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马币贬值中国内需增
中药价格暴涨60%

1公斤夏枯草之前约13令吉,目前已涨到约20令吉。

(槟城27日讯)马币贬值及中国内需暴增,部分中药材价格暴涨高达60%。

据《南洋商报》探悉,目前市面上的部分中药药材除了因为早前马币下滑影响而价格上调外,中国目前的内需频频增长,再度使得药材价格暴涨。



二等党参须涨幅最大

记者走访乔治市一带了解中药药材的最新行情时,商家异口同声告知,马币贬值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差距多少加剧了货价攀升情况,加上中国内需一直增加,在供不应求之下,转卖给我国商家,以致价格高企不下,当中以二等党参须的涨幅最为惊人,最高达60%。

一些咖啡店内常见的凉茶饮料的药材,如菊花、夏枯草及毛根片,也一样涨价。

中药店业者都说,我国消费者被迫食用“贵药材”已很平常,有时甚至出现每次来货的价格都比之前贵;部分业者更表示,若涨幅不高,业者都会选择自己吸纳,不会将差价转嫁消费者。

半年前1公斤菊花约30令吉,目前已涨到约50令吉。

药材价格近2年涨不停



百和堂中西药行负责人指出,基本上每次来货价格都不一样。

她指出,因无法大量囤货,所以店内药材销售完毕后才会订货,基本上每次来货价格都不一样。

她透露,中药一直出现涨幅,原因不外乎马币贬值及中国内需庞大,所以出口的货物自然高涨,若遇到天灾,涨幅更加高。

她说,这2年来中药药材价格不断高涨,惟幅度不一,但消费者已经习以为常。

二等的党参之前半公斤的价格约100令吉,目前已涨至约160令吉。

洋参须反降价——槟城中医研究学院副院长兼讲师·赖斯宏

并不是所以药材都高涨,洋参须反降价。

洋参须的价格从之前的每公斤400令吉,目前已降回每公斤200令吉的水平。

我们人爱堂中西药行从不囤货,因为有些药材是不耐囤的,如菊花必须使用冷藏库存放,不然会发霉。

一些药材如果放久了可能会生虫或发霉,到时将会得不偿失。

中药药材并不是日常必需品,所以每当出现涨幅时,顾客或病人都会接受,一些涨幅比较高的煮汤所使用的药材,我们也会建议改换功效相同、但价格较为便宜的药材。

此外,多数药材产自中国,虽一些在中国很多省份都有出产,但我们因重视品质,都会选择“地道药材”,因为某些地方有某种药材是功效最好,价格自然会比较贵一些。

凉茶药材涨价影响大——海联贸易有限公司中医师·张海洋

这半年来涨幅最大的药材是党参,三等的党参半公斤之前的价格是80令吉,目前已涨到90令吉;五等的党参之前半公斤是40令吉,目前已涨到45令吉;至于二等的党参涨幅最高,从约100令吉半公斤涨至约160令吉。

至于其他的田七、红枣、枸杞子等这些常见的中药则涨幅轻微,我们一直以来秉持的经商手法是旧货旧价卖,所有的旧货将依照来货的价格售卖,相信顾客也能够谅解目前的市场行情。

有些常用的药材,我们都会以小包装方式售卖,如果不是批发购买,就不觉涨幅很大。

此外,目前咖啡店内常见的凉茶饮料的药材,如菊花、夏枯草及毛根片,都出现涨价的情况,半年前1公斤菊花约30令吉,目前已涨到约50令吉;半年前1公斤夏枯草约13令吉,目前已涨到约20令吉;之前1公斤毛根片约10令吉,目前已涨到约20令吉。

这些药材涨价,对大众影响比较大,因为这些是我们常喝的凉茶类药材。

反应

 

财经新闻

支付机制欠善·商企多用美元 马币交易路漫长

报道:王连贞

(吉隆坡8日讯)国家银行鼓励本地企业在贸易交易上尽量用马币结算,而区域贸易用本币交易被指可节省最高10%外汇成本,然而至今大部分进出口贸易仍以美元交易,为何本币交易热不起来?

为了强化令吉,国行希望进出口商在结算进出口付款时尽量使用马币,以减少对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依赖。国行最近也加大了与投资者、企业及出口商的接触力度,为令吉建立信心的正确举措。

然而这种种措施看似效果不彰显。马来西亚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总会长吴健雄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就坦言,要推动以本币交易,则需拥有完整的本币支付机制和结构生态系统,否则难以改变目前以美元为主的交易模式。

也有专家一语中的,即全球供应链中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例如电气与电子行业,在实施更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来管理其跨国资金流时,都倾向于使用美元;再者因汇率兑换亏损减低了利润,导致很多商家的交易都不愿以马币结算。

种种因素下,若要在交易上让马币结算普遍化,可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商家偏好“传统”钱庄

吴健雄指出,马中跨境电商多年来使用的支付方式都偏向“传统”钱庄,即通过类似货币兑换商的中间人,如中国买家把款额打入大马商家在中国的银行账号后,大马商家才会收到钱。

“通常银行的货币买卖汇率都较高(约10%),而‘传统’钱庄收费仅3%,因此大马商家较偏向这传统模式。”

他提及,便利性、机制结构和收费也是电商首要考量的问题。

他也抛出一些提问:“是否有人处理这本币交易的机制?设计的支付制度和结构是否能获大部分电商接受和使用?收费是否比‘传统’钱庄的3%还要便宜?如果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就更好。”

吴健雄指目前通用的只是“一触即通”支付,如果政府鼓励和录用更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处理此事,相信会更有吸引力。

吴健雄:分3种经销模式

跨境电商支付方式不一

吴健雄说,跨境电商使用的3种经销模式,分别有社交平台、商场平台及个人品牌商店平台。

“在社交平台如小红书、Tiktok等的个人账号营销,完成销售后就收钱,最便利的收款系统是Paypal,如果是使用支付宝则有难度,因担心收不到钱。这说明为何很多商家对Paypal收费贵有怨言,但仍旧使用它。”

他说,大马许多支付系统中,最好用的是一触即通,市面上也有推出跨境支付系统,但不通用,而且有关系统必须通过一个门户,钱才能到位。

没推广多元货币机制

“Shopee、Lazada、淘宝等支付一般都以美元为基础,我国政府也没鼓励或给予奖掖,推动他们转换为多元货币机制。”

他说,一些平台也会基于利益关系,考量是否要转换为多元货币机制,因若采纳太多汇率也可能影响他们的银行服务。

“至于在个人品牌(Brand.com)商店平台,最方便也较容易设置的付款机制仍是信用卡、万事达卡和Paypal,即以美元为主支付机制。”

须建完善支付设施

吴健雄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耗费更大的努力来建设支付设施,让更多人使用。

他举例,若大马商家在中国做买卖,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设置支付宝来打开贸易门槛,还要连接到电商设施应用程式,才能把钱倒入自己的口袋。

“之前有听闻当局要使用Tina、人民币结账等,但仍看不到有实际的行动。”

他说,如果是大企业,每年交易额庞大,则可向银行要求开一个多元货币户头,而这户头最起码的条件是银行内至少有3万令吉存款,银行才会考虑要否批准。

“这笔数目对于小商家来说有点难处,而且银行也不一定会批给小商。”

孔令龙:采美元结算

企业多缺乏议价能力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孔令龙指出,大马很多企业都缺乏议价能力,因此在进口方面,都随供应商的要求,以美元结算。

“在商言商,出口商重视毛利,不希望被马币贬值影响,因此货物出口时肯定也以美元结算。”

换汇亏损减低利润

他说,很多公司原本是有盈利的,但却因汇率兑换亏损减低了利润,这说明了很多商家的交易不愿意使用马币结算。

“国家银行鼓励大企业在贸易交易上尽量用马币结算,我认为提倡马币交易是政府的一项呼吁,并非政策。”

孔令龙提到,商企购入货物肯定是以美元结算,如果在销售时以马币结算则会不相称,在马币陆续贬值的情况下,其毛利也会减低。

“这几年马币一直贬值,造成贸易商购入的货物贵了,因此销售肯定会以美元来对冲。如果他在销售方面以马币结算的话,就很难搞了……

人民币交易可双赢

针对大马和中国在贸易上以人民币结算一事,孔令龙认为两国达成以人民币交易,也是外汇对冲技术,可营造双赢局面。

“两国商企在经商上,没有通过第三国家的货币结算,大大减少外汇亏损的风险。”

他说,大马是东南亚继新加坡之后,第二个国家推动以人民币作为商贸交易的国家:“如果双方交易以美元结算,各自都需再兑换回马币或人民币,间中可能面对汇率兑换的亏损。”

白文春:须重新配置流程

马币交易难热起

资深经济学家白文春指出,使用本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好处,是可以节省银行收取的货币兑换费等交易成本,并可避免在贸易结算时,因令吉贬值而需支付更多费用。

至于大马对外贸易在使用本币交易上有诸多好处,但为何至今仍“热不起来”?白文春认为,那是因为全球供应链中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在实施更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来管理其跨国资金流时,也倾向于使用美元。

“至于我国的商品进出口商,由于大多数商品都以美元报价和开发票,因此他们也仍以美元进行交易。”

此外,白文春指根据国行,大多数商家和企业表明他们难以说服客户以本币结算,尤其这需要公司重新配置流程和系统。

“我认为,如果泰国进出口商接受令吉作为其贸易结算货币,那么将令吉收益投资于泰国可能并不容易。有关泰国进出口商可能必须在大马投资,在我看来,这对有关商家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他指出,以美元结算将使这些商企能进行自然对冲,而不必承担额外成本来对冲其外币头寸。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