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拥诗人灵魂建筑师
陈家毅 文学设计两不误

“建筑,是一门很有趣的行业。它包含很多的东西,是一个你越做越老,就累积和懂得越多,让你不停地去挖掘和学习,就跟文学一样。” —— 陈家毅,建筑师。

说起“陈家毅”,人们都称他,拥有诗人灵魂的建筑师。

正因早期的他,最先接触的是文学界,擅长文字的他,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写文章,给我国的文学刊物《学生周报》和《蕉风》撰写影评和散文等;甚至在22岁,便获得出版散文集的机会。今天,即使他的身分,已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文字。



除了做设计,陈家毅也喜欢去看城市。所以他撰写的书《思慕的城》很特别,既不是建筑教科书,也不是游记,是他记忆中的城市,将属于视觉的建筑化成诗意的文字。

热爱文字的陈家毅,为何却选择做建筑?

早前,来自新加坡的他,碰巧到马来西亚宣传其新书《思慕的城》,便抓紧机会邀他深谈。

他一开口便道:“其实我选择的,原本是电影系。”

“除了文学,我也很爱电影,但那年代,新加坡还没有电影系;而且啊,我父亲也不同意,深怕搞电影不赚钱,哈哈哈!所以就选择了,最接近电影的科系,那就是建筑系。”

于是,他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建筑系,再继续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深造。学成之后,他曾在一家知名的建筑公司任职,大约6年,还在伦敦大学任教过3年;1990年,他才在伦敦设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目前在新加坡和伊斯坦布尔都有分所。



这些年来,他在建筑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做过的重要建筑项目,包括新加坡管理大学、长城脚下的公社、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日本岐阜县现代住宅和杭州的亚洲生活态度等;曾荣获的奖项,包括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优秀设计新人奖、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日本中川设计年奖和新加坡总统设计奖等。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北京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的建筑师设计和建造,每一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陈家毅的作品,就叫《双兄弟》。

运用空间展现电影与建筑设计相像

其实在大学时期,深入去研读之后,陈家毅就发现,自己一直热爱的文学和电影,跟“建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特别是电影,它的叙事空间,跟建筑很像。

譬如对空间镜头的利用,去展现电影的审美,增强电影的表现力,跟建筑设计在处理“空间与空间”或“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如何从一个空间,层层渐进到另一个空间,或如何利用光影,去打造出精彩的景深效果,均是电影拍摄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所以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他就常以电影镜头去模拟,他说:“我的镜头里,我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去构想出一个人物设定,甚至是一个故事情节,或是他会做的各种事情,拍摄的时候,我如何经过一系列的空间,用开闭、高低或明暗等元素,去塑造出整个空间感。”

没进军电影圈不遗憾

从另一个角度看,建筑就是一个“硬体”,承载生活的片段,你可以把它串联成一个故事,然后拍成电影或编写成小说;总的来说,陈家毅的设计构图啊,像一个电影脚本,也像是一本小说。尤其有时候,他的设计概念,也源自于文字,并非一定是源自影像画面。

因此,当初没有进军电影圈,他也不觉遗憾,反而还要感谢父亲呢!他说:“做电影的话,能不能成功,我不晓得。可是,至少现在的我,依然深爱电影,没有厌恶它,还学到另一门专业知识(建筑)。

“另外也要感谢贵国——马来西亚,早期给我提供一个文学的园地,否则我不会瞭解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在保存古建筑的领域,陈家毅的贡献也不少。像这一家“苏丹精品酒店(The Sultan)”,就曾荣获新加坡古建筑修复的A级奖。

材料无分贵或便宜

好设计要融入周围环境

问陈家毅,他如何评价“好”的建筑设计。

他说,其实很难定义“好”,但有几个基础,是一定要做到的。

(第一)要能配合、融入或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所以说,建筑师对环境的瞭解很重要,包括整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现状,甚至是他们造房子的传统等;毕竟有一些传统,是古人的智慧,有它存在的必要。

先搞懂对方需求

(第二)不是贵就是好。在陈家毅的眼中,无分贵或便宜的材料,即便是不起眼的树根,只要你能用得好,那它就是一个好的建筑材料。

(第三)虽然说“创意”很重要,但也不是一味地,把好的东西都加进去;而是要先搞懂对方的需求,再去做出完善的规划,把人和空间的关系处理好,所以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和磨合很重要。

当然,前文提到的“景深”,以及自然光的运用,还有如写文章般的起承转合(即透过规划,采用不同的构建,去做视觉的缓冲,及循序渐进地切入重点),也是构成一个好的建筑设计的要点,他甚至举例名导演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这方面的拍摄手法就掌握得非常好。

而且我们常认为,建筑设计,就只是建筑本身,其实不然,陈家毅就反驳道:“在一个建筑物里,我们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不只是内部空间,因为我们的视觉会往外延伸,所以外部的景观,其实也包含在内,一个实和一个虚的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感觉。”

看重“原创性”

还有一点,是陈家毅很看重的,那就是——“原创性”,即你给客户的设计,是否有达到创新或取得突破?抑或是说,你只是在延续别人做的东西?他说:“很多时候,我觉得华人的建筑设计,就是缺乏这重要的元素,不是说不美,他们也可以做得很华丽,只是很雷同。

“就好比时装杂志,大家都跟着主流在走,你有的我也要有;所以,当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做跟大家不同的东西时,那我就会赞他做得好。但追根究底,还是要看你如何定位自己,你可以选择很商业性,也可以选择很创意地去做,就看你要给自己争取的是什么。”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由陈家毅设计的新加坡馆,以“城市交响曲”为题。广场有音乐喷泉,外墙是象征“跳跃五线谱”的设计元素,包括声音和视觉都在呈现不同层次节奏的互动。

了解背后故事改善现状

住宅设计完成主人心愿

老实说,陈家毅值得聊的建筑设计,非常多。 问他最想给读者介绍哪一个?

原以为,他会说深受国际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说他对保存新加坡古建筑的贡献,包括马来皇族古迹保留区、苏丹精品酒店和新加坡植物园等;说他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建筑项目,包括南通文化艺术中心、滁州企总和陶瓷艺术馆、及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规划等。

但他没有,他首先提的,是一个住宅设计。

住宅的主人,是一名医生,丈夫在几年前癌症去世,然后有两位常年在国外、不常回国或回家的孩子;她的心愿,就是希望两位孩子能够经常回家。在瞭解过来龙去脉,观察过环境之后,陈家毅发现她的储藏室里,有很多的唐三彩和珍贵的艺术品等,可她都没把它们给摆出来。

陈家毅说:“后来发现,那是她和老公一起周游列国买的,她没有明说,但我们估计她是不想要触景伤情,她原本还想把整间房子拆了,毕竟是两人一起生活很久的空间嘛,肯定是会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在我的设计中,我给她的唐三彩和艺术品,做了一个很特别的展示台。

“幸好,完成之后,她非常的喜欢,而更重要的是,她两位孩子回来的频率也增高了。这不是一个很华丽的建筑项目,但它包含了很多能触动我的元素,像她的故事,我们之间的互动,帮她完成的心愿,改善了现状,这让我深感欣慰,所以我特别喜欢。”

陈家毅的书店设计,可是还得过奖的呢!譬如日本札幌的纪伊国屋书店,就曾荣获“日本中川设计奖”,而叶一堂书店,也曾获“新加坡总统设计奖”。

沿用日本传统元素

突出纪伊国屋书店

而他选择的另一个建筑项目,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个中的原因了,也是我们较熟悉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纪伊国屋书店”(Kinokuniya)。

陈家毅,不仅热爱写文章,也喜欢看书,更喜欢设计书店。

其实纪伊国屋书店,不是他做的第一个书店项目,他早期就做过“叶一堂”(Page One),一家专攻设计类别的书籍的连锁书店。

他回忆道:“大概是1995年,我开始给纪伊国屋书店做设计,并持续到现在。你仔细看或感受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细节,我们是精心设计过的。譬如很多人较不重视或常忽略的书架侧边,其实就是日本浴衣,所幻化成的,你可能会问,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它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元素,因为是源自日本的连锁书店,所以设计就沿用不少日本的传统元素,再用一种现代或抽象化的手法去诠释,以便能更突出纪伊国屋书店的日本感。或许,你不会明显看出,它就是浴衣的领,但你就是能感受到,那股属于日本的气息。

符合当地面貌文化

“所以这就又印证了,建筑设计就跟你写诗一样,很多东西要抽象化,要点到为止,但别去点破。虽然每一家纪伊国屋书店的分店,他的基础概念,都是统一的,但不同的城市,我们也得吸收当地的环境和文化,然后在一些细节之处,融入不同的设计元素。

“对我来说,纪伊国屋书店的设计,就像我在不同的城市,精心打造的书房一样,而且是符合当地面貌或风土文化的书房。我觉得,很多时候,人们会想在一家书店久留,关键因素不一定是书,而是那家店内的装潢设计,究竟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而很多老式的书店,设计较死板,给人的感觉是闭塞。不仅跟外界没有联系,也缺少了呼吸的空间。”他回问:“这样的书店空间,你会想要久留吗?”

坐落在安徽滁州,既是企业的办公楼,也是收藏陶瓷艺术的博物馆,是建筑、景观和陶艺,与“大自然”糅合,形成一个独特的观艺、学习和工作环境。

反应

 

意见

延迟交屋,建筑师无须负责/林国强

本上诉案中,50名上诉人(买家)已签订各自的买卖协议,向某特殊工业建筑项目的发展商,购买工业建筑单位。

答辩人是该项目发展商指定的项目建筑师。买卖协议的一项条款是,买家将在建筑计划批准日算起的24个月内,获得所购买单位的空置所有权。

最初的设计规划于1994年12月20日获得当地地方政府批准,但由于邻近的其中一名地主拒绝对其产业进行一些坡度切割,因此该设计规划不得不修改。

完整内容点击>>这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