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内外煎熬熊影憧憧/万年船

美国股市在一轮挣扎之后,公牛已经疲弱,四处开始熊影憧憧,大灰熊从冬眠醒来,正步署狩猎地点,寻求新的猎物咬噬。

代表科技和新经济的科技股首当其冲,从最高点(16212点)下挫5000点至比1万1000点稍高,跌了超过30%,已经宣告进入熊市。

而道琼斯指数从3万7000点跌到3万1000点;标准普尔500则从4818点,跌破4000点至3900点,皆已在熊市边缘游动。

这是自2008年全球大股灾以后的另一次严峻挑战。上一回,在冠病初袭全世界时,美国股市一度面临临界点,几乎崩溃,幸好悬崖勒马,公牛稍作喘息,改道而行,带领其股市又兴旺了两年。

这一次有点不同,这一次美国面对内外煎熬,让公牛举步艰难。

首先,俄乌开战,让全世界的经济一下子放缓下来。而美国的煽风点火,专挑对己有利的情况下手,让一些以为这个世界警察会申张正义的国家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因而开始对美国有所保留。

大国如中国日本等,不免怀疑万一和美国交恶,后者会不会注销他们握在手中的美国债券以敬效尤,或者禁用他国货币,打击对方市场?

看到俄罗斯的状况以后,拥有美国债券的国家必须往更多方面来打算盘。

其次,其国内通胀已经张牙舞爪,进行破坏。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但是利息是两头刃,抑制通胀也压制经商环境。

高科技以及进行“烧钱”换发展的公司,面对经商成本的压力,可能被逼停止业务开放工作。

盈利起股价跌成新常态

在马来西亚,虽然综合指数持稳,目前只是小跌数十点,但是在2020年底接手手套股领涨的科技股,威风了一年,如今从高跌落,面对30-50%或者更大的跌幅。

看到此时的科技股,让我想起一年前的手套股,颇有“DEJEVU”(似曾相识)的感觉。

半导体供应依然短缺,但是市场已经没有之前那种迫不及待的情绪了,也许是打战的关系,一切变得不太紧张,而供应链中断,无法即时衔接,有时紧张也无济于事,急不来。

经过了两年的供应短缺,适应新常态成了大家口中都挂着的话语。

在股市,业绩或盈利创新高也激励不到忧心忡忡的投资者,盈利起但是股价跌成了新常态。而今美国大伤风,大马也开始要找病房休息了。

在山雨欲来的日子,生活还是要过的。可幸的是,一些公司重启实地开会,董事部和管理层重新接见久违了的小股东,谈谈过去三年的日子怎么过去的,以及未来三年的日子又将怎么过。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当年高利本地高兴?/胡逸山博士

上篇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里支持巴方的许多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石油禁运。

这导致美国出现了双位数的通货膨胀,这当然引起了对通胀一直高度警惕的美联储(相等于美国的中央银行)的坐立不安。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克,又是如何处理这高企不下的通胀挑战呢?这答案起初也不让人惊讶,不就是耳熟能详的调高美联储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利率不调则已,一调就越来越高,到了八十年代初,已然高涨到双位数,甚至接近20%,在数字上来说,简直就是在与通胀率相匹比,而且就如当下般,把高(当下当然还远没有当年高)利率维持了好一段时间。

高利率硬压通胀

这是沃克针对高通胀的一场硬仗,以高利率来硬压高通胀,可谓是经济学教科书里所叙述的金融当局拿来介入公开市场运作抗通胀的常用工具的实践版。

当时犹如当下,全世界都屏着气息,眼睁睁地看着沃克这当代屠龙手,是否得以成功把一飞冲天的通胀巨龙套捉回来,重新赶回龙穴里咆哮。

当时美国的通胀也的确逐渐回降下来。但直到近日,学术界与金融界里也还在争论,到底当时美国通胀趋缓的真正导因是什么。

因为其实到了七十年代末,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紧张对立,也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在《大卫营协议》下,以色列与埃及这两个前几年还大打出手的邻国已然握手和解,还建立了外交关系,中东石油危机也就相应地解禁。

来自中东的汽油,再次大量涌入美国的加油站与工厂,能源的价格下降,而一个说法是通胀也就自然地跟着下跌了。

但无论如何,沃克的高利率手段,应该也扮演了一个显著的角色,把市场上流通的资金,都吸引到(美国的)银行里去吃高昂的利息,也就没有那么多热钱维系一飞冲天的通胀了。

而当时这种吃高利息的做法,也不只限于美国,而是在大多有着自由开放市场的国度皆为如此。

我当时还小,但就有听闻过一些亲友们,想方设法地要把多余的钱,弄到美国去储蓄起来吃高利息。

但那也不只在美国,因为要把钱留在本地,本地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出接近双位数的利率来吸引存款。

吸引存款

还记得当时本地报纸的头版就有登载银行的广告,还表列出不同长短的定期存款利息,大多都八九不离十,有耐心者还会去对比几间银行的利息高低,以便得以吃到最高的存款利息,一时好不"热闹"。

而更为“添兴”的是,当时本地的合作社运动也开始兴起,但当时许多合作社却也不是相等于其他地方的农会般,是要聚资来把农业做好做大,而是成为变相的金融机构,主要就是以高达双位数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

后来这些合作社被一众“合作蛇”上下其手,那又是后话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