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拿铁效应——钱都去哪了?/萧伊妗

假设你有每天到咖啡厅喝一杯热热拿铁的习惯,你知道30年后,你会花费多少钱在咖啡上吗?

如果一杯拿铁固定只售12令吉, 那么30年内你将至少花费13万1400令吉在咖啡上。

我的一位朋友由于工作因素,时常在外地公干。他告诉我他平均一餐得花费25令吉,太太也不会煮饭,所以两个人在饮食的花费平均一天100令吉,单单饮食就占了他收入的50%。

很多人都一直投诉自己存不到钱。因为在生活中看似不多的钱,通通都被不经意地花掉了。这些都看似不多的消费,可以是香烟、办了却没去几次的健身卡、劣等的服饰、一年换一次的手机,也可以是每一个月慰劳自己的高级晚餐和电影院戏票。

这就是所谓的“拿铁效应”。

拿铁效应是由一名著名的理财作者大卫巴赫提出的。它的道理非常简单,就是指日常中我们花费的小钱,竟有积少成多的效应,最后可能成为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高的花费。

这位作者倡议,如果我们能把这每一天微不足道的钱拿去投资,我们将会有更大的累计财富机会。

如果你确实很有钱,任意潇洒地花费倒也无妨。但假如你是个有理想,想要某天致富的普通人,那么,这样的消费不可能让你达成目标。因为当有创造财富如投资的机会来临时,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

尤其在现代,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多数人花钱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促销期间,消费者在“买买买”时,感受到了“好像省下了钱但又买更多了”的快乐。当模糊了需要和非必要消费的界限,我们很容易掉入拿铁效应的陷阱。

如何避开拿铁效应

我们应该怎么避开拿铁效应?

1. 从记账开始

有人就说即使不喝咖啡,不抽烟,不乱花费也还是存不到钱。在做出任何否定之前,何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好好记录每一天的消费。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钱包和信用卡的便利,每一条消费都会在账单清楚列明,这也让你明白多数钱的走向。

记账能有效地提醒自己,务必在下一个月更谨慎的花费,避免在同一个消费领域花费太高。

就如以上消费在食物上的例子,朋友发现消费过高在饮食上,就决定减少电召外卖配送。这一举措减低至少20%的伙食费。

2. 强制“先存后花”

许多人的储蓄习惯是:收入-支出 =储蓄。有剩下的钱就存,没有的话就等下个月,如果超支的话就拿储蓄来用。正确的储蓄习惯应该是:

 收入 - 储蓄 = 支出

假设收入为6000令吉,你的储蓄目标为每月20%,那么必须把1200令吉,强制转移至一个不能随意动用的户头,如“长期投资”户头等。

那么,就可以避免自己超标消费而存不到钱的窘境。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没有可能实行,但你会慢慢发现其实生活品质并没有因为这20%出现变化,消费习惯也会跟着调整,户头口里的钱还会越变越多。

3. 适度延迟满足

棉花糖实验已经告诉我们,那些有自控意志力能力的小孩,在未来的成就如认知、社交能力和面对压力等,比不能自控的还要高。

自控力可以是天生的,但是后天也可以通过“延迟满足的训练”控制意志力,来改变人生轨迹。这也与投资大师巴菲特的终身搭档——查理芒格坚持一生的延迟满足习惯一致。

我们可以利用理财来训练自己。对于“想要”的物品,多强迫自己思考利用至少1天的时间审核自己是不是真的是此刻花钱购买。

冷静的24小时,能有效地让我们的理性回归,这也能减少很多浪费。如果是高价物品则要用更长的时间去思考,把延迟满足变成一种习惯。

有人会说消费那么绑手绑脚,一点也不快乐。但,恰恰相反的是,正确的理财习惯赋予人们在未来更大的自由。

观念一转,把短暂的欲望延迟,为长期的财务目标铺路,你会发现避开拿铁效应一点也不难!

反应

 

名家专栏

早日上“火”,财务自由/股悦

有谁不想过上“火”(FIRE,即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这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也就是财务自由,提早退休)这般的生活?

相信大部分的打工族,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想大声地唱出心中的愿望:“对不起老板,我不想上班!“

“不想上班,Sorry Boss”这首歌唱出了多少打工族的心声,但为了挣钱生活,也只能无奈地继续努力打拼。

虽说钱并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各家庭的必需品中,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哪样是不需要花钱的?

在办公室附近的一家咖啡店,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促销”金句:“咖啡哪有上班苦?”

上班的苦,有时候并不是工作量上的累,而是在面对一些人与处理事情上,出现的心灵疲累。

近年来在网络上甚至出现一流行的词语——躺平,指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

如何上“火”

根据维基百科,躺平的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被资本家剥削的奴隶。

再回到来“火”这般的生活目标,即达到财务自由以及提早退休,那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一切都需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且还是离不开这句老话:越早开始越好!

要如何达到目标呢?那就是积极地通过累积资产,直到这些资产所带来的被动收入,足以支撑生活费用。

FIRE提倡者甚至建议以“4%法则”作为指引,以设定至少是预估年度生活费用的25倍作为目标。

比方说,小明的每月平均开销为5000令吉,那么年度的生活费用就是6万令吉。

趁早累积资产

以6万令吉除以4%(或者也可乘以25倍),也就是当小明可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累积达到150万令吉时,且资产的回酬可达4%以上,那么他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4%法则这个简单的公式,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字”,可以往这个目标前进。

打工族总是想着越早退休越好,那么,要越早实现“火”一般的生活目标,就要趁早开始投资,累积更多的资产!

这往往离不开开源节流,即寻找办法提高收入、在生活中能省则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让自己有更多的资金来增加资产。

大家可借助市面上各种理财工具与产品,投资于合适自己的理财组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让“火”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