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善用批评推动改进/陈绣茗

前些日子从一位学者的著作阅读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在哪家公司任职及职位大小,管理工作的共同特质就是“解决问题”。

认真思考之下,笔者认为这一句话不仅针对在职管理人员,其中企业也包含在内。所有企业家在创业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诞生,也由此衍生出企业使命。

既然是解决问题,那就一定需要执行某些行动以便达到问题被解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一定会面临属下或员工,甚至是自己的合伙伙伴做出一些无法符合自己的期望的状况。

很可能,某些状况是已经过多次指导,但还是面对必须重新指导行为的状况。这种情形下,就是需要给予建设性批评的时候。

有些人认为建设性批评在意义上根本就是矛盾,其实不然。之所以会有此论点,是因为批评者通常没有善加传递给接受批评者,又或者是批评只带给接收者抗拒和防御所致。

前些日子与友人相聚,就听闻友人新创立公司同伙之间的冲突。致因为其中一名同伙在过去近一年中,并没有执行自己合作当时所立下的承诺,这位友人经过多次商量沟通都没有太大的进展,因而感到非常懊恼。

由于已经入股为伙,要将这位伙伴开除也并非简单的事情,友人大叹“请神容易,送神难”。仔细与友人分析状况下,才发觉原来过去多次的商量与沟通方式,同伙很可能已经产生防御心态,还有一种受害者的想法,使得不管什么话无论正面或负面都已经听不进去了。

批评的第一大失误,就是当批评产生(话从口出)的时候,使得接受批评者感受到自我人格被攻击,因而产生内心防御。

这一道心理防御系统,会阻止被批评的人封锁所有接受信息的管道,甚至会将所听到的每一句话或者看到的每一个画面,解释成攻击自己的武器。失误的批评与建设性的批评,两者之差为关注的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失误点做出批评;后者则是针对失误后改进方案做出要求。

先界定问题

实施建设性批评的第一步,就是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关键在于把焦点放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事故,而不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明所看到、听到、注意到的情形作为批评的开端。从中不要参杂审判、也不做出各种责难甚至人格攻击。

以下两道针对迟到的批评作为比较,聪明的读者应该可以分辨出何者为失误的批评、何者为建设性的批评。

“你又迟到,这已经是第十次了,你知道每一次的迟到都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这一次我不惩罚你,难保以后会有更多人迟到……”

“我发现这已经是你第十次迟到,迟到不仅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人人未来都迟到,一定会影响公司工作效率,所以这一次必须施以惩罚……”

以上两组批评的方法,若读者跟着阅读会发觉第一组会越读越心躁,感觉就快要发火大骂,反而第二组会比较冷静。

要让对方能接受

建设性的批评,除了将问题界定清楚,还必须很清楚说明该行为所犯错误为何、与所造成的影响为何,甚至提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感觉。拿以上例子作为说明:

“你又迟到,这已经是第十次了,你知道每一次的迟到都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这一次不惩罚你,难保以后会有更多人迟到。公司人事规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连准时都做不到,你还可以做什么?”

“我发现这已经是你第十次迟到,迟到不仅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人人未来都迟到,一定会影响公司工作效率,所以这一次必须施以惩罚。公司对员工上班的态度都要求甚高,员工手册也一一说明,对于你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我感到非常失望。”

忠言逆耳,苦口良药,听不进忠言、吃不下苦药乃人之常情。要让批评成为自己推动对方进步的工具,首要就是让对方能接受批评,而不是产生防御的心理。

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团队带来的伤害,就自然会收敛,或许无法立即彻底改善,但是只要每日一点改进,那也是对企业有利而无害。

下一期再分享如何让批评达到改进的功效。

反应

 

财经新闻

沈志强:法令6月生效 委协调员提高职场安全

(赛城28日讯)将于6月1日生效的2022年职业安全及卫生(修正)法令,强制雇主分析职场风险,并委任安全与卫生协调员,这将进一步提高全国职场的安全和卫生水平。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说,他已签署宪报,加快落实这个已展延近2年的法令。

沈志强今天主持世界职场安全与卫生日庆典开幕后对记者说,这是职业安全及医疗领域从业者期待已久的法令。

“拥有5名以上雇员的公司强制委任一名协调员……协调员是新的事宜,有了训练有素的人员,我们希望职场环境能更安全。”

2022年职业安全及卫生(修正)法令于2022年3月16日获得国会通过。

沈志强提到,全国今年共有1万3000名雇员将参加职场心理健康急救培训计划。

他指这项培训计划自从于今年2月推出后,获得令人鼓舞的回响,已有4000名雇员接受培训。

另外,沈志强在活动上致词时说,政府致力于通过加强经济发展的永续性,解决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确保国家经济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继续保持灵活,这与该部的“3K”战略使命不谋而合,即增强员工福利、技能和效率。

他说,这符合政府推出的政策,包括昌明大马框架、第12大马计划中期审查,通过气候变化管理,实现永续发展及国家气候变化政策,确保所有领域的工人能在安全、健康的条件下工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