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日股续涨10多年的密码/安邦智库

近来,日本东京股市两大股指继续上涨。实际上,日本股市并非只在最近一两年持续上涨,如果将视线拉长,日本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了十几年。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追踪,认为这与日本政府推动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日本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日本被外资回流加码投资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一方面,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助力股市稳定发展。在宏观层面,早在十年之前,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推出了“安倍经济学”,射“三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改革。

原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是执行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操盘手。去年4月,日本央行迎来了新行长植田和男。

当时许多分析家认为,植田和男会放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然而,植田和男领导下的日本央行,非常谨慎,并没有对日本的货币政策进行急转弯。

植田和男多次表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是:日本实现由工资上涨推动的可持续的通胀目标。与此同时,在监管层面,日本政府便推动交易所采取措施强化公司治理。

央行连续买入ETF

日本央行自2010年起开始连续买入本国的ETF,购入规模连年提升,尤其是在股市走低时进行托底式买入,确保日本股票市场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呈现多年未遇的增长较快、摆脱通缩的迹象。一是日本经济表现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好。

日本为应对冠病疫情采取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2019年17%提高到2022年26%,财政刺激规模大幅高于过去40年,再加上日本疫情管控措施取消较晚,使得疫后复苏红利集中释放。

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1.9%,比2020年增长接近12%,比2019年增长7%;二是日本开始出现摆脱长期通缩迹象。

从物价来看,日本总务省9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8%至108.7,连续36个月同比上升,且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而过去20多年日本平均通胀仅为0.2%。

从工资来看,受岸田文雄“新资本主义”(核心之一是改善分配制度,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及2023年“春斗”取得涨薪3%的推动下,日本30年工资水平长期不变的状况有所好转,为通胀上行奠定基础。2024年“春斗”后,日本工资再增长5.1%,创下33年来的最高纪录。

承接大量外资回流

此外,日本成为重要避险目的地和资产“价值洼地”,承接大量外资回流。在全球产业投资和证券投资进行避险分散配置趋势以及日本资产“价值洼地”吸引力作用下,在巴菲特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号召作用下,日本金融市场外资逆势持续流入。

随着日元汇率的回升预期提升,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吸引外资。如制造业投资方面,近年来全球对日直接投资信心回升明显。如以台积电为首的台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对日本的投资增加了1.7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电子零部件领域。

美国的IBM、微软和韩国的LG,在2024年,均扩大在日本的半导体和AI产业的投资。房地产投资方面,外资流入势头强劲。

证券投资方面,外资自2015年开始持续流出日本股市,然而2023年3月底以来逆转为大幅流入。

其中,财联社2023年7月6日数据显示,外资在4-6月间净买入日本股票9.5兆日元(约2753亿令吉),超过2012年“安倍经济学”推行初期的季度平均购买量,创1996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综上所述,随着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上述三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从而继续推动日本股市持续上涨。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潜意识如何操控你的钱包/莊国辉

在阳光明媚的大学讲堂里,个人理财的讨论氛围活跃而热情。窗外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年轻人的理财探索助威。

当我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本地报纸报道的个人投资失败案例时,竟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并积极分享各自所看到听到的故事。

话说回头,根据报道中,一位年轻的投资者因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做出了一些冲动的投资决策。他满怀信心地跟随热门趋势,热衷于追求快速致富的幻想,却忽视了自身的财务状况与市场分析。

这种对“一夜暴富”的渴望,在当今社会中愈发普遍,许多年轻人因此频繁跳入高风险投资的深渊。

面对这个故事,我们不禁思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的消费与投资决策,又会如何受到潜意识的引导?如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中,找到稳健理财的出路?

这问题引发同学的热烈讨论。现代经济中,潜意识对我们财务决策的影响,不仅关乎消费习惯,也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投资策略。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我们需要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剖析潜意识在理财中的作用。

潜意识与消费行为

在这次讨论中,许多人想到了“得四分”,一个典型的年轻投资者。他的故事反映了许多年轻人在理财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

“得四分”独自坐在家里的角落,面前的咖啡已冷却,他却仍在盯着手机屏幕,心中满是懊悔。几个月前,他满怀信心地跟随朋友的建议,投资于一款流行的应用,认为科技会让他迅速致富。然而,如今眼前的亏损令他心灰意冷。

回想起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毫无准备地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忽视了自身的财务状况。这种行为反映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常见的错觉,尤其是对快速致富的幻觉,这种幻觉使得他低估了潜在风险。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表明,个体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过度自信和选择性偏见,使他们在面对投资时难以理性分析。这些现象在他的投资决策中显而易见。

此外,斯坦福大学的“决策偏差实验”显示,参与者在面对高风险选择时,往往倾向于高估成功的概率,而低估潜在的损失。这与“得四分”的情况不谋而合,他在追求短期利润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可能面临的巨大亏损。

“得四分”深刻意识到,依赖技术而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正是他失败的根源。他的决策受到潜意识中各种情感的操控,如恐惧和贪婪,这让他在市场波动中失去理智。

他成为了“错觉效应”的受害者,即对市场前景的错误判断导致了盲目的投资行为。

这次失败使他明白,个人理财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心理和经济行为的深入理解。

他决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观念,建立稳健的投资策略,避免重蹈覆辙。他开始学习如何识别潜在的心理陷阱,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投资挑战。

理财中的潜意识操控

潜意识在消费行为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年轻人倾向于依赖品牌和广告的影响,而非独立分析市场情况。

例如,当“限时折扣”出现时,潜意识中的紧迫感驱使他们立即购买,尽管这些商品并非真正需要。这种情感驱动的消费行为,往往导致财务状况的恶化。

根据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在面临促销时容易产生“错失恐惧”(FOMO),这使得他们在理性判断上失去控制。

在投资决策中,潜意识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投资者在市场牛市期间因乐观情绪而忽视潜在风险,而在熊市时,恐惧心理则使他们过于保守,错失市场反弹的机会。

行为经济学的损失厌恶理论指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这一理论源于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经典实验,实验表明,参与者在面对相同数量的收益与损失时,损失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强度往往是收益的两倍。

这使得许多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倾向于做出过于谨慎的选择,甚至在市场有利时也因恐惧而不敢采取行动。

此外,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情绪状态与市场波动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市场高涨时,乐观情绪会促使更多资金流入,而在市场低迷时,悲观情绪则会加剧资金的流出。

这种情感驱动的行为模式,进一步证实了潜意识在理财决策中的深远影响。

认知偏差与理财决策

为了更好地理解潜意识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认知偏差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例如,过度自信偏差使得投资者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导致不理智的投资选择。

根据心理学家爱德华·阿莫斯特和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过度自信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在评估风险时低估潜在的损失,从而做出过于激进的投资决策。

这一偏差在多项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其中一个经典实验显示,许多参与者在预测股票表现时,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成功率。

此外,框架效应也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解读,从而改变投资决策的结果。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当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时,个体的反应会显著不同。

比如,当某项投资被描述为“有80%成功概率”时,投资者往往会更积极,而当同样的投资被描述为“有20%失败概率”时,投资者的兴趣则可能大打折扣。

这种认知偏差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潜意识在理财决策中的深远影响。

“得四分”在学习中了解到这些认知偏差,决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反思自己的心理状态。他开始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监测市场动态,以避免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决策失误。

他意识到,理性的思考与数据的支持相结合,能够有效减轻潜意识对决策的影响,从而实现更稳健的投资策略。

建立稳健财务基础

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得四分”意识到需从潜意识中解放出来,建立理性的投资策略。他决定学习边际消费倾向(MPC)和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 THEORY),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财务。

在职业生涯初期,他面对有限收入和较高债务压力,优先偿还学生贷款的同时,逐步增加储蓄。随着收入增加,他将逐步提高投资比例,但始终保持风险控制的原则。

这样的财务规划不仅有助于当前的生活质量,也为未来的财富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理性规划实现财务健康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潜意识的力量对个人理财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理解潜意识如何操控我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做出决策。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所言:“人们常常对风险的感知不够准确,这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得四分”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务目标的过程中,理性规划与情感管理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灵活的调整,我们才能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长期的财务健康与幸福。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