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需对准目标/李兴裕
随着国内经济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尽管各领域和企业之间复苏步伐不一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对于确保经济反弹和复苏的势头,不会因人们对第二波疫情而转弱,这显得格外重要。
国家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各项游资措施预计将保持宽松,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支援。财政政策是支援国内需求的可变动关键政策。
国行的各项支持措施,必须定期更新,而且仍需要支援需更长时间复原的各领域,包括航空业、旅游业、微型企业及弱势家庭和打工族。
若私人领域未能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火车头,那么公共领域需求下跌,将引发整体经济再度萎缩。这不仅是正确的宏观叙述,我们必须聚焦于有影响力的政策实施。
经济复苏新挑战
国行仍拥有一些政策杠杆空间,并已尽其所能,尽早将利率调降至历史最低,并实施前所未有的系列财务便利、融资和注资计划。
随着经济进入复苏阶段,我们鉴定了政府与商界面临的3大主要新挑战:
1.重新拟订经济政策,以提高成本竞争力并增强经济韧性;
2.鉴定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行业的新来源,聚焦于数字科技的部署和数字化转型上;
3.根据环境、社会和企业监管(ESG),调整经济表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5方面重点改革
正当我国从此次疫情复苏之际,我们必须果断地摒弃种族政策及非竞争性与过时的各项障碍,以确保未来的增长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并为所有人提供机会。
经济增长的素质和方向,必须放在首位,这要求政策决策者严格审查现有政策及更新政策工具,并继续致力于这种不可阻挡、日益复杂的全球复杂性、全球化速度减缓、数字化加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大趋势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优先保护弱势群
我们必须有明智和强大的政治意愿,不分种族而是依据需求来重新设定国家发展议程,同时须优先保护最脆弱的群体。
当经济从此次大流行危机中恢复时,需要进行以下的持续改革:
1.财政和债务稳定框架:永续收入基础,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销;封堵漏税、税制改革(公平,有效和简单)、开销合理化和优化、债务管理办公室、依据计划的效率与必要性,而非过去的预算记录来设定零基预算法。
2.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改革及技能的转型:提高与工资挂钩的生产力,和以绩效为导向的奖励制度、改革技职教育培训(TVET)、促进创新与创造力及数字化、逐步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以及实行生活工资制度。
3.投资与市场自由化:所有人享有平等和包容的机会、对准中小企业的各项计划、检讨现有的投资奖掖计划,以及撤除没有必要的条规和合规成本。
4.官联公司及国营企业改革:精简、快速反应且不那么侵入性的改革、有待系统式检讨的各种职能、改善企业监管并须获得国会监管、优化资源及进行真正有互相竞争的任务。
5.加强社会安全网:对准弱势和有需要的家庭、有条件的社会援助系统——增加收入、提高就业能力和赋权。
加快转型步伐
尽管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每个层面上扰乱了政府、消费者和商家,但这也迫使我们在公共交付服务、组织流程和商业模式中,接受并加快数字科技转型的步伐。
商业和业者们须跟上员工和消费者在职场上不断改变的行为,以及支出与消费形态的转变,以确保他们的业务蓬勃发展。
政府需财政杠杆来促进和维持经济复苏的韧性。政府在今年直到2023年期间,将国债顶限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55%暂时提高到60%,依据介于1.4兆至1.5兆令吉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联邦政府将有能力借贷额外的600亿至750亿令吉。
下月6日提呈
现在就由联邦政府展示财政支出能力。即将于11月6日公布的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愿承担多少财政赤字预算和债务?
我们预计这份预算案的财政赤字,约达5.5%至6%(今年估计6至6.5%)。
正当市场日益担心第二波疫情爆发和疫苗供应仍不明朗,根据复苏式管控令拟订的2021年预算案,将力求巩固经济初步复苏的力道。
2021预算案的各项开销和措施,必须是对准特定目标,并优先着重于协助国家从大流行危机中重振和复苏:
1.保护弱势的40%最低收入群体(B40)家庭及各受影响领域、刺激市场购买力、重振国内直接投资和外来直接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提高国人收入。
2.拟订优先进行的各项计划和倡议,以加速数字科技的采用、扩大医疗保健、工业发展。农业与企业家精神,以及赋权妇女与青年。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必须发掘各项促进小企业、自雇人士、多技能、有生产力、革新与创造力的微观经济政策。
雇联:非所有中小企适用 东盟峰会期难居家作业

示意图(取自canva)
东盟峰会期间,私人界为何不跟进居家作业?
●并非所有岗位都适合远程办公
●居家办公的工作环境可能影响效率
●数据安全、网络连接和团队协作或面临挑战

赛胡申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8日讯)目前并非所有私人企业都有足够系统支援员工居家办公,尤其对餐饮、运输等需要现场服务的中小企业而言,一旦人流骤降将带来经济损失。
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表示,若要私人企业全面执行居家办公政策,也需考虑到并非所有岗位都适合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的工作环境可能影响效率,同时,数据安全、网络连接和团队协作可能面临挑战。
因此,他建议受影响企业在全面推行居家办公前,先测试可行性,评估所需的人力、设备和风险,并确保远程办公系统具备足够的安全保障和备援能力。
赛胡申是在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针对政府在东盟峰会期间允许公务员居家办公,并鼓励私人企业仿效的言论作出回应。
他指出,一些职业如医疗急救人员、制造业工人、建筑工人、汽车维修技师、零售员工、厨师、酒店服务员、送货司机及航空人员等,无法通过居家办公完成。
他强调,尽管部分工作可以远程完成,许多职业仍需亲自到场操作,因此居家办公政策必须根据行业和岗位的不同,做出合理的调整。
赛胡申表示,雇联理解东盟峰会对国家外交和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呼吁各企业在不影响核心业务和员工福祉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配合。同时,雇联建议雇主与员工保持开放沟通,明确居家办公的要求,包括设备、数据安全保障和工作成果的监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落实问责制。
提供数字基设支持
对于政府在5月和10月东盟峰会期间实施短期居家办公及居家教学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赛胡申表示这一举措具有远见,且关心民众福祉,尤其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期间出现严重交通堵塞的背景下,展现了政府对民众和商界利益的重视。
“在正式实施前,政府应与私人企业、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确保不会对企业营运和生产力带来负面影响。”
赛胡申指出,东盟峰会必然带来道路封锁、交通扰乱和额外的安保措施。对于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企业来说,居家办公是一个合适的短期解决方案,能够确保营运不中断。
他建议政府提前发布交通改道和安保限制区域的详细指南,并提供临时数字基础设施支持,如补贴上网数据或开放公共设施以确保网络连接稳定。
妥善规划物流供应
对于私人企业,赛胡申也建议雇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少供应链延误或客户预约取消的影响。例如,在物流和供应链规划上,企业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运输路线,预留缓冲库存以应对延误,并利用物流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货物状态。
此外,企业也要灵活调整预约管理,设置弹性时间,并在延误时及时通知客户,必要时通过线上会议工具进行替代沟通。
同时,他也提到说,企业应积极应用科技工具优化工作流程,如自动化运输路线规划与最佳配送时间安排,利用实时交通数据预测堵塞,并规划替代方案。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尤其是前线和物流人员的时间管理和危机沟通能力,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按照明确的SOP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