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发威 美国猪肉销中国订单遭猛砍

(北京24日讯)关税开始对美国肉类出口产生冲击。
美国农业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取消的美国猪肉订单规模达到2020年以来最大。
总计1万2000公吨猪肉的订单被取消,规模为冠病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以来最大。
该周美国猪肉整体出口销售也降至去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据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称,由于中国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反制导致从美国进口猪肉将面临高达172%的综合关税,其中包括2018年中美首轮贸易战期间加征的关税。
此前,随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猪肉进口国开始增加从巴西等国家的采购,美国猪肉在华市场份额已经面临萎缩。
芝加哥交易所的瘦肉猪期货一度下跌1.6%,随后收窄跌幅。
中国给世界做了示范: 应强硬对抗特朗普关税

(制图)
(北京、华盛顿19日综合讯)中国以刚毅的态度与美国谈妥关税休战,让一些国家相信,它们在自己与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中也需要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在一周前达成休战协议的基础上,华盛顿与北京注定将展开漫长而艰难的后续谈判。若将在瑞士日内瓦谈妥的30%税率计算在内,中国仍将面临接近50%的美国平均关税。
然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愿意大幅降低此前对华加征的145%关税,已经出乎了从首尔到布鲁塞尔的各国政府的意料;到目前为止,这些政府都顺从美国的要求开展谈判,而不是对其关税进行报复。
在“走强硬路线”帮助中国获得了有利的—— 尽管是暂时的 —— 协议之后,主要走外交、速成路线的国家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自信过头
“这改变了谈判形势,”前美国贸易谈判员、现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客座高级研究员蒂芬·奥尔森表示。“许多国家会看着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特朗普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点儿自信过头了。”
除非达成协议或者推迟实施,否则等到90天“缓刑期”于7月结束,美国对它们加征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10%上升。
尽管官员们不愿在明面上表现得更加强硬,但有迹象显示,特别是一些大国已经意识到,它们手中的牌比之前想的要多,因此不怕放慢谈判步伐。
无需仓促着急
韩国热门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表示,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没必要急着早早达成协议,并批评临时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接触过于仓促。
特朗普自己在上周 —— 90天的“缓刑期”即将过半之际 —— 也说了,美国没有时间与排着队的约150个国家一一达成协议。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单方面确定更高的关税税率。
尽管特朗普还声称,印度做好了降低对美国商品所有关税的准备,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对记者表示,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
“或许会有许多国家从中国的经历中学到,与特朗普谈判的正确做法是坚定立场、保持冷静,并迫使他让步,”BCA研究的GeoMacro首席策略师马尔科·帕皮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