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重现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
柏屏戏院迎新生命

看戏院今昔(上篇)

柏屏戏院建筑如今作为经营艺术的艺文中心。

(吉隆坡29日讯)一套电影上画最长播放期达两个月,排队看戏的人潮队伍甚至长达数百米,这是戏院于90年代走入历史之前,留给当代人的集体记忆。



记忆中,六、七十年代,人们排长龙抢买戏票的电影,包括西片《宾虚》、《十诫》、《蛇魔女》、“《我的朋友-象》等等。前两套因片长3小时多,甚至有半场歇息的趣事。

那年代,人们把握着钞票或钱币的拳头硬挤入一个小窗口,口中喊道要买几张,连售票的职员的脸也看不到,职员取走钱后把戏票反塞入掌中,那人就把手从窗洞口抽出来,欢天喜地地等入场,煞是有趣。

那年头,卖黄牛票的街头混混或流氓,也盛极一时。

在未有电影院的年代,雪隆地区曾红极一时的大华(Majestic)、星光(Star)、金华、国泰(Cathay)、光艺、奥迪安(Odeon)、歌梨城(Coliseum)与茨厂街柏屏(Rex)等“戏院”,是当代人熟系的名字,如今它们都成为年轻人陌生的名词。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后,集体记忆也会随之模糊。生活水平与科技未发达的60与70年代,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可说少之又少,家有一台已称得上是富裕。



看电影最佳消遣娱乐

在上述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年代,去戏院看电影,可说是民众最佳的消遣娱乐活动,而戏票也不会太昂贵,属于一般民众可负担的水平,当代人似乎都不曾踏入戏院,因此到戏院看戏也成了当代人的经典集体记忆。

物换星移,今时今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当道成瘾,到戏院看戏的盛况也只能叫经历该年代的民众缅怀。而这也衬托出常听说的“回忆最美好是因为已回不去,只能是回忆”的名句。

柏屏戏院的外貌被保留了下来。

柏屏戏院风靡一时
翻新成艺文中心

说到戏院,不能不提当时曾是吉隆坡最出名的茨厂街柏屏戏院。一名曾在柏屏戏院工作超过20年的人士透露,该戏院拥有1200多个座位,音响系统也很好。

柏屏戏院由慈善家张郁才与邵氏合作,因此才取名“柏屏戏院”。当时,最红的电影是《侏罗纪公园》,播放长达两个月。

戏院也播放许多香港著名邵氏电影,如《独臂刀》、《飞天侠》与《黄飞鸿》等。若一套电影较少观众,就会更换另一套,也会在不同的时段播放不同的戏。

戏院盛行的那些年,来看戏的观众会盛装打扮,情侣也会到戏院看戏兼拍拖。当时的戏院张贴许多用手绘画的电影海报。

一些小镇还有专人沿户派发当晚上映什么电影的传单,算是一种促销。那些传单如今可谓是古董。

最便宜戏票只需80仙

据悉,七八十年代当时最便宜的戏票只需80仙,也有1令吉60仙的戏票。后来,最便宜的戏票调涨至1令吉25仙,随后也一直涨价至约4令吉50仙。

该名人士说,印象中,戏票最高的价格去到约5令吉,之后就完全被商场里的电影院取代,再也没有戏院了。

朝代改变了,商场里出现拥有多间播放室的小型电影院,柏屏戏院要改装成为多间播放室小型戏院的成本很大,所以就没有改装。无法继续播放电影的柏屏戏院也曾充作停车场及酒店,惟都无法持续经营。

现在,柏屏戏院翻新成为三层楼,出租作为艺文中心,做艺术相关的生意。

如今,这些都只是对戏院的回忆;戏院已关闭10多年,也已看开了。

保留旧时柏屏戏院外貌的建筑,出租让小贩与业者做点心、咖啡厅与酒吧等生意。
陈亚才

陈亚才:民众盛装打扮
看戏是时麾潮流

谈及传统旧戏院或电影院,文史工作者陈亚才说,传统戏院只有一间放映室,每天会重复播放同一部影片2至3次。

“当时,看戏是相当时髦的事情,民众会盛装打扮去看戏;看戏的消费稍微高,却仍属于大众化的消费。

“平日的戏档分为下午3时与晚上7时,周末还有半夜场,有晚上9时30分,还有晚上11时或午夜12时,一直播放到半夜。”

他直言,如今并非电影式微,而是欣赏电影的方式已没落。

打从有了录影带后,一些民众在家通过电视播放影片。70至80年代,香港电视剧进军大马,民众转看电视。从70至90年代,电影院的冲击都相当显著。

“戏院可能白天、晚上及半夜各播放不同的影片,以求继续经营。有些电影院经营不下去就关闭,有些则开在商场,借商场人潮维持经营。民众看完电影还可逛街逛商场,又或逛完商场再看电影。”

柏屏戏院建筑内能吸引年轻一代打卡的设计。

保留戏院外观面貌
吃喝玩乐打卡好去处

依然保留旧时柏屏戏院外貌的建筑,除了出租作为艺文中心,经营艺术;也让小贩与业者进行买卖生意,包括点心、咖啡厅与酒吧等。

该处也设有一些打卡的设置,还有园艺、衣服与漫画等范围,也带给人一种回到90年代,盛行在漫画店租漫画或静坐阅读的感觉。

范围宽阔的柏屏戏院建筑,除了集吃喝玩乐,作为各年龄层人士消遣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三楼也不定期举办各展览,吸引更多人潮,包括年轻一辈。

年轻一代或许没有对于传统戏院的回忆,却也不表示不晓得戏院的存在。基于相关单位、社媒与媒体的报道资料与历史记载,年轻人都能依稀了解曾风靡一时的戏院,接着引发他们了解戏院的兴趣。

除了保持戏院的建筑外貌,里面也保留了戏院的面貌;现在走入该建筑,还有机会目睹戏院旧式的梯级与指示牌,沿途还挂有以前的电影海报。走进该建筑是别有一番天地与感觉,古式设计的戏院没有电梯,想要参观,就慢慢爬楼梯,沿途搜寻当代人回忆!

本月,该出三楼正展出学生的灯光制作展,为期一个月。如果体力充足不嫌累,攀上三楼后,其实还可以继续往上走。

戏院三楼不定期举办各展览,本月展出学生的灯光制作展。背景为以前的放映空间。
茨厂街小贩商业公会财政拿督陈国展

——茨厂街小贩商业公会财政●拿督陈国展

饼家茶楼常满座

以前深夜没有什么东西吃,凌晨1时多戏院半夜场电影散场时,饼家有卖烧包,常常满座。戏还没开始时,也有人来吃烧包,茶楼也是常常满座。

柏屏戏院播放过很多出名香港明星的戏,包括王羽、罗烈、乐蒂、林黛、姜大卫和狄龙等巨星的戏,这些都是茨厂街以前的回忆。

茨厂街凤凰饼家业者陈汝顺

——茨厂街凤凰饼家业者●陈汝顺

看戏被鼠咬脚是特色

对于柏屏戏院的最深刻回忆,是1993年上映《侏罗纪公园》科幻冒险电影时,商场里并未有电影院,看戏人潮从戏院排队排到现在的唐城小食中心。

小时候星期五与星期六上完课后,戏院会有半夜场,在凌晨12时多戏放映到一半时,小孩就会混进戏院,在没有人的座位坐下看戏,但当然不是看最热门的电影,因为座无虚席。10多岁时,也常与朋友一起去戏院看戏。

1997年《铁达尼号》上映时,商场里已有电影院,但还是会有人去戏院看戏;《铁达尼号》上映后也是戏院开始趋向没落的时期。回忆起柏屏戏院,这戏院很旧,穿拖鞋去看戏还会被老鼠咬,却也是柏屏戏院的特色。

插画学生黄伟贤(20岁)

——插画学生●黄伟贤(20岁)

暂没想了解戏院历史

近期这里有与艺术相关的展览,在网上搜寻资料时才获知这个地方;资料上有显示这里以前是戏院,也知道戏院已翻新。

目前没有想要了解有关这栋建筑物或戏院的历史,以后若想了解时,会去找相关资料。

室内设计学生杨慧君(20岁)

——室内设计学生●杨慧君(20岁)

参观支持艺术展览

本身是学艺术的学生,这个月这里有艺术展览,因好奇而过来参观,也来支持一下。

从网上的资料获知这里以前是戏院,搜寻艺术展览相关资料时,才知道有这个地方。

戏院保留了昔日的楼梯与指示牌。

报道:容钰婷 摄影:黄亮晖

反应

 

娱乐

戏院搞浪漫“飘雪”变“雪崩” 观众浑身泡泡超狼狈

(北京4日综合电)中国元旦档期爱情片《一闪一闪亮星星》为吸引民众进场,安排所谓“下雪场”,在电影院内配合剧情放出飘雪,不料因施放不当成为“雪崩”,许多观众浑身泡泡相当狼狈。

综合媒体报道,《一闪一闪亮星星》剧情高潮在雪夜之中,片商推出“下雪场”特别场次,在影厅中配合剧情放出飘雪,场次开卖后立刻秒杀,结果因技术问题,由飘雪变雪崩;原戏院准备一次性雪罐,但由于雪罐存在易燃易爆风险,许多地方被制止,有戏院改使用造雪机,亦有工作人员在现场人工喷雪。

由于人工造雪效果就像泡沫,但有部分电影院因飘雪效果操作不良,导致有观众全身被喷得都是雪,浑身泡泡,仿佛遇上雪崩,相当狼狈。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