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全球最大“超级天眼”睁开
射电望远镜探索宇宙

从2011年开始建设,历经5年多时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星期日在中国贵州平塘落成启用。(新华社)

(北京25日讯)有“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在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迈开人类探索宇宙新一步。

这座望远镜的反射面口径达500米,大小相当于30个足球场,由4450块、186种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反射板构成,中央位置是被称为望远镜“眼珠”的馈源舱,接收从宇宙而来的讯号。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说,这座望远镜通过接收电磁波的方式,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捕捉到1351光年外信号

借助这座望远镜寻找“外星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5至10倍。它的强大灵敏度前所未有,能够接收宇宙极其微弱的讯号。理论上,这座望远镜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接近于宇宙边缘。

科研人员上周在试验性观测,成功接收到来自1351光年外脉冲星发出的射电波信号。这组射电波的取得证实观测信号链路已经连通。

作为望远镜“大脑”的综合控制楼已经建成,整幢综合楼的装修一律采用木质结构,防止金属对FAST造成干扰。



要进入总控制室,需要经过两度能够阻挡外来电磁波的大门,以免干扰讯号,妨碍总控制室的工作。

安置补助逾9千周边居民

贵州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式运作后,会和美国、澳洲等地其他射电望远镜合作,组成庞大的观测网络,对探索宇宙脉冲星讯号,甚至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都有很大的帮助。

它虽然位处偏远山区,但周边5公里核心区域,原本居住超过2000户共9000多名居民。省政府早前向他们提供补助,安置到其他地方。

这座望远镜由选址开始到竣工,历时22年,它是从2011年起建设,历经5年多时间。

五大研究方向

贵州望远镜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投入使用后,可观测的天体数目将大幅度增加,可为科学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观测统计样本,更可靠地检验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的理论和模型;它将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

它的研究涵盖广泛的天文学内容,从宇宙初始混浊、暗物质暗能量与大尺度结构,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恒星类天体,到太阳系行星与邻近空间事件等的观测研究,它都具有非此莫属的竞争力。

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2.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3.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4.探测星际分子

5.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

除了以上五大方向,它将还有许多潜在的科学产出。全球科学家寻求合作

“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学旅游文化产业园”将与贵州望远镜项目同步投入使用。(新华社)
贵州望远镜游客服务中心

全球科学家寻求合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本月22日发表文章:《中国巨型望远镜开始寻找外星生命》,让今天正式启用的中国“天眼”贵州望远镜受到全球瞩目,“让科学家们激动万分”。

30个足球场之大

贵州望远镜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而且这座望远镜视野更加开阔,其视野范围近乎是305米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2倍。因此FAST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贵州望远镜工程副经理彭勃说,它已吸引了众多国外科学家,他们纷纷表达了合作意愿。“以前,很多中国科学家去海外研究。现在有了贵州望远镜,老外们都想来中国。”

除了帮助科学家们探测出更多的脉冲星和引力波,它也可以探测到其他望远镜无法发现的外星行星。它为中国太空研究奠定基础,为研究加足马力。但它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它不能绘出彗星或小行星的轨道。贵州望远镜或许可以帮助解释宇宙的起源与结构,但它无法预警或能毁灭人类文明的近地小行星。

中国天文学家或将优先使用贵州望远镜两至三年,之后全球的天文学家均可使用。

天文体验馆内的太阳系模型

贵州偏僻小镇变身天文旅游区

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只中国“天眼”,也聚焦在这个偏僻的黔南小镇——克度天文小镇。

近日,克度镇里的“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学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产业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与FAST相距约5公里,预计总投资约120亿元人民币(约74.16亿令吉)。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党委书记田仁非说,这个曾经普通的小镇将被打造成天文科学旅游目的地。

参观“天眼”要预约

他说,除了建设国际天文科学旅游文化园,打造未来的声、光、影体验式天文星际科幻主题公园外,这里还建设了FAST观景平台,让参观者可以零距离感受世界超级科学工程“天眼”的气势。这里的星辰天文大酒店,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光学望远镜。

田仁非说,观景台正式对外开放后,为避免对FAST的观测造成影响,将限制游客的人数。估计在国庆节,可以对外开放,但是为了应对游客太多,需要采取预约。

反应

 

国际

土星卫星表面下隐藏海洋 有机会探索生命起源

(休斯顿9日讯)土星的卫星“土卫一”与电影“星际大战”(Star Wars)的死星(Death Star)相似而闻名。

研究人员说它还有引人入胜的差别:在冰冻和布满撞击坑的表面下方隐藏著海洋。

外媒报道,天文学家今天表示,美国太空总署(NASA)太空探测船卡西尼号(Cassini)取得的土卫一(Mimas)自转与轨道资料,证实在土卫一20公里至30公里厚的冰壳表面之下存在液态水组成的海洋。

天文学家说,这片海洋很可能于距今500万年到1500万年间形成。从宇宙的观点来看,它是在不到2500万年前的“近期”形成。

考量地球上最早的活有机体数十亿年前在我们星球的原始海洋中出现,这些发现使得土卫一成为探索生命形成条件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地点。

巴黎天文台(Paris Observatory)天文学家莱尼(Valery Lainey)表示:“乍看之下,这是太阳系中最不可能发现液态水的地方。它看起来古老且沉寂,有大量撞击坑。目前没有显露出海洋存在的痕迹。”

莱尼是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这篇研究的第一作者。

莱尼说,这使得太阳系中有5颗卫星具备表层下方存在海洋的有力证据,土卫一是其中最小的一颗,其他还包括土星卫星土卫二(恩赛勒达斯,Enceladus)、土卫六(泰坦,Titan)、木星卫星木卫二(欧罗巴,Europa)和木卫三(甘尼米德,Ganymede)。

还有一些其他卫星,包括木星卫星木卫四(卡利斯托,Callisto),被怀疑同样在表层下存在海洋。

卡西尼号于2017年结束对土星及其卫星长达13年研究后撞入这个拥有巨大环状系统行星的大气层中。

卡西尼号观测土卫一冰冻表层时,并未发现任何表明底下有海洋的变形。但研究人员确认,只有当存在著内部海洋而非固态,才能解释其轨道变化。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