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苗或无长期效用

(柏林15日讯)德国国内首批冠病康复者的血液测试结果显示,血液中抗体数量下降。这意味着,当事人不久后仍可能染疫。
全球各地科研人员们都在进行与冠病病毒有关的抗体研究。其目标:有助于认识相关症侯和免疫性状,推进疫苗的研制。
然而,现在,德国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康复者血液研究结果却让人不能过高期待痊愈者能获得长期免疫力,从而难以指望某种可能的疫苗会有长期作用。
据德国慕尼黑施瓦宾医院(München Klinik Schwabing )传染病主任医生文特纳(Clemens Wendtner)报告,对今年1月底在该院治疗的首批9名冠病患者的愈后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当事人血液中俗称的中和抗体数量明显减少。
中国科研人员亦有类似观察结果
文特纳大夫说,必须在高安全实验室进行的一次极特殊测试中,9名患者中有4人的中和抗体数量下降。他表示,对长期免疫及疫苗战略而言,这一发现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只能猜测,但必须加以严密观察。文特纳教授强调,这一情况提醒人们注意,康复后,仍有可能再度感染,因此,必须高度警惕。
文特纳团队获得的结果与另一些科研人员的认知和研究结果颇相一致。中国科研人员在专业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报告说,治愈两个月后,尤其是在无症状患者身上,抗体数量大量减少;有些微症状的患者抗体更少,从而导致更为虚弱的免疫反应。
志愿测试者众多
约4000志愿者报名参加蒂宾根(Tübingen)大学医院的一项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该项目上月中旬启动,旨在测试蒂宾根生物药业公司Curevac所研制的疫苗的耐受性,迄今,约有50人得到了这一疫苗。
并非所有志愿者都能被选中。据悉,最终将有168人成为试验对象,在蒂宾根外,分别在汉诺威、慕尼黑以及比利时的根特(Gent)的测试中心接种疫苗。
生物药业公司Curevac致力于开发俗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种信使分子,内含产生蛋白的制造指令。科研人员们在核糖核酸中植入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的制造指令。接种疫苗后,人体细胞产生这一蛋白,而人体会将其识别为异物,从而产生抗体和其它反制细胞。
继美因茨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之后,Curevac是获得新冠病毒疫苗临床研究许可证的第二家德国企业。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台湾冠病疫情估6月达高峰 单日打疫苗人数创7周来新高

台湾冠病疫情连续5周上升,预估6月达高峰,这促使当地出现打疫苗的氛围。(示意图)
(台北16日讯)台湾冠病疫情连续5周上升,预估6月达高峰,这促使当地出现打疫苗的氛围。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6日公布,本周12日起至15日的接种人数较上周同期增21%,15日当天的接种人数更是创下7周以来单日新高。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疾管署监测冠病疫情,研判第7波冠病奥密克戎病毒株来袭,门急诊就诊人次已连续5周上升,仅上周就比前一周的6012人次增加到9978人次,一口气增加66%。预估这一波疫情还在上升阶段, 可能到6月才会达到最高峰。
冠病疫情延烧带动疫苗打气,疾管署16日透过新闻稿指出,本周近4天(5月12日至15日)冠病疫苗接种人数共计9092人,较上周同期(5月5日至8日)接种7512人增加21%。
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接受媒体联访说明,台湾冠病疫情连5周上升,带动疫苗打气,光是15日就一口气接种2810人,创约7周来单日新高,显示民众接种意愿提升。
罗一钧表示,公费冠病疫苗库存仍有约318万剂,供应无虞,并恳请年龄满6个月以上民众踊跃接种,在疫情高峰前提升自我免疫防护,以接种疫苗降低冠病中重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