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能源“大重置”深化/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俄乌危机升级为战争之后,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曾经给出判断:全球能源工业正在进行一场“大重置”。

所谓大重置,是指在俄乌地缘政治危机刺激之下,引发全球能源生产、交易、运输、消费、投资及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出现重大调整,这种系统调整改变了过去全球能源领域既定的发展格局和趋势,将带来全球能源工业和能源市场的系统重构。

在此次危机中,欧美与俄罗斯翻脸后想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却发现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俄罗斯来说,能源输出是一件“武器”。欧洲要摆脱俄罗斯能源是一件复杂的事。长期以来,俄罗斯能源已经成为欧洲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地缘政治推动下,欧洲国家不能接受被俄罗斯的能源武器所钳制,这是另一种“讲政治”。从中长期看,欧洲必然要努力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从现在开始的“摆脱”过程,意味着欧洲各国将从经济体系中切割出俄罗斯的能源。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能源产业的系统重置。

寻求新来源

在获取能源资源方面,能源重置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欧洲国家寻求新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目前,欧洲国家已经纷纷在全世界寻找俄罗斯以外的油气来源地,中东地区、加拿大、美国、澳洲等都是可能的替代来源。

这意味着,全球能源市场将出现一轮供需大调整。欧洲国家能否在短期内完成供需调整并且满足需要,肯定会有不小的难度。

再侧重核能

二是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即减少对油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转向其他能源形式。目前显示出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多个国家转向再生新能源的步伐,未因为俄乌战争的冲击而停止,反而有了加速迹象。不少国家开始从地缘政治的高度重新看待能源转型的重要性。

在转换能源消费构成的过程中,各国重新重视核能并加强核能发展,是值得重视的另一大现象。近期,德国、比利时都宣布延长退出核能的时间底线,还有一些国家明确提出了扩大核能发展的计划。

英国最近表示,为了提高英国能源独立性,应对愈发高昂的能源价格,英国推出了以核电为核心的最新能源战略,计划以每年批准一个的速率,在现有核设施内新建至多8个核反应堆,直到2030年。

此前,英国政府批准核能的速度是每10年一个。实际上,英国的能源自给率不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石油分别占英国需求的5%和8%。为了加速摆脱俄罗斯能源,英国选择了加大核能发展。英国新的能源战略计划在2030年之前调整能源结构,届时95%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

在能源大重置的过程中选择强化核能,对人类社会来说,很难称得上是进步还是退步。

从技术上来看,核能利用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从环境保护以及核安全来看,核能利用实际上是被逐渐放弃的能源。不管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是福岛核电站事故,都给人类核能发展历史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

可以认为,人类是基于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道德标准,才选择了减少或放弃核能。

但现在在俄乌战争的冲击之下,许多国家重新选择了扩大发展核能,以极为现实的态度来缓解能源供应问题。这也意味着,人们放弃了过去所坚持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能源禁运,也曾奏效/胡逸山博士

美联储(相等于其中央银行)迟迟不肯调低其短期贷款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主要的理据是美国本土的通胀率仍然未有降至美联储向来所心仪的2巴仙左右,需要继续维持5巴仙左右的高利率来抗衡。

美联储在打击通胀方面的决心也还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金融界老行尊所念念不忘的美联储主席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上任的格林斯潘,一当就当了近二十年,期间以小心翼翼的利率调整大体上护航了美国经济高速的增长,但也见证了好几轮的从美国引发而蔓延到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可谓是握着世人的手一起坐经济起伏的过山车。

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但对于许多美国老百姓以至外国手头较"松动"者来说,却可能更为怀念格林斯潘的前任,一位叫沃克的,任期横跨美国经济挣扎着脱出萧条的七、八十年代。

当时的美国,依靠着中东的石油供应作为能源的主要来源。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需要使用大量廉宜的能源来发动。

能源(或在当时的时空下更贴切点来说是石油,因为核子与其他再生能源还在起步阶段)价位一高,则工商业的运作成本也就水涨船高。

在当时,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比现在还紧张,以色列不止是与巴勒斯坦对着干,甚至是与整个阿拉伯世界对抗。

而许多产油的阿拉伯国家眼看在战争上打不过以色列,而长期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又是美国,所以便决定在石油供应的源头与终极之间的直接关系上下手,赫然发动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意欲迫使美国减少对以色列的支持。

引发石油危机

这场阿拉伯国家针对美国的石油禁运(或称中东石油危机)可谓是颠倒国际政治经济运作的一场大戏。

因为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后,能够达到政治外交目的的禁运,大多只有美国施加在其他美国看不顺眼的国度的,而绝少有其他国家对美国实施禁运,而得以成功让美国的社会经济遭受到肉痛的,可谓空前绝后。

当时的美国不像当下般得以相对更为大量地开采自身的石油蕴藏(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开采技术才成熟的页岩油)来补足石油禁运所带来的燃油短缺。所以在全美各地不但汽油价格顿时高涨,而是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汽油供应,全美各加油站外大排车龙等待加油。

一般消费市场已然如此,工商业不可或缺的燃油供应短缺与价格高涨就更不用说了。

而雪上加霜的是,商家当然也把因而高涨的经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造成高企的、双位数的通胀率。然而这也是一场肇因颇为“有趣”的通胀。

一般通胀是因为市场上"热钱"的流动过多,造成(未必是理智的)需求高于供应,商家们便投机性地坐地起价而造成,如当下即为如此。

但上述的通胀,则是因为供应方的(能源)成本提高而被“逼出来”的。而沃克又如何神通广大地应对这棘手的挑战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