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还没摆脱困境 30%高关税不会让货量大增
(奥斯陆13日讯)美国将中国商品关税降到30%,今日亚洲航运股股价都上扬,但是挪威海运市场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师桑德(Peter Sand)警告,目前美国在对等关税部分仅是90天暂缓,不保证未来的谈判会朝正确方向发展。
根据ETtoday新闻网,桑德美国洛杉矶港高阶则指出,30%仍是高关税,货量不会大幅增加与回到从前。
桑德分析,自美国总统1月第二次上任以来,不确定性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标志,不能保证未来90天内与中国的谈判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同意将进口税下调115%,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下调至30%,将美国出口关税下调至10%,中美谈判代表、美国财长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也从14日起对协议实行了90天的限期,引起了人们对在期末重新征收全面、不可持续的关税的担忧。
桑德指出,外交在背景中悄悄发挥了魔力,而丛林中的大猩猩仍然在娱乐人群中。
“如果我们在过去100天里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事情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不确定性是最大问题
桑德认为,不确定性是特朗普政府计划的组成部分,两国正在进行的谈判意味着,如果谈判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将看到事情回到原先的位置。
“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只要特朗普在众议院,我们就不会走出困境。”
他强调,不确定性是美国谈判态势的一个基本要素。
荷兰Dynamar的分析师达伦韦迪试图将谈判和最新交易放在背景中,更强调讨论背后的心理学。
他分析:“你正在与世界上两个经济、贸易和军事超级大国打交道,一个地位有些成熟,另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在这样的动态下,特别是在世界注视着的时候,在不出现最坏的情况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做出让步。 因此,在这方面,达成任何协议都很难。”
桑德指出,在30%时,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关税仍然很高。
“虽然我们将开始看到一些出市场价格的商品回报,但随着数量的增加,数量不会大幅增加。”

迟滞最少4周
韦迪认为,任何数量增长都会“进入”至少四周的迟滞现象。
多家外电报道,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则指出,关税调降至30%,港口处理的货物量也不太可能突然飙高。
塞罗卡表示,虽然健康照护等必需品供应商、玩具等节庆商品经销商,可能会趁此机会囤积库存,但冰箱、户外家具组等一般用品,不会因为关税从145%降至30%而大量涌进市场。
他指出,关税降至30%,确实可能促使部分托运主赶紧将滞留在中国的货品抢运至美国,但“货运量不太可能回到过去几周、数月期间的水平。”
“原因很简单,你不会在30%的高关税下大举提前备货。”
桑德则预估企业赶在90天缓冲期抢运货物,可能在短期内导致中国至美国西岸的航运费率跳升20%,因为重新部署到其他贸易线的船只,回到中美线需要时间。
Xeneta统计显示,1月1日起,中国至美国西岸及美国东岸的航运现货费率至今已大跌56%、48%。
学者:美国不应逼选边站 “东盟料选中国”

(八打灵再也24日讯)美国经济学家直言,美国不应试图让东盟选边站,因东盟离不开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一旦被迫选择,东盟预计会毫无疑问地选择邻国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永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说,美国若试图让东盟选边站,是不公平之举,而且若真被迫选择,东盟预计倾向中国。
他认为,东盟应与世界各地保持良好关系,而不是与某些国家或集团结盟:“东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区,与美国、欧洲、中国及其他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所以,美国不应强迫东盟作出选择。”
杰弗里萨克斯在双威大学和谢富年基金会联办的“全球秩序转变中的东盟”对话会上,就有关“战略中立是否仍为东盟可行选择”的提问作出回应。与会嘉宾包括双威集团主席丹斯里谢富年及双威集团非执行联合主席拿督斯里依德利斯贾拉。
杰弗里萨克斯指出,如果美国试图实施次级制裁,阻碍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应当会遭到抵制。
“因为邻国之间需要贸易、共建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共同管理流域等。”
他也提到,东盟十国应在实体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等领域与中国紧密合作。
“这是一个邻里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积极的倡议,它建设高铁、可再生能源及数字系统,都是为了彼此的共同利益。”
杰弗里萨克斯强调,东盟的目标应是对所有国家开放,故最好保持冷静,不要卷入冲突,以免被拖进大国争斗中,发生没必要的冲突。
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是大马和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马中贸易额达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约9174亿令吉),这是中国连续第16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
自2013年以来,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达7.5%,2024年达到9823亿美元(约4.25兆令吉)。
根据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准备向寻求削减或豁免美方互惠关税的国家施压,以迫使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表示,与美国谈判贸易协定的国家应当与美国一起,以集团形式应对中国。对此,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为代价与美国达成经济协议,使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