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90企业研发支出 破10亿人民币创新高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研发投入的规模再创新高。
(北京3日讯)中国去年有290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超10亿人民币(约5.9亿令吉),创下历史新高。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数据宝统计显示,2024年共有290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人民币,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10%的公司有925家,这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7家公司研发支出超百亿人民币,比亚迪、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排名前五。其中,比亚迪2024年研发支出达541亿6100万人民币(约317亿令吉),首次位居A股上市企业之首。
部分上市公司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经营业绩也在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研发支出在2020年至2024年连续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5%,且过去五年净利润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共计52家。
根据数据,截至4月30日收盘,其中有20家公司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年内股价表现也落后于同期上证指数。
郑修强:中国东盟经贸 李强到访增新推动力
(吉隆坡23日讯)中国总理李强下周在吉隆坡参与首次举行的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GCC)- 中国峰会,体现中国对区域合作的高度承诺。
东盟共享发展总商会会长拿督郑修强指出,李强的到访也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推动力。
他对马新社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明朗的环境下,各国正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伙伴,以减少对单一经济集团的依赖,并提升本身的经济韧性。
“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为本区域国家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郑修强解释,中国建议的“双循环”发展策略,结合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合作结合起来,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巨大潜力。
他指出,中国可向东盟国家增加在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投资,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产品,然后将其出口回中国市场,从而满足中国的国内需求,并推动共同经济增长。
他举例,马中农业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除了继续从马来西亚进口榴莲和叶子农产品之外,两国也可扩大在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他提到,通过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随着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他们也会从中国进口更多产品。若这些交易使用人民币进行,这将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并长期对中国经济带来利益。”
合作应互利共赢
郑修强解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应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通过影响当地零售业的廉价商品运送。
“健康的合作是能提升相互竞争力,为双方带来繁荣。”
他指出,东盟经济的崛起将强化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在应对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时更具韧性。
有鉴于此,他希望本次峰会能刺激马来西亚和区域经济。
“领袖须在加强东盟区域内贸易、统一监管条例和减少贸易壁垒方面达成共识,以使区域经济体系更加强大和更具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