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人质外交”奏效? 孟晚舟事件传递出何种信息

(华盛顿26日讯)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完成了一项高风险的“换囚”活动。被控诈欺的华为孟晚舟以及两名遭到中国关押的加拿大人分别获释返国。有评论认为,两名加拿大公民获释,背后传递出的信息令人不安。

近三年来被软禁在温哥华住家中的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获释返回中国。孟晚舟周六在深圳机场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中国媒体转播了孟晚舟抵达机场后身着一袭红裙向镜头挥手的画面,近6000万人在电视前观看直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六称,“事实早已充分证明,这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对孟晚舟女士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她还指美国、加拿大所作所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华春莹还在推特上贴出了孟晚舟脚踝戴着及摘下电子脚镣的对比照写道: “欢迎回家! 1030天。正义获胜。” 

美联社指出,中国官方电视台对孟晚舟返国进行转播,凸显出北京意图将她的案件与中国民族主义及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崛起作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官媒将孟晚舟的回归渲染为国家和党对西方世界的胜利时,对于中国是以两名加拿大人作为交换的事实闭口不提。 

在加拿大法官24日签署孟晚舟的释放令并取消保释条件的不久后,加拿大商人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也在中国获释。两人在周六上午返抵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卡里加里机场的停机坪拥抱归国的斯帕弗与康明凯。 

康明凯和斯帕弗于2018年孟晚舟被捕后不久在中国被拘留,此后一直被隔离关押。今年8月,中国法院裁定斯帕弗犯有为境外刺探丶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他11年有期徒刑。外界认为两人被捕原因是中国对孟晚舟案的报复行动,借此向温哥华施压。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国家皆指责北京的“人质外交”,但中国始终否认这两起案件与孟晚舟案有关,并称针对华为和孟晚舟的控诉是出于政治动机,意在阻碍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 

明显消瘦的康明凯在机场与妻子和姐姐重逢。他表示:“回到加拿大真是太棒了,非常感谢为我们两人归国努力付出的所有人。”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称:“这两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在过去1000天里,他们表现出的力量、坚毅和风度令我们都受到鼓舞。” 

孟晚舟获释正值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试图缓和中美紧张局势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声明中表示,在加拿大公民斯帕弗和康明凯遭到中国任意拘留两年半后,美国与国际社会皆欢迎中国当局释放二人的决定。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对两人返回加拿大感到雀跃。他认为,中国显然非常渴望带回孟晚舟,以至于放弃了逮捕两名加拿大人所使用的借口。“他们(中国)必须承认,他们的名誉已受到严重损害。” 

赵朴对美联社称:“中国共产党内出现怨言,有人问‘习近平,我们要走向何方?我们制造太多的敌人。为何要与加拿大、澳洲这样的国家为敌?’”他认为,中国未来在使用“人质外交”前将会三思。 

“北京赢了” 

也有西方外交官和人权组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此次“人质外交”中取得了成功。虽然中国不断声称两名加拿大人被捕与孟晚舟案无关,但在西方外交人士以及人权团体眼中,过去48小时中发生的一切证明情况正好相反。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对德广联(ARD)表示,两名加拿大人在孟晚舟的软禁结束后也跟着获释,显示出“中国领导层随时准备用无辜之人作为筹码,在其他国家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 。 

台湾中时新闻网也引述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指出,孟晚舟获释经过外交斡旋、政治协商与法律攻防后,西方司法体系的程序正义、独立运作与公正裁决,信誉扫地程度相当严重,西方司法成为国际舞台强权政治政策工具,其实是相当得不偿失。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国际

指在伊朗业务误导银行 美国诉华为料后年开审

(纽约5日讯)美国司法部针对中国科技巨企华为公司在伊朗业务误导银行等指控的刑事案件,预计将于2026年开审。

纽约布鲁克林助理检察官亚所罗门4日告诉一名联邦法官,双方庭前和解的讨论陷入僵局。基于谨慎,检方要求安排审讯日期。

联邦法官唐纳利认为开审时间可以订在2026年1月。

这起诉讼源自2018年一份密封的起诉书。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基于司法互助的要求,逮捕在温哥华转机的时任华为副董事长兼总财务长孟晚舟,引发涉及中、美、加3国的司法、政治、外交事件。孟晚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软禁在家近3年,直到2021年9月25日乘中国政府包机返回中国。

作为2021年协议的一部分, 美国撤销对孟晚舟的指控,但是针对华为的更广泛诉讼仍在审理中。华为对美国的指控不认罪。

所罗门说,检方预计华为案件的审讯将持续4到6个月。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