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印巴冲突】专家解读停火3因素 印度打不起 巴基斯坦不想打

(北京11日讯)中国专家分析印巴停火的考量,指出“印度打不起,巴基斯坦是不想打”。

据中国媒体“直新闻”,从“纸面”军事实力来看,印度对巴基斯坦明显占优,但在实战中却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仕胜认为,在近期“空战”中,巴基斯坦的表现可圈可点,其防空体系对印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降维式的打击。

战场态势的直观呈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印方作出停火的决策。

胡仕胜进一步指,印巴迅速停火有3方面主因:

首先,印巴爆发大规模战争,对两国是巨大消耗。印度想抓住中美关税大战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大规模战争将影响印度总理莫迪吸引外资的计划,而对于综合国力明显弱于印方的巴基斯坦而言,其行动实际上属于被动防御。

对双方来说,肯定要尽快停止高强度对抗。

其次,印度没想到巴方在“空战”上回击如此猛烈,关键是让印度所承受的损失和代价超出预期,这某种程度上抑制印度动不动施行单边主义的冒进。

最后,是包括美国与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更加积极性、建设性地加入,呼吁局势不要升级。

胡仕胜分析,此次印巴冲突是历史的惯性。

若克什米尔争端始终存在,类似的冲突会不时发生。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巴军激光武器 猎杀印度无人机

作者:宋阳标

此次印巴无人机作战,展示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电子战、防空体系以及武器装备体系化运用的关键影响,而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成功打击了印度无人机,实战展示了激光武器在无人机战场上的运用。

“寂静狩猎者”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低空防御利器,激光器输出标准功率30千瓦,最大射程4000公尺,提供4种功率模式,拦截半径从200公尺到4000公尺递增,可拦截直径2公尺内、飞行速度小于60公尺每秒的目标。

它能在4秒内烧穿800公尺外5层钢板,6秒内锁定目标,夜间作战效能显著,且单次发射成本仅需数美元。

当地时间5月8日至9日,巴军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连续击落77架印度军用无人机,其中5月8日晚击落29架,9日单日击落48架。

巴方公布的残骸显示,超过80%无人机存在激光束贯穿性烧蚀痕迹,核心电子元件呈熔毁状态,这与“寂静狩猎者”的杀伤效果高度吻合。

印度无人机集群包括波兰“战友”巡飞弹和以色列“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等型号,面对“寂静狩猎者”定向能打击,这些无人机暴露出航速慢、抗干扰差等缺陷,其滞空时间反而成为被锁定的高危窗口。

同时,“寂静狩猎者”与LY-80中程防空系统构成“硬杀伤—软拦截”复合网络,使印度价值2.5亿美元的S-400系统在边境对峙中陷入战术被动。

印度“蜂群战术”

印度军队在这次空中战斗中投入的机型有:使用了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苍鹭”察打一体武装无人机,可能有国产“加鲁达”系列无人机。

印度的战术方面,主要是采用“蜂群战术”,试图通过数量优势消耗巴基斯坦防空资源,还尝试与“阵风”战机协同作战,不过在5月7日空战失利后,更多依赖无人机进行低成本消耗战。

盘点巴军的防御体系,巴军成功构建了“红旗-9BE远程防空+LY-80中程拦截+飞弩-6近防”3层体系,配合“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形成立体防御。同时,利用电子战部队通过宽频干扰器与北斗卫星欺骗技术,对印度无人机通信链路实施干扰。

巴军的反击行动包含: “翼龙-2”无人机搭载AR-1反坦克导弹,在5月8日夜间突袭中精准摧毁印度查谟空军基地油库,并采用“4机编队+电子战护航”模式,由2架歼-10CE主攻,2架JF-17 Block3实施电磁压制,使印度无人机群丧失战场感知能力。

损失超3500万美元

这次印巴空战中印度损失惨重,在5月7日至8日的24小时内,印度有25架无人机被巴方拦截,其中包括12架“哈洛普”。印度在单日冲突中损失超3500万美元。

至于巴基斯坦,巴军在这次战斗中展示了明显成本优势:巴方主要拦截武器“飞弩-6”导弹单价仅1.5万美元,“寂静狩猎者”单次发射成本不足一美元,拦截成本低,可大量使用。

明日预告:印度惨败 21世纪空战历史里程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