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郑金财:善用文化街
逢周六办活动

赠送“陈旭年文化街10周年图片集”书籍仪式,左起为吕立明、舒庆祥、林新明、陈德福、何朝东、郑金财、黄楚沅、林恭明、许炳正、赖东发、叶诗梅及周欣洁。

(新山29日讯)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斯里郑金财呼吁各会馆、华团或表演组织,善用文化街每逢周六晚间举办活动的场地,举办活动或表演,一同推广文化。

郑金财的会长任期,即将于今年届满,他昨晚最后一次以新山中华公会会长身分出席新山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办的“岁末迎新之夜”致词时,以“创业难,守业更难”7个字,勉励接任者要坚持守护新山陈旭年文化街,让该街道继续发挥作用。



他希望,来届能够有其他族群的团体加入文化街的表演行列中,参与活动相互交流,甚至是了解陈旭年文化街的历史由来,借由各造的共同努力,守护华人文化。

此外,郑金财感谢新山市政局对文化街每逢周六表演活动的地台进行美化,方便表演者进行表演。

新山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席黄楚沅则表示,该文化街已有10年的历史,他希望接任者能够继续管理好文化街,并将它打造成一个新山的品牌。

推陈旭年文化街图集

另一方面,适逢陈旭年文化街成立10周年,管委会也推出“陈旭年文化街10周年图片集”,并将书本赠予新山五帮会馆、新山小商公会及柔南流动小商公会。



出席者包括新山中华公会署理会长何朝东、新山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署理主席林恭明、管委会秘书舒庆祥和管委吕立明、新山广肇会馆署理主席陈德福、柔州潮州八邑会馆文化组主任林新明、新山客家公会文教组主任赖东发、新山海南会馆代表周欣洁、新山小商公会总务许炳正及柔南流动小商公会代表叶诗梅。

反应

 

商余

吃遍新山美食, 找不回潮味/鲁肃伯

文|鲁肃伯

今时不同往日,新山的美食不再局限于潮州人的专美。

随着邻国新加坡求才若渴,制造许多就业机会,成千上万的中北马居民闻风而至落户边城,清早摸黑越堤,晚间披星戴月回巢,月复月,年复年,也造就了新山的繁荣。

新币换马币的高汇率诱惑力,势不可挡,后继有来者。

源源不断涌进边城的不同籍贯外客,顿使享有小汕头美誉的新山,山河变色,从居民以潮人占绝大多数,成为不同籍贯华人社区。人口的转变也影响在地居民的生活语言,习惯与饮食。

清淡鲜甜潮味

旧年代,熟食中心,街边摊贩,售卖的食物,都是潮人风味的饮食。

记忆里,翁固本巴刹仔里的木清肉骨茶,老郑饭店的潮州糜、经济饭、友亮潮州烙粿、潮州炒粿条、真材实料的蚝煎,还有在外开档的亚华潮州粿条汤,秋波鱼头等等等,数也数不尽,但全是由潮州人经营,具潮州风味。

曾几何时,清淡鲜甜的潮味,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随外来客稍然而来的各地美食。
今日,在新山街头巷尾,处处都看到标榜国内各地美食的招牌,砂拉越面、槟城叻沙,登嘉楼鱼,怡保芽菜鸡等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至于让我垂涎的潮州各类饮食,收一档少一档……既有之,也差强人意,少了古早味!

为何无法原汁原味

身为老潮州,我对潮州风味美食,念念难忘,听说哪里有美食,尤其潮州风味,我都会闻风而至,却始终无法尝到鲜甜的潮味,失望而归。同样是潮州师傅,同样的食材,承传的手艺,何以无法煮出原汁原味,问题出在哪?

有人说,业者为节省成本,过去用大骨熬制汤头,现改用鸡精粉,江鱼精制成品做汤底,鱼是饲料养殖,猪喂长肉剂,猪肉柴柴又乏味,又下了许多不知名添加,煮出来的食物怎能入口,好吃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