放移民,这样的政策欠缺周密的考虑:“这样规模的移民会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系统增加压力。”

牛津大学的移民问题专家麦克尼尔(Rob McNeil)进一步指出,突然到来的大规模移民潮所造成的冲击,很有可能激起英国本地民众的反感。

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尽管长期而言,香港的高素质移民能够为英国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但是短期而言,疫情期间本就承受重压的英国就业市场很可能让英国民众对外来移民持更负面的态度。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香港区议会选举回归 摆脱黑暴重上轨道

中华天地/报道:杨濮源

今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是“黑暴”完结后首次区选,回归民生事务,再无港独分子参选,但“软对抗”依然若隐若现。


香港在12月10日进行第7届区议会选举,这既是2019年香港“黑暴”完结后的首次区选,也是完善选举制度改革后的首次区选,因而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标志着议会彻底地摆脱泛政治化。

区议会属于香港的非政权性区域谘询组织,处理地区具体的便利民生事务,但“黑暴”前后却沦为港独分子的政治舞台,充斥暴力、滥权、造谣一类言行,造成了民众心中不可磨灭的创伤。选举当日的投票者里头,不乏市民表示希望胜出者能为当区争取更大活动空间及更多生活措施,可见处理地区事务始终才是广大民众对于区议会的期望。

革除区议会乱象

过去3年,为了革除区议会的乱象,港府先是依据《港区国安法》要求区议员宣誓效忠,由监誓官员裁定无效宣誓者丧失任职资格,到今年中又决定进一步改革相关选举制度,削减选区与直选席位的数量,引入选举资格审查机制、地区委员会间选及委任议席元素,以堵塞港独分子可以进入议会借机滋事的漏洞。

改制后区议会选举选出44个地区直选议席和176个地区委员会议席,当选者未来4年将跟人数相若的委任、当然议员合组新一届区议会。

不过,本次选举的投票率看来依然未尽理想。尽管地区委员会选举投票率高达96.9%,但全民直选投票率却只有27.5%。地区直选投票率较往届的70%大幅下降,甚至要低于2021年立法会选举的30%。原因可能是民众对区议会信心未归,选区裁撤与改划也提升了参选者争取选民支持的难度。

选举当日的晚上7时多,电子选民登记系统还发生了故障,使得票站需要改为人手派票,并且影响后续点票工作。类似事故其实已非首次发生,早于2021年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及立法会选举里,就分别发生过机器故障导致点票延误和供电、网络不稳影响选民投票的情况。

确保参选人“爱国爱港”

相较受到政治化漩涡影响的上届区选,本次选举固然没再看到任何港独分子参选,传统建制派政党因而成为最大赢家。民建联在地方选区与地区委员会界别合计取得109个席位,工联会、新民党则各自获27席与15席。路线偏中间的民主思路、实政圆桌本来仅有一人通过提名门槛,结果亦以败北收场。

至于本次选举让社会大众感受最深的,肯定是昔日选举前各区参选人带团对骂、互揭疮疤的场景不再出现。毕竟资格审查机制已经确保这届的参选人一律都是“爱国爱港”,大家自然没需要针对彼此政治立场,让焦点可以放回服务地区事务的正轨。

只是放眼选举场外,“软对抗”的踪迹好像依旧若隐若现。单在选举当日,廉政公署就先后拘捕了6人,他们分别涉嫌煽惑他人抵制选举、投无效票或不投票,其中居然包括有一名卫生署文书主任及其无业丈夫,说明香港当局与社会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要注意体制内的潜在风险。

非华裔参选多元化

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说,新一届区议会若能由不同背景、界别、阶层、专业的人士组成,可以令地区工作更立体、更多角度考虑市民利益。譬如在油尖旺南区就看到3名非华裔人士参选,虽然他们最终无法成功当选,但无疑足以成为参选者组成多元化的最佳证据。

地区议会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应该披上政治化的色彩。这次选举反映香港区议会终于有望能回归本位,毋须再受政治斗争干扰。无奈港独势力往昔利用议会选举夺权之举终究遗祸深远,港府与新当选的区议员日后必须拿出真正成绩,才能恢复广大市民对于“港人治港”、特区民主的信心。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