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关于股票平权/万年船

2024年承载着众投资者的希望来到。

马来西亚这几年的股市乏善可陈,股民只能对美国的火红股市望梅止渴。

万年船也希望这回换了一位新首相之后,本地的“梅树”可以开花结果,不要让我们又平白咽口水,毫无建树。

在谈到今年的股市展望之前,万年船想要谈谈关于股东的平权。

总所皆知,股市的每一张股票,代表的权利是一样的,即如果一家公司发行了100万股,那么,每一股代表的权利是一样的,如果持有股票的数目越多,在决定公司营运和提案方面,就特别有权力。

一旦持有股权超过50%,那么,代表他在公司投票方面,只要不涉及相关方的权益,他就有决定权。所以,一名持有超过50%股权的大股东,在公司决策方面,包括提名董事或管理层,有决定性的权力。

这和政治选举不一样。我国的政治选举,固然采取的也是一人一票制度,但是,如果要执政中央,胜出的政党必须持有超过一半的国会议席,才可以宣布胜利。即使计算总票数后,得到最多票的是某党,但是如果它赢得的议席不过半,它也不能宣布胜利执政。

说回公司股票。按照首相安华的倡议,今年将会有更多散股或碎股的交易,这是否也制造了更多的这类股东?一名股东,要持有多少股,才算有投票的权利呢?以往的股票,最低为1股,所以我们诠释股东的定义为最少拥有1股,合情合理。

碎股能不能投票?

在碎股成立以后,一些国家允许投资者购买0.1股或0.25股,请问这些“股东”算不算股东?他们能不能投票?

再者,说到这些零零星星的股票,是否可以和其他持有较多票数的股东享有同等权利呢?一些股东大会进行时,董事部就以拥股多寡来决定分配会议礼物的权利,这公平吗?

较多股的股东认为,只持有1股的股东不应该和他们享有一样的权利,但是,股票的发行本来就是以每股平权的方式进行,1股和100股及10000股的票数、股息、红股等都一样分配,何以获得礼物的分配方式会引来不满呢?

一些公司以支持率来做比较。持有越多股,就表示越支持公司,所以,给的礼物也越大份。一些公司则以股东的身分来区别——即一股也是股东,每位股东来出席会议,公司惯例是送一礼物来表达谢意,如果以股权多寡来区分,将以金钱挂帅,越是有钱(有权),公司越是巴结了。

到目前为止,孰优孰劣,未有定论。毕竟股东是人不是物,普遍上公司皆以股东个人身分为出发点,派发礼物,不计较他的含股数额。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4招教你何时该卖股/傅宣

很多人对股息投资法有误解,以为是每个月不断买进股票,然后稳稳收取股息,几十年都不会卖股,所以嫌弃股息投资法的回酬慢。

一般的股息投资法确实如此,但是夜月的股息投资法,经过夜月的改良,在适当的时候是会卖股换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投资的短期回酬。

1.当股价超过价值时

很多长期投资法的盲点在于,当投资的股票股价大涨时,尤其是涨幅已经进入疯狂,而且股价已经远远高于价值的时候,依然不选择套利,白白错过了最佳的出场点。

那么,要如何知道股价过高呢?夜月分享一个方法,那就是看周息率。当我们选择股息股时,一般上我们会选择周息率高于6%的股票。

当有一天股价大涨,周息率跌到3%以下,那么就是卖出的时候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就算持有股票,每年只会拿到比定存更低的利息,还不如卖掉股票,赚取超过100%的资本回酬,然后找其他周息率高的股票。

2.当业绩衰退时

投资股息股,最怕是遇到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差,因为公司的业绩不好,不只会影响到股价下跌,同时之后的股息也会越发越少,如果迟迟不卖,不只之后收不到股息,同时也会承受本金的大亏损。

那么,要如何知道业绩衰退呢?

夜月分享一个方法,当季报的业绩连续两个季度,都比去年的业绩差时,而且公司又没有宣布是短期因素,那么就是应该卖股票的时候了。

3.股市大热时

要知道牛市和熊市是轮替的,也就是不会有永远的牛市,当市场过热的时候,总是会有一天会发生大跌。

所以,如果股市已经连续几年大涨,股票指数已经过了新高,而本身的账面盈利已经很高,身边的朋友都急着进入股市捞金,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逐步退场,等股市大跌后才进场捞底,那个时候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周息率买入股票。

4.找更合适股票

当我们买入股票后,不要停止去了解其他股票,因为有时我们会发现更适合的对象,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要换股。

但是运用这个方法要小心,一定要经过深入研究,和深思熟虑后分析两只股的好坏,最后才决定是否换股,否则你三五天又换一只新的股,这样买卖的水钱都不知道亏了多少,股息都还没拿到反而水钱亏完了。

总结来说,其实方法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将一般上的方法稍微改良,就可以符合自己的要求,同时弥补该方法的缺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