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欧洲议会选举成本

grafic 190522._noresize



反应

 

灼见

欧洲议会未真的向右转/霍咏强

欧洲议会真的向右转了吗?没有。欧洲议会右倾这种印象,源自德法两国执政党的惨败。

欧洲议会选举于6日至9日举行,结果极右翼政党赢得的议席增幅相当显著。在法国的81个席位中,由勒庞 (Marine Le Pen) 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约31.5%的选票,在各政党中位居第一;总统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复兴党遭遇惨败,得票率仅为15%。在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所在的社会民主党落后于反移民的德国选择党(AFD)。选前AFD虽然曝出一系列丑闻,仍获得第二多的得票,绿党成为最大输家。

在极右势力高涨下,马克龙孤注一掷,宣布解散国会,试图令选民在强势崛起的极右翼政党,与传统势力作出选择,并表示“相信法国人民有能力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做出正确的选择”。

听其言还得观其行

国民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将在6月30日举行,第二轮投票将在7月7日举行。然而,虽说法国国民联盟是极右翼政党,但是“听其言、还得观其行”,正如意大利梅洛尼的意大利兄弟党,虽然被称作民粹右翼政党,但从上台至今的实质行动,其保守排外的程度恐怕还及不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领导的中间偏右人民党。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时,一直希望能接下前德国总理麦克尔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所以提出了“欧洲主权”这个概念,以及只差没有成为口号的“让法国再度强大”。他其中一个最为人熟知的说法,就是“欧洲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将生产外包给中国、把安全事务授予美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将自身问题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显然无法改变命运,7年后,历史潮流没有赶上他的预言。

欧洲经历了地缘政治的震荡,付出高昂的代价来离开俄罗斯,但却彻底陷落在美国手上,关于欧洲共同防务的讨论,更成为空中楼阁?

这次马克龙在欧盟选举失利,试图提早大选来重振权威、这是否还是选举民主国家政府唤醒选民的有效选项?恐怕不会。在激烈的党争下,选民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投票也偏向更极端,而且这种倾向,也是左右摇摆的恶果。

能源与难民问题引争议

过去10年,左翼政治倡导的难民与环保等课题,因为行政措施不善,引起选民的反感,绿党的票大量流向极右翼,便是一个警示。其中,能源与难民问题引发争议。

以德国来说,近年的联合三色政府积极推动左翼政策,鼓舞了环保人士以激进手段推动政策,影响社会安宁、交通秩序,加上脱俄损害能源供应,普罗市民最受影响,对不少欧洲人来说,满足环保诉求、绿色转型的代价高昂,损害能源供应、农业和生活层面,加上大举接受难民所带来的宗教、文化与社会冲击,导致社会冲突和治安恶化。

这都是因为选举口号化、政策口号化,缺乏恰当的行政措施引导所致,向极右摇摆是物极必反的结果。

但从更具体的议席分配上,欧洲议会并没有向右转、也不会因此而受牵制,极右阵营增添的席位,仅占720个议席中的30席左右,总数也只是约150席。

表面上,欧洲议会未来5年仍然由中间派主导,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领导的中右翼欧洲人民党(EPP)在选举中赢得189个席位、维持最大党团地位。

社会党和民主党的进步联盟位居第二,赢得135个议席,自由中间派的复兴欧洲党,被削弱下仍取得83个席位,中间派联盟加起来获得407个议席、超过半数,足以牢牢掌控虽没实权,却有大量舆论空间的欧洲议会,正如谁能当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就寄托在议会的多数支持票。

3个中间派皆亲美

这次选举结果、美国应该最为满意,3个中间派都属于亲美团体,对美国言听计从的程度、远高于德国同胞的冯德莱恩,连任主席的机会也高唱入云。

德法执政党遭遇挫败,也摧毁了他们想从美国手上取回防务控制权的机会。

欧洲的纷乱动荡,原来就是极端党争,情绪化选举所导致,但是在法国广播电台的评论上,出现的标题却是“欧洲议会改选洗牌,习近平普丁的敌友仍在”。出了问题归咎他人的习惯,只会继续让欧洲置身于裹足不前的泥沼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