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诺贝尔医学奖公布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夺奖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7月摄于横浜市的东京工艺学院校园。(美联社)

(斯德哥尔摩3日讯)本年度的诺贝尔奖首个奖项,星期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率先公布,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发现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夺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殊荣,成为第2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诺贝尔委员会赞扬,大隅良典发现细胞的自噬机制,为人类了解细胞再生等生理进程,包括如何适应饥饿,及身体对感染的反应开辟新方向。他的发现,对预防和治疗由细胞自噬引发的癌症及神经类疾病,亦别具意义。



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大隅良典接到得奖通知时感到很惊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大隅良典得奖后说,自己作为一个长时间研究生物学的人,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感到无上光荣。他勉励年轻人,在科学上取得成功并非一切,愿意不断挑战才是最重要。大隅的数名中学同学,在县立福冈高中等待结果,获悉大隅获奖后,纷纷拍手。

大隅专长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

大隅良典是研究细胞自噬研究的先驱,此前曾获京都奖、盖尔德纳国际奖。他目前担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机构特聘教授。



2013年,大隅良典就曾和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水岛升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有力候选人,两人证明了生物蛋白质在体内被分解、再利用的“自噬性”机能。

大隅良典现年71岁,1945年在福冈出生,1990年代通过实验解构“细胞自噬机制”。此机制让细胞自身分解,是细胞生长、发育等常规步骤,它帮助细胞产物在合成、降解以及之后的循环中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大隅良典的发现有助科学家了解人体在适应饥饿或对感染反应等机制。而自噬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疾病,自噬过程更影响癌症和神经系统等疾病,对医学界影响深远。

反应

 

国际

“上帝粒子”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希格斯辞世

(伦敦10日讯)有“上帝粒子”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希格斯(Peter Higgs),在8日逝世,享耆寿94岁。

综合外媒报道,爱丁堡大学发表声明,宣布该校名誉教授希格斯(Peter Higgs)历经一场短暂疾病后,于4月8日星期一在家中安然离世。

希格斯1960年开始在该大学任职,直到1996年退休,爱丁堡大学盛赞“希格斯是真正有天赋的科学家,他的的远见和想像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他的成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

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理论,指宇宙大爆炸后存在一种粒子,令物质得到质量,填补了“标准模型”的黑洞,而找出这个赋予物质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成为当代物理学最大谜题之一。

直到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于2013年3月14日正式宣布发现此粒子,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希格斯也在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希格斯玻色子”为何被称为“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奬得主莱德曼一本科普书的书名,莱德曼开玩笑表示,他更想将其称“该死的粒子”,来表达物理学界为了找寻其踪影的努力,续激励未来更多世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