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面书机器人自创外星语

面子书创办人扎克伯格(合成照片)对人工智能前景乐观。

(华盛顿2日讯)社交网络龙头面子书积极研究人工智能(AI),开发聊天机器人并教导它们谈判。惟近日一份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于实验中发现机器人竟自行发展“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沟通,团队事后煞停有关研究。

有人猜测是面子书担心演变成电影《智能叛变》般的可怕剧情,带来灾难后果。但有报道则澄清,事件是技术出错,导致机器人使用了文句不通的英文,现时技术与真正的人工智能仍有距离。



美国传媒报道,面子书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IR)让两个分别名叫爱丽丝(Alice)及鲍伯(Bob)的聊天机器人,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对话”,互相对话以发展谈判技巧。

在实验中,两部机器人会通过谈判来瓜分一堆物品,每种物品对双方而言均有不同价值,机器人会尝试将利益最大化,并学会减少无谓及含糊的说话,提高效率。

研究人员称,人工智能虽然比人类易捉摸,但它们在过程中竟学会了耍手段,懂得假装自己很想要某样物品,然后再假装自己已作很大牺牲,骗取对方妥协。

面子书聊天机器人爱丽丝跟鲍伯,用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互相沟通,被紧急叫停。

偏离研究目的

但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人工智能在谈判过程中为了更方便地沟通,自行发展出一套不符文法的语言,能互相理解,但人类却难以明白,对话看上去甚为“诡秘”。团队最终暂停有关研究。



报告于6月出炉,但一直到上周始获广泛报道,为各界关注,引起激烈回响及讨论。

有评论认为人工智能能暗中沟通而人类不明白,极为危险,令人恐惧。有人亦猜测面子书是否担心人工智能会失控,如《智能叛变》或《未来战士》的情节般作反。

不过,有报道澄清,两部机器人“语无伦次”,是因为程式编写员并无鼓励它们以“人类能理解”的语言沟通。而面子书亦非因恐惧人工智能叛变而暂停研究。

FAIR解释,研究聊天机器人的目的是能与人类沟通,但爱丽丝及鲍伯发展出只有它们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偏离研究目的,因此才叫停。有科技专家亦指出,聊天机器人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模式,与真正能思考的人工智能仍有距离。

电影《智能叛变》的剧情围绕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

“抢食”人工智能 巨企掀并购狂潮

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资本的宠儿、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焦点。事实上,为了抢占人工智能领跑地位,谷歌、苹果、面子书、亚马逊和英特尔等海外巨头早已展开一系列的“收购大战”,快速聚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市场调查公司CB Insights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6年,近140家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陆续被知名科技企业收购。仅今年第一季度,海外就有34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为去年同期的两倍。海外巨头对人工智能投入不断增加,但其发展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谷歌在人工智能上的动作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据统计,从2006年第一笔收购算起,谷歌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行动达到18起。这个数量超过微软和面子书收购数量的总和。

身为科技第一阵营的苹果公司,近年来也加大收购力度,迄今已有8笔收购交易,在所有巨头中排名第二,仅去年苹果就先后收购Emotient、Turi和Tuplejump三家人工智能公司。

这样的收购可能愈加频繁,谷歌、IBM、百度、英特尔、苹果等科技巨头正在“疯狂”上演攻城夺地大战。CB Insights的研究报告显示,仅在2016年,就有40多家相关创企被收购。

在中国,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也通过并购获取人工智能专有知识,人工智能相关公司的并购新闻也越来越多。

韩国的三星电子也通过收购一家致力于打造开放式人工智能语音助理平台的初创公司Viv Labs,杀入人工智能市场,这家公司的创始成员曾是苹果Siri的幕后功臣。

为何市场如此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咨询公司埃森哲研究报告显示,对科技行业来说,越多地去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其行业经济增长潜力也就越大。

科技企业想要巩固自己在本领域的优势或者弥补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不足,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并购。

李开复:人形机器人将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机器人将入千家万户李开复:无稽之谈

面子书人工智能(AI)机器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并进行神奇的对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惊悚得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未来战士》一类的电影中,AI机器人真的发展出超级智能了吗?

台湾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此前曾说:“人工智能只是工具,离超级智能还很远。基于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开发、投资相关工作37年的经验,‘超级智能’、‘灭绝人类’这类耸人听闻的说法,根本没有切实的工程基础。”

但人们关于“人工智能超级智能”的担忧却让人担心。李开复说:“过度担忧可能导致大众忽视人工智能正在带来的巨大机遇,也会让更多更紧迫的AI问题没有得到关注,这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开复近来在美国知名新媒体Quartz撰文指出,“类人”机器人只是科幻,人形机器人将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一直倡导要开发一些实用性机器人,鼓励人们进入服务行业。但我不支持制造‘类人’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开发难度大,而且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

他指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大规模地取代那些依靠人力的、重复性的、分析性的岗位。

“因此,我们要肩负起创造更多社会服务性岗位的职责,而不是空想或谋划一个充斥着‘不适用于人类’职位的社会。”

反应

 

国际财经

AI风潮转向 科技巨头青睐小模型

(纽约20日讯)科技公司瞄准“小模型“以实现“大收益”。

在耗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大模型之后,科技巨头们正将目光转向小模型,希望以此开辟赢利的新路径。

大模型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推动生成式AI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但由于运行成本高昂、数据隐私顾虑等掣肘,阻碍了这一技术在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今,苹果、微软、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参数较少但性能较强的小模型,意图打开AI盈利增长点。

通常而言,参数越大,模型性能就越强大。但大参数模型往往需要海量数据和算力的支持,其运行成本和能耗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

而小模型以其相对便宜、节能、可定制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微软公司Azure AI平台企业副总裁埃里克·博伊德表示,小模型为客户开启了更多此前因投资回报不足而无法实现的应用。

谷歌本周发布的“Gemini Nano”小型模型已内置至新款Pixel手机,Meta新推出的8亿参数Llama 3号称可媲美OpenAI的GPT-4模型,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同时,小模型亮点还在于可确保数据隐私,这些模型能在设备本地完成运算,无需将敏感信息上传云端,对注重数据保密的企业客户具有吸引力。

此外,小型模型的能耗相对较低,可推动人工智能从云端向终端设备延伸。

苹果上月发布了OpenELM小模型,暗示有意将AI功能植入畅销的iPhone系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