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避开医疗板块价值陷阱/奕帆丰顺

当许多人预计公共卫生危机最终将在2021年结束之际,德尔塔变种病毒的袭击再次使全球经济重新开放面临困境,并给2021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因此,医疗主题再次成为变得热门话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我们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

首先,随着供需缺口预计将缩小,平均售价和赚幅将承压,手套制造商将面临潜在的下行风险。

在全球疫情再激增及新变种病毒出现背景下,手套需求在未来一到两年有望保持在高水平,因为手套成为前线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新常态下不可或缺的防护装备之一。

此外,正在进行中的疫苗接种计划,也提高了医用手套的需求,

一旦疫苗接种率提高,更多国家实现了对病毒的群体免疫,预计全球手套需求将逐渐减少,但仍将保持在冠状病毒爆发前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因为在冠状病毒大流行结束后,预计公众的卫生意识将有所提高,手套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毫无疑问,疫情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并导致医疗行业以更大、更快的速度增长。

新兴经济体医疗标准的提高、政府在医疗改革上的支出不断增加、对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人口的老龄化,将继续推动该行业的扩张。

与此同时,我们也认为,食品和饮料等非医疗行业对手套的更广泛采用,将是手套板块的另一个催化剂。

然而,随着手套制造商积极增加产量,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出现产量囤积。

手套供不应求的暂时状况,预计将至少在今年之前支撑手套公司的业绩。但是,考虑到大规模增加生产量的计划,预计供需差距将会缩小,目前手套短缺的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缓解。

全球五大手套生产企业——顶级手套(TOPGLOV)、贺特佳(HARTA)、速柏玛(SUPERMX)、高产柅品工业(KOSSAN)、泰国诗董(Sri Trang),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了满足全球需求的增加,积极提高了生产能力。

手套产量料倍增

根据预测,这些公司计划将产量从2020年的2310亿只,增加至2024年的4635亿只。这一预测还未包括较小型手套公司的产量增长。

此外,手套行业竞争也逐渐加剧,更多的公司选择扩张业务,进入手套生产行业以便受惠于这一长期趋势,导致进一步的供应增加。

我们对医疗保健提供商维持中和态度,因为估值反映了未来的乐观前景和患者数量的反弹。

冠状病毒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影响了所有行业,包括医疗保健提供商。与病毒爆发前相比,患者数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病人推迟了非紧急治疗和前往医院和医疗机构的预约。

然而,医疗保健提供商的前景有望保持乐观,这得益于它们与公共卫生部门积极合作,提供冠状病毒检验服务、实验室检测,并协助政府向居民提供冠状疫苗。

在冠状疫情结束后,因担心感染新冠病毒而故意推迟就诊的患者,预计将返回医院接受治疗,从而弥补回医疗保健提供商在大流行所造成的损失。

均价下跌抑赚幅

在大马医疗指数从顶峰大幅回调之际,医疗行业基于2021年预期收益的本益比约为6.70倍,2022年为14.62倍,和2023年为 19.33倍,似乎提供了投资者一个难得可贵的机会,但它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

投资者不应陷入马来西亚医疗行业的价值陷阱,因为估值较低主要归因于疫情期间的超常盈利。

展望未来,在疫情后的世界,我们预计全球手套需求将逐渐减少。鉴于产量大幅增加,未来几年供应将超过需求。随后,这将压低手套的平均售价和手套制造商的赚幅,导致利润回到正常水平位。

另一方面,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的复苏也预计将不足以减缓手套制造商收入的下降。

因此,我们预计医疗领域2022财年和2023财年的盈利,将分别萎缩54.1%和24.4%。盈利萎缩可能会继续打压市场人气,给医疗板块带来更大的压力。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Project Syndicate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高层政策制定者与顶级CEO、现任和前任政策制定者以及我这类学者之间的最高级别年度会议)上,讨论的焦点明确落在了中国有多大可能陷入可怕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上。毕竟能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新兴经济体着实不多。

中国会成为这一模式的例外吗?该国在过去30多年间实现了接近10%的年增长率,但在这十年里却出现了急剧放缓。即便去年从“清零”时代强劲反弹,官方测算的经济增长率也只有5.2%。

更糟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中国的年增长率将在2028年降至3.4%,而基于中国目前的政策,许多分析师预计到本十年末该国的潜在增长率将只有3%。倘若出现这种情况,那中国就确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了。

此外中国的问题是结构而非周期性的。除其他因素外,经济放缓的原因还包括快速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私人和公共债务(目前已接近GDP总额的300%),以及从市场导向型改革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倒退。

出口增长达极限

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贷款的行为导致信贷推动型投资过快增长。与此同时政府一直在打击科技行业和其他民营企业,削弱了企业信心和私人投资。

在这个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新时期,中国似乎已经达到了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极限。西方出于地缘政治动机的技术制裁限制了该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并减少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由社会保险薄弱和家庭收入占比低导致的)国内家庭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合并作用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增长。

中国旧有的增长模式已被打破。起初该国工资水平较低(因此具备国际竞争力),意味着可以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之前依赖轻工制造业和出口。如今当局则倡导以先进制造业和出口(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绿色和高科技产品)为基础的高质量增长,并通过对本已臃肿不堪的国有企业发放财政激励措施来促使其发挥带头作用。

但如果国内需求(尤其是私人消费)没有相应增长,这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就将导致产能过剩和全球市场倾销。

中国(相对于国内需求的)供应过剩状况已经产生了通缩压力并加剧了长期停滞风险。在该国还比较弱小贫穷的时候,它的出口急剧增长是全球市场可以承受的。

但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倾销过剩产能的行为都必将遭遇更严厉的关税和针对其商品的保护主义行动。

服务业过于低下

因此中国需要一种着眼于国内服务业(而非商品)和私人消费的新增长模式。该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按照全球标准来说过于低下,而尽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仍在谈论扩大内需,但他们似乎不愿采取必要的财政和其他各类政策来促进私人消费和减少预防性家庭储蓄。

在这种状况下需要更多的养老金福利、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失业保险、目前无法享受公共服务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长期居住权、更高的实际(排除通胀因素后)工资,以及将国有企业利润重新分配给家庭的措施好让人们能够增加消费。

虽然中国显然需要借助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来提振私营部门信心并重拾经济增长,但我们无法确信该国领导人是否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主席在过去十年中主导了本国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回归,而李强总理这位众所周知的市场导向型改革者却似乎被边缘化了——他既没有按惯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在最近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会见外国代表团全体成员。

相反习近平则亲自接待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外国商界领袖代表团。

对这些信号最宽容的解读是习近平现在意识到自己需要让私营部门和国际跨国企业参与进来以恢复其信心和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私营部门主导的增长和私人消费。既然李强还在位,或许他只是在默默推动“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持低调以示对习近平的尊重。

重回国家资本主义

但许多观察家的解读则更为悲观。

他们注意到在让李强、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等市场导向型技术官僚、刘鹤和王岐山等顾问以及各种金融监管机构靠边站之后,习近平成立了几个新经济和金融事务党委来取代相关政府机构。

而他身边的顾问们,比如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何立峰和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兼主任郑栅洁——则都是那些老旧国家资本主义教条的赞同者。

围绕改革和吸引外资的高谈阔论意义不大,而真正重要的则是中国在未来一年推行的实际政策——它们将展现中国能否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并回到更强劲增长的道路上来。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