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抗疫手段须更果断/胡逸山博士

这段日子,本地的冠病疫情持续肆虐,经济一蹶不振,而政局更是乱嘈嘈。

根据世界各地在过去一年多来的抗疫经验,要应对这疫情看来主要有两种手法。

一种应对疫情的手法,是要与病毒明刀明枪地打仗,而战术一方面就是在一国的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再把受感染者隔离起来并加以治疗;另一方面则是加速疫苗的接种速度,以期让最多的民众得以拥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达到所谓的群体免疫的状态。

我国目前看起来是要走第二条路。然而起码中央政府方面是没有主动进行人群大规模病毒检测,而是更为被动地端看每天几万个许多民众主动去检测的结果如何,而这些呈阳性的结果也是很惊人的,每天几乎达到有进行检测者的一成左右。

至于疫苗方面,之前没有远见一早去国际上“抢”疫苗,搞到当下要不时的举牌感激国际上的一些杯水车薪的疫苗捐赠,这也已是有目共睹了。

而私人界或各州政府要自行采购疫苗,中央政府至少是没有积极支持的,甚至还放话说中央的统一采购必须绝对优先云云。

其实中央政府一早应该开放疫苗采购的多元化来源,而把政府的治理资源放在这些各路被采购的疫苗的品质监管方面。

加快接种速度

而说到监管,有关医疗当局批准各款疫苗的速度也太慢了。

其实国际上也是有一些这方面的标准的,如世界卫生组织有个认可的疫苗名单,再不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有名单,把这些疫苗批准名单照搬过来即可,因为关键是在疫苗施打的速度。

的确,即便疫苗的数量充足,这施打的速度也还是可以加强的。政府之前主要依靠设立各所谓巨无霸型的注射中心,直到近日才允许一些私人医疗机构进行施打。

国外许多民众到超级市场或便利店即得以施打的情况,难道本地政府没有看到吗?

学习与病毒共存

国际上还有一种应对疫情的手法,更为巧妙,主要是不求病毒的完全被扑灭、疫情完全的消失,而是寻求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病毒共存,让民众在“新常态”下生活。

一些邻国已然正式采取这种共存新常态的政策,而本地看来还是举棋不定,只有负责疫苗的部长凯利近日有发声,公然否定群体免疫的有效性,而支持这种新常态的做法。

至于经济方面,不时的行动管控令,不管用的是什么名堂,在很大程度上都扼制了商机。

如果政府真个是要走向与病毒共存的新常态,则必须赶快与商家们商讨如何得以最有效的如此做,如各种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制定等,让大家得以赶快开门做生意。

而当初政府实施紧急状态时,是说主要为了抗疫,那当然也就包含维系经济的运作了。

最起码的,政府应当应用它在紧急状态下的庞大权力,来大刀阔斧地减免一些纯为官僚主义作祟的繁文缛节,让各界在这困难时期得以更便利地拓展商机。至于政治方面,目前主要也还是精英们的权斗,平民百姓也就希望得以温饱而已。

 

ADVERTISEMENT

 
 

 

反应

 

文教

联国:受疫情影响 2022年辍学生增至14万

(八打灵再也28日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的边缘化或弱势群体小学生因受冠病疫情影响,辍学人数从2021年的12万1231人增加至2022年的14万520人,增幅达20%。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研究学院课程研究与教育政策教授哈兹里表示,冠病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使许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为了生计而被迫搁置孩子的学业,导致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辍学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紧张以及缺乏教育支持等。”

据英文媒体《星报》报道,疫情期间,许多贫困家庭的特殊学生因缺乏线上学习设备,最终也无法继续学业。

哈兹里认为,要防止学生中途辍学,必须深入分析辍学率上升的原因。他指出,尽管政府制定了多项减少辍学的政策,但由于资金不足或监管不力,这些政策未能有效实施。

UCSI大学社会科学与文科教育系主任助理教授扎伊达指出,大部分无法上学的儿童来自边缘化和弱势群体,包括原住民、郊区儿童、难民和无证件儿童。她认为,家长缺乏基本教育认知,导致子女失去入学机会。

她强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为相关群体提供经济援助、改善郊区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意识,并实施包容性教育政策,从而为儿童创造更有利、更可持续的学习环境。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